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種菇結良緣(康火南)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種菇結良緣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種菇結良緣》中國當代作家康火南的散文。

作品欣賞

種菇結良緣

單位抽我參加扶貧工作隊,組織上也不是沒有考慮的。一是畢業於帶農字的學府,腦子裡的新技術還深得領導賞識;二是從小生長在農村,滾過泥巴,農村的老大爺大媽們大人小孩的脾氣,吃得透,摸得清,推薦我任尖崙村工作隊長。重點幫扶的對象叫紀東東。

紀家五口人,上有老,下有小,父親八十有五,紀東東雖然才五十來歲,但體弱多病,一動就氣喘喘的。老婆肺氣腫長期臥床,同樣不能幹農活,兩老在一起,就像打鐵鋪拉風箱,一年要一大筆醫療費用。兒子腦癱,大女兒紀苹年紀二十冒頭,初中畢業在家務農,同樣顯得有氣無力。這樣的特困戶脫貧,好比落水人攀上爛泥巴岸,一不小心倒栽蔥。我甚感棘手,壓力山大,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嘛,我思慮再三,紀苹頭腦靈活,性格開朗,一雙眼睛會說話,是全村小伙子仰慕的對象。且有一定文化知識,她無疑是脫貧的主力。

我的工作重點是幫助紀家選准脫貧的突破口。有一天我到紀東東家,不約而同,村小學支教的青年教師趙茯也來家訪。紀苹正在打一份申請報告,突然電腦屏幕黑了。她撥弄了大半天,還是救不活。趙茯進門謙虛地說:「我看看。」

他打開機殼,檢查一下,取下磁條,用橡皮擦擦一擦。再裝上,開機、運行,屏幕上重現頁面。紀苹高興的跳起來,碰疼了小趙的額角,小姑娘嚷嚷:」看不出來,趙老師還會修電腦呢!」

我說:「小紀啊,你太不了解趙老師了,他是正牌大學電腦專業畢業的。」

「真的?趙老師!謝謝您!」紀苹大方地伸出手,趙茯不好意思地接上,兩支手握了起來。眼前的一幕促使我急轉彎,機不可失,說:「趙茯啊,你這個全省出名的種蘑菇致富大戶,何不給小紀家傳經送富呢!」經我這一提,小趙也來個順水人情,說:「就怕人家不喜歡呢?」

「哎喲,誰不喜歡呀?」紀苹翹起嘴假生氣地說。周末趙茯就帶上紀苹去他家參觀蘑菇種植。

紀苹學成歸來,有趙茯的現場指導,歷來做事乾脆的紀苹說干就干,搭建菇房,收集牛糞,堆料發孝,建床上料,購買菌種,播種覆土,噴水管理,程序不亂,精心周到,就等着出菇了。

秋日裡,一個晴朗的早晨,縷縷陽光從蘑菇房的小窗口照射進來,「哇,無數的菇蕾兒露出了臉蛋,一片花花點點。」紀苹挺高興的叫了起來。

自紀苹家種蘑菇,趙茯全身心投入,除了白天有課外,都呆在蘑菇房裡。趙茯昨晚也沒睡好,早早起床就直奔蘑菇房,塑料門帘一挑,探進一張紅撲撲的俊俏的臉,兩顆圓圓的大眼一瞄,喊起來:「成功咯!」

趙茯和紀苹在種蘑菇中互幫互學,互相關心,一來二去,有了共同理想和共同的愛好。

行得春風有夏雨,山自青青花自紅。她經常替趙茯洗衣搞衛生,學習科技知識和營銷策略、編製程序。還經常主動請趙茯來家就餐,小姑娘為他獻上拿手的菜餚,芋頭煲、咸粿、苦菜小腸湯等,人心隔肚皮,但適口者珍。有時短暫分離,年輕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小溪旁、果園裡、蘑菇房到處留下他倆的倩影,休息時間趙茯就到蘑菇房作指導。蘑菇收穫了銷售又遇難題,趙茯通過熟悉的貿易公司收購也不在話下。長年累月的耳鬢廝磨,肩並肩,心貼心,他倆不知不覺中愛戀上了對方,擦出愛情的火花。

秋冬,趙茯媽媽劉氏氣喘病又復發,住進了市醫院,趙茯陪了幾天後,有意讓紀苹先過未來婆婆關當上了護工。

開頭幾天,干服侍病人的工作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紀苹連着幾夜沒合眼,守護在劉氏病床邊,熬紅了雙眼令人心疼。每次泡奶粉、倒開水,小姑娘端起玻璃杯在嫩幼的臉上試一試溫度,直到適合的溫度才交給病人。讓一輩子服侍別人的劉氏,遇上如此細微呵護她的姑娘,深受感動。同病房的病人和家屬十分讚嘆,還誤以為她倆是母女呢。劉氏辦出院,醫生建議一段靜養休息。快言快語的紀苹提議到鄉下去,水土好,還有兒子在身邊,這樣對療養有好處。徵得父親的同意,小趙將媽媽接到清水灣村。

青山綠水,山好水好人更好。吃的是自種蔬菜瓜果、自養的雞鴨,外加適量牛羊肉。空氣清新,天天有鳥雀唱歌,劉氏氣順心靜。她常到果園散步,看到養雞場活蹦亂跳的小雞,有時也動動手給雞投料餵食,每當小雞爭相抬起頭眨巴着眼等待,劉氏會快活得像個小姑娘。

春節前,趙茯和紀苹牽起手走向民政局辦證大廳,領回兩本紅彤彤的結婚證,我的幫扶任務完成了。

[1]

作者簡介

康火南,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福建作協會員。出版農業、農村專著、實用科技書籍、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科普寓言等書籍21本。發表研究論文19篇,2003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科學小品及文學作品在《人民日報》《知識就是力量》《新民晚報》等全國多家報刊發表。

參考資料

  1. 移至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