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始皇陵的傳說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始皇陵

來自網絡的圖片

秦始皇陵的傳說故事說到秦始皇,大家想到的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他統一六國,為華夏的大一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作為一個九五之尊的帝王,他的陵墓也是十分的雄偉壯觀,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一個關於秦始皇陵的傳說故事。[1]

當然,有些「神話」是否真有其事,目前仍有爭議。但是,如果這些「神話」,完全是虛構或者是古人的一種願景的話,那麼,嚴謹如司馬遷為什麼要把這些「神話」收錄於史書之中呢?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史學家們收錄的一些我們至今仍無法解釋的內容,很可能不是子無虛有,更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有一定的依據之後,才「擇而錄之」,只不過是我們後人還沒有能夠解開這些秘密而已。

如司馬遷與班固倆人都曾提到「黃金為鳧雁」這一說法,也就是說,他們都相信秦始皇陵中存在「鳧雁」這一說法,據《三輔故事》中的記載,當年項羽入關,動用三十萬人盜挖秦始皇陵時,就有一隻「金雁」飛出來,只是他們沒有捉到而已。

更奇怪的是這隻「金雁」幾百年後再次出現,並被一個叫張善(三國時期的太守)的人看見並記錄下來。

那麼,這只用黃金製作的「金雁」,不但會飛,而且還飛了幾百年還沒有落下來,到底是什麼回事呢?要知道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一是沒有電力這種動力,二也沒有發明蒸汽機這種東西,這隻「金雁」飛行的動力從何而來呢?

也就是說,「金雁」能飛幾百年不落,那就意味着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換句話說,如果能夠解決動力的問題,那麼,「金雁」會飛還是有可能的,並不一定就是人們沒有根據的幻想。

所以,關於「會飛的金雁」的動力問題,我們可以試着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即:

魯班削竹為鳶,飛三日不下

據《墨子-魯問》中的記載,即:「公輸子削竹木為鳶,成而飛之,三日不下」也就是說,春秋時期的魯班,可以用木與竹這兩個材質,製作「鳶」這種能夠飛行的東西,並且可以連續飛行三天而不落下來。

我們知道,魯班是歷代以來能工巧匠的祖師爺,據傳他能夠製作許多當時人們無法想到的東西,並將其製作方法記錄成書,即《魯班書》,可惜後來失傳了。

因此,從記錄的「鳶」這種東西來看,根本不需要什麼動力,「鳶」之所以能飛三日不落,很可能只是借用「巧力」而已,當然,這種「巧力」也只有魯班這樣的人想得出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會飛的金雁」很可能就是魯班時代的產物,或者是《魯班書》失傳之前,就已經被製作出來,恰好被秦始皇收集到並保存於秦始皇陵中而已。[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