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穆公求賢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穆公求賢的故事,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秦穆公
原圖鏈接百里奚

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率領秦國走上崛起之路的有為明君。他主掌秦國國政三十九年(前659——前621年),內修國政,外圖霸業,東服強晉,西征戎夷,兼國十二,開地千里,成為多數人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能夠成就功業,極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對人才的搜求和重用。在位期間,他四處求賢,招攬並重用了一大批來自其他諸侯國的「外援」。而其中最成功的一次引援就是用五張羊皮「買」來了百里奚。


百里奚原本是虞國大夫,素有賢名。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晉國假途滅虢,一舉消滅了虢、虞兩個諸侯國,擒獲虞國大臣多人,百里奚也是俘虜之一。晉獻公聽說百里奚有才,本想將他收為己用,但百里奚因為亡國之恨,寧死不肯歸順。


晉獻公一賭氣,心想讓你百里奚做官你不肯,那就貶你去做一個卑下的奴僕。事情就這麼巧,正在此時,秦穆公為了交好晉國,派人到晉國為自己求婚。晉獻公也願意同秦國結盟,便答應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秦穆公。國君嫁女,一同陪嫁的除了金銀珠寶,還有大群的奴婢僕從。晉獻公對百里奚煩透了,就讓他做了一個陪嫁奴僕,把他攆到秦國去。


然而,就在隨迎親隊伍去秦國的路上,百里奚趁人不防溜走了。迎親隊伍中的其他人認為只是跑了個普通奴僕,都沒當回事。但秦穆公手下後來拿到禮單一清點,說怎麼少了個叫百里奚的人,再一打聽,他竟然是有名的賢人。得知內情的秦穆公求賢若渴,立即派人查找百里奚的下落。很快,探子回報,說百里奚慌亂中逃到楚國時,被楚國人抓住了。但他被逮捕時隱瞞了自己的身份,楚國人以為這就是個平常小老頭兒,打發他放馬牧羊去了。


秦穆公得到情報後,準備花重金把百里奚贖回來。這時,剛從晉國投奔秦穆公的公孫支進諫道:「大王不可。楚國讓百里奚看馬,是因為不知他是個賢能之士。如果您用重金去贖買他,不等於告訴楚王他是個重要人物嗎?那時楚王一定會坐地起價,不放百里奚走的。大王不如按照現在一般奴僕的市場行情,拿五張羊皮去贖回百里奚。」


秦穆公覺得公孫支說得有理,就派了一個使者去見楚王。使者見到楚王,獻上五張上好的黑色公羊皮,說:「我國有個奴隸,犯了法逃到貴國,請讓我們把他贖回去治罪。」


楚王覺得這根本不是個事,叫人收下羊皮,讓百里奚跟使者回秦。


當百里奚來到秦都時,秦穆公親自出迎,向他討教國家大事。君臣兩人暢談國政,說了三天三夜,言無不合。


百里奚感激秦穆公的知遇之恩,死心塌地為他效命,並向秦穆公推薦了他的好友,另一位人才蹇叔。秦穆公最不怕手下的人才多,馬上派人去請蹇叔。蹇叔來到秦國後,秦穆公就封百里奚為左庶長,蹇叔為右庶長,號為「二相」。此後,百里奚、蹇叔的兒子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在秦國做了將軍,為秦穆公東征西討。算上蹇叔及之後的人才收納,秦穆公等於用五張羊皮換來了五位賢臣,組建起爭霸的主要班底——這筆交易性價比之高可謂史上罕見。


由余是另一位對秦穆公稱霸有重要幫助的賢才。在秦穆公時期,秦國西部分布着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時時侵擾秦地。而西戎諸國中,勢力較強的有綿諸、義渠等。有一年,綿諸王派了使者由余出使秦國。由余的祖先本是晉國人,因為避亂逃到西戎;由余本人對西戎情形了如指掌,又會說晉國話,是當時難得的人才。秦穆公接見由余,一番交談之後,就被由余的見識深深折服。


退朝之後,秦穆公立刻召來內史王廖,問他:「鄰國有聖人,就是對立國家的憂患。現在由余有才能,我擔心將來會危害秦國,你說應該怎麼辦呢?」王廖有主意,獻計道:「西戎地處偏僻,戎王沒開過眼沒享過福,我們可以多送他些舞伎歌女,讓他沉迷聲色,玩物喪志。由余見戎王荒廢國事,一定會勸諫,而戎王一定不會聽,由余的忠誠度一定會唰唰地往下降。然後我們再誠摯地邀請他,由余一定會離開戎王,歸順我們的。」


秦穆公按照王廖所說使用離間計,果然讓由余投降了秦國。其後,秦穆公用由余之策出征西戎,先後征服十多個戎狄小國,開疆拓土,占據了廣闊的西部地區。


在統治的大部分時間,秦穆公都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但可惜的是,他對人才的重視、厚待沒有能善始善終。


在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的一天,已屆暮年的秦穆公召集大臣喝酒。喝多了的秦穆公對群臣說:「活着的時候和你們一起飲酒作樂多麼快樂啊,死了之後我也想和你們在一起啊。」幾個大臣就順着他的話說:「我們願意永遠追隨大王。」


之後沒多久,秦穆公就逝世了。按照他的遺命,有一百七十七人為他殉葬,其中就包括當時酒席上的子車氏三兄弟(子車奄息、子車仲行、子車鍼虎)。傳秦國百姓視其為「良人」,同情三人之死,作《黃鳥》一詩,其中有「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這樣哀痛的句子。


用良臣殉葬一事,是秦穆公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污點。此後,秦穆公的繼承者都沒有什麼大作為。一直到戰國秦孝公時,秦國才逐漸恢復穆公時期的霸業,重新步上統一中國的進程。


參考資料 

  1. 秦穆公求賢的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