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種子蕨植物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種子蕨植物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種子蕨植物門(Pteridospermophyta)或列為一綱。兼具真蕨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徵。植物體多為灌木或藤本,莖細長,分枝少,多具大型羽狀複葉,也有具粗壯主莖和大的單葉。


簡介

葉與真蕨植物極相似,但生殖葉上着生種子和花粉囊,主葉柄常二歧分叉,葉表面角質層厚,有的具間小羽片;莖與現代蘇鐵植物相似,髓部發育,次生木質部較薄,皮部粗厚。晚泥盆世出現,石炭紀、二疊紀繁盛,中生代後期絕滅。由於繁殖器官化石發現較少,種子蕨植物的蕨葉化石難與真蕨類區分,通常根據葉的形態、脈序、葉軸等特徵在各種形態屬名下記載,化石很多,有脈羊齒(Neuropteris)、座延羊齒(Alethopteris)、櫛羊齒(Pecopteris)、大羽羊齒(Gigantopteris)等。

評價

種子蕨類的植物體一般不大,大多數是倚生或攀援的籐本型。也有一部分呈直立的樹蕨狀,不分枝,高可達10米,或為直立粗壯的小喬木。絕大多數種子蕨植物具真蕨植物一樣的大型蕨葉(多為羽狀複葉)及脈序,不同的是在生殖蕨型葉上長有種子和花粉囊,蕨葉的主葉柄常二歧分叉,葉子表面的角質層厚。莖和根的解剖結構既具真蕨綱性狀又具裸子植物性狀,原生中柱,真式中柱或多體中柱。有髓的莖中髓常較大,皮部粗厚而次生維管組織較薄,次生木質部疏木型,它們與蘇鐵綱的解剖結構最相似,在未曾發現種子前,曾名之為蘇鐵羊齒或蘇鐵蕨(Cycadofilices)。少數類別次生木質部密木型。花粉囊和胚珠的形式多樣。胚珠具離生珠被。胚珠的結構與蘇鐵綱的種子相似,本綱至今僅發現二例種子中具胚而絕大多數是保存具頸卵器之雌配子體,因此,所謂種子實際上大都是未受精的胚珠。


古代種子蕨植物除少數發現「種子」(胚珠)外,大多數的蕨型葉按照小羽片(小葉)的形狀、脈序及葉軸的分枝形式,在各種形態屬名下記載,如楔羊齒、脈羊齒、座延羊齒、齒羊齒、畸羊齒、大羽羊齒等。雖然有些形態屬如楔羊齒在種子蕨類和真蕨類都可有這種葉型,但歸入此形態屬名下的種則是客觀存在的,它們在地史時期的分布中有一定規律,可用於劃分、對比地層確定其時代。


種子蕨比真蕨植物較為進化,但又是裸子植物門中比較原始的類型。它與真蕨植物相似之處是,葉大多為大型羽狀複葉,中柱構造也相似,水孢子囊(花粉囊)象無環帶的孢子囊,有的為聚囊式,與真蕨綱的蓮座蕨類的孢子相供。但種子藤具形成層次生木質部的管胞具緣紋孔,與現代蘇鐵相似。其葉部的氣孔構造又類似裸子植物在葉上或柄上生有與裸子植物相似近的種子。種子中尚未發現真正的胚,因此命名為種子蕨。它們是由前裸子植物演化而來的。[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