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始皇身世之謎

來自網絡的圖片

秦始皇的身世之謎關於秦始皇身世的爭論,可謂由來已久。有人認為他是大商人呂不韋的後代;有人認為他是正宗的秦國王室血脈,即子楚的兒子。最先提出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的觀點的人,應該是司馬遷,因為在他之前的史書從未有過這方面的論述,直到《史記》問世後。[1]

人們才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看到了這樣一個信息:呂不韋把已有身孕的愛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時隔不久,趙姬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趙政。

司馬遷的觀點在漢朝,乃至從漢到宋朝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並未引起什麼爭議,甚至他的觀點還被沿用到後來的權威史學論著之中,比如,東漢班固的《後漢書》,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班固還直接稱秦始皇為「呂政」。無論是班固還是司馬光,在中國史學界,乃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讓人尊敬、值得信賴的。[2]

人們相信他們之所以會採用司馬遷的觀點,應該都是經過考證的。所以班固和司馬光對司馬遷的認可,無疑更給「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的論斷增加了可信度。

可是,隨着社會的變遷和人們歷史觀、價值觀的變化,後世之人開始對司馬遷的觀點產生了質疑。據記載,質疑的開端是從明人湯聘尹開始的。湯聘尹在自己的《史稗》中明確地提出了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這個傳說不可靠,他認為「秦始皇為呂不韋之子」實乃「戰國好事者為之」。

湯聘尹的論斷一出,立即引發了「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說」和「秦始皇乃子楚之後說」的持久論戰。支持「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說」的人首先以司馬遷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壓人:司馬遷治學嚴謹,不會貿然記述此事。言外之意就是司馬遷的治學態度不該被否定吧。

支持「秦始皇乃子楚之後說」的人以牙還牙,同樣以《史記》為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說,《史記》記載,(趙姬)至大期時,生子政。期,即一周年。就是說子楚娶了趙姬一年後,趙姬才生贏政。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從時間上看,贏政是子楚所生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再說,如果趙姬真的在進宮之前已經懷孕,遷延日久,秦始皇就會不及期而生。

身為一國之君的莊襄王子楚不會不明白這個簡單道理的。如果他發現贏政不是自己的骨血,又怎麼能立他為繼承人呢?

真是有理有據,言之鑿鑿。可是支持「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說」的人並不認可,又提出了疑問:為什麼漢朝以後的諸多歷史資料都認可該說法,承認「贏政是呂不韋之子」呢?

支持「秦始皇乃子楚之後說」的人解釋說,這很可能是後來的史學家為漢取代秦尋求歷史依據。他們的邏輯是,秦內宮如此污穢,王位繼承制這樣混亂不堪,怎麼能治理好一個國家,故秦二世亡是自然的。

另外,秦末的人們願意承認秦始皇不是秦王室的嫡傳子孫,因為這樣他們就會有很好的造反理由,為推翻秦朝在輿論上做準備.

由湯聘尹引發的爭論,激發了不少歷史學家的興趣,也贏得了一些歷史大家對「秦始皇乃子楚之後說」的支持。與湯聘尹同朝的王世貞、清朝的梁玉繩,都作了相關的考證,並分別在《讀書後》和《史記志疑》中支持湯聘尹的觀點。

王世貞還提出了兩種可能,一種是呂不韋故意編造,以求自己長保富貴;另一種是呂氏的門客泄憤,罵秦始皇是私生子,使天下人都知道秦比六國先亡。

認為贏政是子楚骨血的學者也不甘示弱,又提出新的論據:秦昭王在位時,子楚還在趙國做人質,他會輕易地將王位傳於一個在敵國當人質的王子嗎?子楚的命運都握在趙國人手裡,飄忽不定,他未來的兒子的命運更難料定。

如此說來,當年呂不韋陰謀得逞的可能性極其渺茫。反對者則說,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大投機者。只要有一線希望,他是不會放過機會的。

20世紀70年代後期,秦始皇身世問題再一次成為史學家們爭論的熱點。這一輪爭論是從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特別考證開始的。

在《系年》中錢先生否定了始皇為呂不韋子之說,否定了呂不韋薦替己之說,同時還指出了呂不韋與始皇之間可能有政治上之衝突。緊接着,原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對呂不韋為秦王政生父之事也提出了懷疑。

書中,郭沫若先生提出了三個疑問,為什麼僅見《史記》中有記載,而《戰國策》卻半字未提呢?這個故事及類似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情節就像小說一樣,可信嗎?

