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港(德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科隆港(德國) | |
---|---|
科隆港(cologne)地理經度:6.9602786,緯度:50.937531。歐洲內陸點航線主要港口之一, 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萊茵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德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紀科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會中心和藝術知識中心。科隆在二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築遺產以及許多重要的國際性活動而聞名。 科隆是德國重要的海運港口。
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城市。科隆市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人口100.7萬。僅次於柏林、漢堡和慕尼黑。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市中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市。[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科隆 | 外文名稱 | Köln |
行政區類別 | 市 | 所屬地區 | 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
面 積 | 405.15 平方千米 | 人 口 | 100.7萬(2009年) |
方 言 | 德語 | 著名景點 | 科隆大教堂、霍亨索倫橋、巧克力博物館 |
火車站 | 科隆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K |
著名大學 | 科隆大學 |
基本簡介
科隆橫跨萊茵河兩岸,人口100.7萬(2009年),面積405平方公里,是德國第四大城市。[2]
一譯「科倫」。公元前38年建為古羅馬要塞。曾是漢薩同盟主要成員。因位居歐洲東西和南北交通要衝,中世紀時經濟已頗發達。十九世紀中葉後,隨魯爾煤田開發和鐵路修築,發展更迅速。巨大水陸交通樞紐,重要的河港。科隆-波恩航空站位於東南郊,市內有通往布魯塞爾、波恩等地的直升飛機場。工業有軍工、冶金、機械、化學、製藥、煉油、紡織、食品等部門。全國重要褐煤產地之一,建有大火電站。全國金融中心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遭嚴重破壞。多古蹟,如著名科隆大教堂(圓頂上的兩塔尖高達161米)、羅馬時代地下廣場等。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創辦《新萊茵報》。
科隆還是一個以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大教堂聞名於世的城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1米,它有兩座哥特式尖塔,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雙塔教堂,它已成為科隆市的象徵和遊客們嚮往的名勝之地。站在高高的塔頂極目遠望,萊茵河猶如一條白色的鍛帶從旁飄過。
科隆大教堂的正式名字叫聖•彼德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直到1880年才最後竣工。科隆大教堂包括五個殿堂和一個饒聖壇而建的帶有三個偏堂的迴廊。聖壇還保持着初建時的模樣,這個聖壇是中世紀德國教堂中最大的聖壇,聖壇上的十字架也是歐洲大型雕塑中最古老、最著名的珍品。聖壇的兩則還排列着有104個座位的坐椅。在科隆,這座巨石建築物不僅是人們參觀遊覽的必去之地,同時它也是人們歇息、遊玩的地方。教堂內靜謐、幽暗的氣氛同教堂外五彩繽紛、人聲鼎沸的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的場所,每年的5-9月,每逢周末人們都要在此舉行民俗慶典活動,場面十分熱鬧。
歷史
科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那時羅馬帝國正稱雄歐洲,皇帝奧古斯都派駙馬阿格里帕揮師北進,抵達萊茵河邊,與河東為數眾多的日耳曼部落隔河對峙。阿格里帕招募盟友烏比爾部落到河西來建起軍營要塞,共同防守新開拓的邊地。這是公元前38年的事。又過了幾十年,營寨四周漸成街市。這時,阿格里帕的外孫女,出生於此地的阿格里皮娜登上了皇后寶座。她懇請皇帝把自己的故鄉升格設市。公元50年,克勞鍬一世下詔,授予此地羅馬城市的權力,並定為名為科隆尼亞•克勞狄•阿拉•阿格里皮內西姆。這市名雖長,卻道出了城市的歷史淵源。科隆尼亞意為羅馬人的拓居地,克勞狄是皇帝名,阿拉是烏比爾沖淡落的祭壇,阿格里皮內西姆則是皇后名加詞尾變化而來。天長日久,這冗長的市名遂簡化為科隆。羅馬時代是科隆歷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這裡商賈雲集,街市繁盛,城垣高磊,至今猶存的羅馬塔(Romerturm),就是那時城垣的一部分。
