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女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秦女指 秦穆公 女 弄玉 。 三國 魏 曹植《仙人篇》:" 湘娥 撫琴瑟, 秦女 吹笙竽。" 黃節 注:"《列仙傳》曰:' 蕭史 者, 秦繆公 時人也,善吹簫。 繆公 有女,號 弄玉 ,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 弄玉 作鳳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 唐 岑參 《崔駙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詩:"不逢 秦女 在,何處聽吹簫?" 魯迅 《集外集·詩之二》:" 秦女 端容理玉箏,梁塵踴躍風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弄玉 [1]

別名 秦女

國籍 秦國

出生地 秦國

秦女學箏

秦女學箏,比喻對所學之技手法生疏,動作不協調,用以比喻初學者的技藝生澀,它來自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聽鶯歌》:"前聲後聲不相及,秦女學箏指猶澀。"說的是秦地的年輕女子剛學箏時前音不達後調的情景。應手成曲,則表示音樂的技藝高超--不僅技術嫻熟,而且修養深厚,能做到音樂的表現手到曲成,並得心應手。它來自《隋書·萬寶常傳》:"應手成曲,無所礙滯,見者莫不驚嘆。"因為萬寶常是"識音人","幼學音律,師於祖孝征,知其上代修調古樂。周之璧翣,殷之崇牙,懸八用七,盡依《周禮》備矣。"(《隋書·音樂志 》)他不但是一位精通音樂,而且也是深知"禮樂"制度的民間樂工。對音樂的認識與了解,萬寶常非但不是秦女學箏,而且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秦女學箏與應手成曲,表現的正是在音樂把握上兩種不同的境界,在古代與今天這兩種境界的差別都是存在的。

箏,現稱"古箏",因曾在秦地廣為流傳,故有"秦箏"之稱,如《宋史·樂志》所載魏文帝"齊倡發東舞,秦箏奏西音"和"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的詩句,就是用"秦箏"作"箏"的代稱。詩中以"秦箏"與"齊瑟"並稱,還說明箏擅長表現慷慨激昂的曲調,瑟則擅長演奏優美柔和的旋律。

在諸多樂器中,與琵琶相比,箏的演奏技術較易掌握,民間歷來有"千日琵琶百日箏"的說法。意思是箏的學習與演奏相對容易,而琵琶的學習與演奏相對較難。但是,從音樂的角度講,無論技術上的難與易,要能做到"應手成曲"的程度,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如果沒有良好的音樂修養作基礎,單有高超的技藝,要做到音樂的表演"無所礙滯,見者莫不驚嘆"的水平也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梁朝沈約在《詠箏》中有這樣描寫:"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張斷,聲隨妙指續。"如果"秦箏"不是音色優美,表現力豐富,要"吐"出"絕調"和"揚"出"清曲",也是不可能的;當音樂彈到激烈處,也正是秦箏"弦斷"時,音樂這時並未停頓,反隨"妙指"聲聲不斷、連綿不絕……這不僅是對秦箏技藝的微妙刻畫,而且也是對音樂藝術的絕妙讚美。

吹簫引鳳

簡介

二千多年前春秋時期"吹簫引鳳"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後人所傳誦,家喻戶曉的成語"乘龍快婿"和"龍鳳呈祥"均出自該傳說。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專門成立的蕭峰文化課題組經過長期考古研究,認為該故事的發生地應在江西南昌西山。

吹簫引鳳的故事是指,相傳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僅如花似玉,還擅長吹笙,自成音調,其聲宛如鳳鳴。

某天夜裡,弄玉在"鳳樓"上吹笙,遠遠好似有和聲傳來,餘音美妙,如遊絲不斷。此後弄玉茶飯不思。秦穆公知道後派人找來了這個少年--蕭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

從此,弄玉蕭史天天在鳳樓和少年合奏笙簫,伉儷應和。某一天夜裡,兩人正在皎潔的月光下合奏,忽然有一龍一鳳應聲飛來,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雙雙翔雲而去。明宣德官窯瓷器上的吹蕭引鳳圖即是根據此傳說描繪而成,以表達了對美滿婚姻的期盼。

故事傳說

相傳春秋時代,秦穆公有個女兒,聰明美麗,非常喜歡音樂。她有一塊珍貴的碧玉,每天帶在身邊,她的父親就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弄玉。一位工匠用這塊玉石為弄玉做成了最好的碧玉笙(shēng,樂器),聲音非常好聽。弄玉刻苦學習吹笙,不久,就吹得非常好聽了。

小公主轉眼已滿周歲,後宮嬪妃們把美玉連同一些珍藏在玩物放在一個盤子裡端到公主面前,讓她"抓周"。小公主對盤子裡的其他玩物一概視而不見,唯獨對那塊美玉倍感興趣,抓在手中,玩弄不舍。因此,秦穆公就為女兒起名弄玉。

