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秒差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秒差距(英文Parsec,縮寫pc)是天文學上的一種長度單位。秒差距是一種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標準的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從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AU)為底邊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秒時,這個三角形(由於1秒的角的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象成銳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恆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1]

想象待測的恆星與一條地球公轉軌道的半徑線段(即一個天文單位長度)所成的三角形,分別度量待測恆星太陽及到地球的邊長、與這兩條邊的夾角。當這個夾角為一角秒時,這個三角形是如此的狹長、以至於這兩條邊長可視為相等,那麼這個邊長即稱為一秒差距。此時這個三角形既可視為等腰三角形、又可視為直角三角形(因剩餘的兩個角極其接近直角)。更詳細地說,周年視差等於1的恆星與地球的距離206265AU,這個距離定義為一秒差距1pc。

距離單位

秒差距:天文學中使用的距離單位。主要用於量度太陽系外天體的距離。1秒差距定義為天體的半年視差為2"時,天體到地球(太陽)的距離,也就是地球軌道半徑對應視角為1"時的距離。秒差距是視角的倒數,當天體的視角為 0.1"時,它的距離為10秒差距,當天體的視角為0.01"時,它的距離便為100秒差距,依次類推。

1秒差距等於3.2615637771418798291光年,或206264.806245480309553天文單位,或30.856775814671915808萬億千米。在測量遙遠星系時,秒差距單位太小,常用千秒差距(kpc)和百萬秒差距為單位。

使用與測量

視差法是天體物理學[2]中測定距離的基本校準步驟。然而,基於地面的望遠鏡測量視差角的精度限於約0.01角秒,因此無法對距離超過100 pc的天體測距。  

這是因為地球的大氣限制了恆星圖像的清晰度。

但是基於空間望遠鏡不受這種影響的限制,並且可以精確測量超出地面觀測極限的物體的距離。在1989年至1993年期間,由歐洲空間局(ESA)發射的Hipparcos衛星以大約0.97毫秒的天文測量精度測量了大約100000顆星的視差,並且獲得了1000pc的恆星距離的精確測量。

ESA的Gaia衛星於2013年12月19日發射,旨在在20微秒內測量10億恆星距離,觀測誤差在10%,距離射手座星座約8000 pc的銀河中心。

視頻

秒差距 相關視頻

一分鐘了解秒差距
你知道「秒差距」有多遠嗎?宇宙中最常用的長度單位並不

參考文獻

  1. 秒差距-秒差距的定義,61閱讀,2018-02-24
  2. 天體物理學視頻教程,大學生自學網,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