中世紀
是科隆的又一個盛世。公元795年,查理大帝定科隆為大主教駐地。此後,城池經幾度擴建,到12世紀時,今日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6公里,開有12座城門,現存3座,從中仍可窺見中古科隆城的雄偉氣勢。那時科隆有居民4萬人,是德意志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甚至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衝,又是朝聖要道。舟楫車馬都從這裡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裡集散。科隆當時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3天,才能繼續轉運。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着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科隆成為帝國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鐵與蒸汽機的時代為科隆帶來了第三個興盛時期。1815年,科隆被併入普魯士。1839年,鐵路修到科隆,與河運聯成一氣。隨着魯爾煤田的開發和鐵路的延伸,科隆一躍而成近代的工商業都市。1876年,發明家奧托在科隆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轟動了各國工業界。從1917年到1933年,阿登納擔任科隆市長。在他的推動下,科隆建起了內外環綠化帶和博鑒會場設施,城市面貌大為改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科隆遭到猛烈轟炸,全城幾乎被夷為平地。戰後,科隆在廢墟上重建,這座歷盡滄桑的萊茵古城,如同灰燼中飛出的金鳳凰,又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現代化大城市。
展會名城
科隆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具魅力的古老教堂建築而聞名於世,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許多消費行業的國際性博覽會在此舉行,其中主要有國際食品博覽會、國際圖像博覽會、國際家具博覽會、國際遊戲博覽會等。如此眾多的展覽會每年都要吸引大批國內外客商的到來,它以成為科隆走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
特產
花露水在法語中就是「科隆之水」的意思。拿破崙時代,駐科隆的法國兵回故鄉時,據說就是拿「科隆之水」送給妻子和戀人的。參觀完大教堂後來到廣場上,朝四面一望就能看到掛着4711招牌的商店。4711表示的是第一家出售花露水的店鋪。原店鋪在戰爭中被燒毀,現見到的是後來重建的。 在科隆想感受購物的樂趣,則必去「步行者天堂」的霍耶街(Hohe Straße)。那裡禁止車輛通行,因而您可以盡情地逛街。出了大教堂筆直向左走就是了。百貨商店、科隆香水專賣店、禮品商店、餐館等排滿街道兩側,非常熱鬧。
交通方式
德國漢莎航空公司Lufthansa(LH)在國內各大都市均有班機來往。國內線應於半小時以前辦理,若路線不熟,最好能提早1小時到機場。
列車的種類有近郊列車Nahverkehr,快車Eilzug(E),特快車D-Schnellzug(D),國內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city(IC),國際主要都市特快車International Intercity (IIC),歐洲國際快車Trains Europa Express(TEE)。通常車廂分吸煙區和不吸煙區。臥車分兩種,二等臥車僅有簡單床鋪,一等臥車則有房間。車廂均貼有出發時刻Abfahrt和到達時刻Aukunft。有些車廂會中途脫離而不到目的地,所以須特別注意車廂里的標示。車站沒有剪票口,上車才查票。列車啟動不響鈴聲,所以旅客要提高警惕。如果不願攜帶大包行李,可另外購買行李票,待下車後憑存根領回行李。列車票價視距離而定,IC、IIC、TEE的快車票比較貴,而E、D的快車票和青少年專用的可通行歐洲16國的經濟票則較為便宜。
德國列車以ICE的速度最快,時速高達近300千米。車廂設備比法國的TGA更加豪華,頭等車廂有電視,座位很寬敞。其次是IC和TEE,德國列車相當準時,不可遲到。歐洲火車證適用於德國所有列車,但乘ICN夜車則須補車費。此外還有其他其他優惠,如乘各大城市的S-Bahn(即有軌電車,連接市區與近郊之間)、DB巴士(車上印有Bahn),浪漫之路和堡壘之路的旅行,搭乘KD(Koln-Dusseldorf)航運公司的遊船以及航運於萊茵河和摩澤爾河(Mosel)的客輪(乘快艇可享受半價優惠)都是免費的,地鐵(U-Bahn)除外。
