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普特正教會聖馬可主教座堂 (亞歷山大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科普特正教會聖馬爾谷主教座堂

圖片來自smarttravelapp

科普特正教會聖馬爾谷主教座堂埃及亞歷山大城科普特正教會教堂,為亞歷山大教宗原來的駐地。

歷史

該堂據稱由聖馬爾谷本人創建於公元60年。聖人在亞歷山大城傳教七年,得到大批信徒,成為亞歷山大教會的創始人和首任主教,最終在公元68年被捕殉道,安葬在這座自己創建的教堂地下。

該堂在641年阿拉伯人侵略埃及時被嚴重破壞。680年教宗約翰三世重建教堂。828年,聖馬爾谷的聖髑被威尼斯商人從亞歷山大城偷走,帶到威尼斯[1] 但是聖馬爾谷的頭顱仍然在亞歷山大城的聖馬爾谷教堂內。

該堂在1219年十字軍戰爭期間再次被毀,後來重建。16世紀的法國探險家Pierre Belon 提到該堂重建於1547年[2]。該堂在1798年7月法國入侵亞歷山大期間被毀。1819年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統治時期該堂由教宗彼得七世重建。1950-1952年之間,教皇約瑟二世拆除舊堂,用鋼筋混凝土新建了一座更大的教堂。六根大理石柱被移到教堂的入口。1985年到1990年之間,該堂進行擴建,面積加倍[3]

參考文獻

  1. Section dedicated to the recovery of St. Mark's body. Basilicasanmarco.it. [2010-02-17]. 
  2. Dannenfeldt, Karl H. Egypt and Egyptian Antiquities in the Renaissance. Studies in the Renaissance. 1 January 1959, 6: 7–27. JSTOR 2857179. doi:10.2307/2857179. 
  3. Elmorkosia.net.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