在《呂不韋列傳》中說「子楚夫人趙豪家女」,顯然說趙姬不是呂不韋買來的歌姬,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郭沫若還提出了一個特別的看法,即「贏政是呂不韋之子」這種說法始於西漢初年。

是呂后授意編造、散布的,目的無非是為她的奪權作鋪墊。當時她就曾讓諸呂散布謠言說天下本是呂家的,是被劉家奪去的。也就是說,呂家奪權是理所當然的。

針對郭沫若的三點質疑,獲中國圖書獎的《秦始皇大傳》的編著者郭志坤先生作了針鋒相對的批評。他以為《戰國策》沒有記載並不能說明《史記》的真實性就必然值得懷疑;儘管與春申君與女環的故事雷同,也不能就說《史記》的記載不真實。

之所以相似,說不定這種鬥爭手段在當時是比較流行的也不可知;關於趙姬的來歷,《史記》的說法並不是自相矛盾,《史記》記載的「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獻乾子楚,把此「姬」說成「趙豪家女」也是完全可行的。

中國著名學者韓兆琦先生為了支持「秦始皇乃子楚之後說」,也就趙姬的出身提出了新的論點:既然趙姬出身豪門貴族,又怎麼會給地位卑微的商人呂不韋做侍妾,進而被獻給莊襄王呢?

由此推斷,趙姬先懷上呂不韋的孩子,再被獻給莊襄王,封為王后,根本無從說起。韓兆琦還對司馬遷記載這件事進行了解釋:「因為他貫有好奇之心,喜歡記載這種奇聞怪事。」

支持「贏政是呂不韋之子說」的人們則針鋒相對地說,即便趙姬出身豪門,也不是沒有可能淪為歌姬。當時趙國的政局動盪不安,今天的貴族、官僚說不定明天就會失勢,淪為乞丐和囚徒,妻女淪為供人玩弄的優伶、歌姬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加之當時的呂不韋財大勢大,趙家若敗落,趙姬投靠到他那裡完全在情理之中。再者,憑着呂不韋高強的手段,暫時隱瞞趙姬已有身孕的事實亦非難事。況且,當時的子楚正在趙國當人質,孤苦伶仃。

財大氣粗的呂不韋送給他小妾,他高興還來不及,難道非得刨根問底,查個水落石出不可?當代秦漢史專家張傳璽堅持認為贏政應為子楚之子,他說:「有關秦始皇身世的史料都出自司馬遷之手,沒有其他材料佐證。

我個人不贊成這種說法。並且從贏政的出生時間來看,贏政呂不韋所生這一點是值得懷疑的。」他說的「其他材料」主要指的是《戰國策》,《戰國策》確實沒有「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的相關記載。

而歷史學家張大可教授則說:「我個人贊成司馬遷的說法,因為至少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贏政之母的確為呂不韋所獻,二是贏政的確生於趙國。」

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場曠日持久的爭論顯得比以往更激烈了,一方觀點一出,另一方必然應對自如:

支持「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的人說:《史記》雖然具有文學色彩,但它並不移花接木;支持「秦始皇乃子楚之後」的人說:司馬遷因為受自身的遭遇影響,就給暴君塗上不良的墨跡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史記》中,「也不能排除,司馬遷在記錄秦始皇時,因反感而誇大其辭」。

支持「秦始皇乃呂不韋之後」的人還提出了一個頗引人深思的問題:呂不韋由商人而為丞相、仲父,如果沒有政治資本和有關隱私,能成就這樣的「大業」嗎?

關於秦始皇的身世的爭論還在持續着,但不管秦始皇是誰的兒子,都無法埋沒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也正因為秦始皇的地位特殊,關於他的爭論也會持續下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