在德國坐火車,最好買集體票和往返票,這些票可以得到優惠。在旅遊季節,常常座無虛席,因此最好預定座位,否則上車後就可以找不到座位,要一直站到目的地。
德國境內有十分發達的高速公路網和四通八達的聯邦道路Bundesstrasse。道路標誌非常清楚,旅客們在獲得充分休息後不妨考慮租車旅行的方式,但需事先在本國取得國際駕駛執照。市內時速50千米,高速公路時速120~140千米。駕車時要系妥安全帶,不可亂鳴喇叭,超車應由左線以策安全。 從法蘭克福乘坐IC特快,約2小時15分鐘後,可抵達科隆。這裡是鐵路交通樞紐,因而還有不少國際列車始發或到達,主要有通往比利時和荷蘭方向的國際列車。
休閒娛樂
狂歡節
在德國,最熱烈、最馳名、參加者最廣泛的傳統節日要算狂歡節。科隆是狂歡的三大慶祝中心之一(其他兩個是美因茲和杜塞爾多夫),每年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遊行活動。
狂歡節的日期每年都不一樣,它隨復活節的早晚而定。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受刑死後三天復活的節日。它定在從春分(3月21日)起見到第一個滿月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天,這樣它的日期就游移於3月22日到4月25日之間,年年不同。復活節前有齋期,齋期前人們總要狂歡一番,這樣就產生了狂歡節。狂歡節大遊行定在復活節前48天,這一天一般在2月份或3月份,又叫玫瑰星期一。
不過,早在頭一年的11月11日11點11分,科隆就宣布進入狂歡的季節,人們稱之為「第五季」。各種民間團體開始籌備慶祝活動。從新年初夕(12月31日)到狂歡節大遊行這一段時間內,科隆舉辦各種歡慶晚會和化裝舞會500多次,狂歡的氣氛一天濃似一天。人們還推選了科隆的狂歡節三星,即「王子」、「貞女」(由男士裝扮)、「農夫」,緊鑼密鼓地為大遊行作最後的準備。
從玫瑰星期一前的那個星期四開始,狂歡節進入高潮階段。星期四這一天是婦女狂歡日,婦女們統治科隆一天。平時舉止端莊的婦女,這天穿上奇裝異服,臉上抹得花花綠綠,結隊遊行,又跳又鬧。有的會給觀眾一個意想不到的親吻,有的會用剪刀去剪男士的領帶。有經驗的科隆人這一天都特意換上一條舊領帶。星期六和星期天,各街區舉行小範圍的遊行活動。
玫瑰星期一,狂歡節大遊行的日子終於盼到了。科隆沉浸在狂熱的節日氣氛里,全城萬人空巷,人們都湧向街頭,早早在那裡等候長龍似的化裝遊行隊伍。來了!,一隊隊穿着五顏六色的奇異服裝,戴着面具或畫着臉譜的隊伍,在樂隊的伴奏下,過來了。遊行者有的扮成馬戲團的小丑,有的扮成小貓狗熊,有的扮成荷槍的武夫,有的扮成仗劍的騎士,走走停停,唱唱舞舞,觀眾們也會隨着樂隊的節奏或唱或叫,似痴如狂情緒格外熱烈。遊行隊伍中穿插着各種花車彩車,緩緩行進,有的彩車上還豎着諷刺某些政治家的漫畫式造型,引得觀眾笑聲不止。彩車上的人們還不斷地向觀眾撒糖果。整整3個小時,糖果不停地撒呀,拋呀,有如天女散花。據說每次狂歡節要撒好幾十噸糖果,幾十萬人都能撿到幸福吉祥糖,誰撿得最多,誰最幸福……
科隆的狂歡節大遊行,規模盛大,歷史久遠,從1823年始辦,形成傳統,聞名全德。許多外地人,甚至外國遊客都慕名專程而來,在科隆度過這使人一生難以忘懷的狂歡節。
室內樂團
劇目簡介:該劇團成立於1923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帶有34位音樂家組成的用現代樂器演奏巴洛克時期音樂的古典交響樂團,正象倫敦一家著名的報紙在1937年所評論的「一個精緻而偉大的樂團。
自1964年赫爾穆特•米勒•布呂克擔任該團指揮和藝術總監之後,該團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新突破。米勒•布呂克這位音樂奇才深入研究了巴洛克時期音樂的演奏方式,為讓人們在現代音樂大廳中生動、完美的聆聽巴洛克和古典時期的音樂,突破了巴洛克時期音樂演奏的局限性,運用現代樂器的優勢,逐漸地開闢出一個音樂表演的新天地。
60年代末,米勒•布呂克在維也納用古典樂器錄製了海頓的作品而名噪一時。1976年創辦了「森島之春」國際古典音樂節。1988—1998年開始用現代樂器演奏新系列「古典大師名曲精選」。出版了700餘張CD和唱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古典系列唱片集,經過著名的Naxos音響公司的全球公司推售,他們在科隆音樂廳、維也納王子劇院等著名劇院的演出已滿譽全球。該團表演的泰勒曼「塔姆斯塔特序曲」獲得嘎納古典音樂系列18世紀交響樂「金唱片獎」的殊榮。
米勒•布呂克先生是中國人民的一位好朋友,曾率該團參加過中國藝術節,相信此次中國之行將會贏得更多的中國朋友。
景點列表
科隆大教堂 羅馬博物館市政府 科隆的美術館安托尼特教堂 巧克力博物館德國體育和奧林匹克博物館芬芳博物館
急救電話
這裡的應急電話:110-報警;112—火警及急救
相關視頻
1、科隆航拍風光
2、走進德國科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