弄玉長大了,姿容絕世,聰明無雙,通曉音律,喜好吹笙,不經樂師指點,就能自成音調。秦穆公非常高興,命能工巧匠,把那美玉精心雕琢成玉笙,賜給女兒。弄玉吹起玉笙,聲音清婉如同鳳鳴,秦穆公更加鍾愛女兒,就在宮中建造鳳樓,供女兒居住,樓前還築有高台,名曰鳳台。 弄玉15歲那年,秦穆公欲為女兒召鄰國王子為婿,可是弄玉卻發誓說,非通曉音律者不嫁。秦穆公派人四處尋訪擅長簫笙的人,但卻都不能如願以償。

有一天夜裡,弄玉在鳳樓憑窗遠望,但見天淨雲空,月照如鏡,弄玉惜此良辰美景,讓侍兒焚香一炷,取下碧玉笙,臨窗吹奏。笙聲婉轉清越,響徹天際。此時,夜風習習,月色溶溶,忽然東方天空似有樂聲飄來與玉笙和鳴,其聲若隱若現,若遠若近,弄玉心生奇怪,就停止吹笙而靜心聆聽,那空中的樂聲也就停止,而餘音依然裊裊不絕。弄玉臨窗迎風,惘然若有所失,一直到月亮偏西,香炷然盡,這才將玉笙置於床頭,悵然入睡。

剛入夢鄉,就見東南方向,天門洞開,五色霞光,照耀如晝。一位羽冠鶴的俊美男子,騎着彩鳳,自天空徐徐而降。待落在鳳台之上,弄玉急忙迎上前去,只聽那男子說:"我是太華山的主人,上天命我與你締結姻緣,相會之日在今年八月十五,至時我會如約前來。"說完,那男子從腰間解下一支赤色的玉簫,依欄吹奏,那隻彩鳳也伴隨着樂聲翩翩起舞,舒頸長鳴。鳳聲簫聲和諧如一,抑揚頓挫,聲聲入耳。美妙的樂曲使弄玉如痴如醉,神魂顛倒,不覺問道:"何曲如此美妙?"男子回答說,"此為'華山第一弄'也。"天亮後,弄玉把夢中情景告知父王,穆公就派朝臣百里孟明以公主所描述的夢中男子的形象,到華山尋訪。

百里孟明來到華山,有一樵夫告訴他說,華山中峰明星崖有一位隱士,每天晚上都依岩吹簫,簫聲悅耳動聽,響徹天尋,美妙的曲調能使百鳥和鳴,鳳凰聲舞,也許,他正是你要尋訪的人。百里孟明來到明星崖下,果然見一人,羽冠鶴,玉貌丹唇,神態超凡脫俗,氣度瀟灑文雅。孟明連忙上前施禮叩問姓名,那人回答說:"姓蕭名史。"並問:"君是何人,到此何事?"孟明回答說:"我是秦國右庶長,複姓百里,名視,字孟明。我主為愛女擇婿,必欲通音律者為配,聞君精於音樂,便受公主之命,前來迎君百宮一會。"

孟明引導蕭史入宮拜見穆公。蕭史說:"臣山野匹夫,不知禮法,願聽從君王教誨。"穆公見蕭史舉止不凡,一言一行,皆有離塵絕俗之韻,心中先有三分歡喜,得知蕭史善於品簫,便爭於心神領會。

蕭史取出紫玉簫一支,其簫玉色晶潤,赤光照耀,炫人眼目。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只見白鶴成對,翔舞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殿前。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直驚得目瞪口呆,忙請女兒簾後窺視。弄玉告訴父王,此人正是夢中之人。於是秦穆公便令左右服侍蕭史沐浴潔體,更換新衣,當即送至鳳樓,與弄玉成婚。此夜月圓於上,人圓於下,夫妻情投意合,美滿無比。

第二天早晨,穆公拜蕭史為大夫。蕭史雖列朝班,卻不參朝政,每日只居鳳樓,但卻不食五穀。弄玉卻學他的養生導氣之法,漸漸地也能絕粒避谷。

有一天晚上,夫婦月下簫笙和鳴,只見有紫鳳飛來落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落於鳳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因我整理史籍有功,便成了華山一主,又由於天作之合,與你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天廷有命,我不能久戀塵世,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龍,弄玉跨鳳,離開鳳台,翩翩而去。

秦穆公知女兒隨蕭史去了華山,長呈短嘆。他知道與女一別,定是永訣,便令人到華山尋找女兒的蹤跡。然而除了每天夜晚自華山中峰傳來的笙簫和鳴之聲,其餘一切,皆杳然無聞。於是穆公就令人在中峰明星岩建玉女祠,以示紀念,今天玉女祠依然存在。祠前還有玉女洗頭盆、玉女石馬等景觀,可讓遊人一飽眼福。也因為弄玉在中峰居住的緣故,華山中峰又名玉女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