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秦陵二號銅車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秦陵二號銅車馬》,秦始皇陵銅車馬考古專集。《考古與文物叢刊》第1號。陝西省秦俑考古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編。1983年11月《考古與文物》編輯部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約25萬字,插圖88幅,圖版22版(其中彩版2版)。共集文章12篇。楊正卿《秦陵二號銅車馬的發現》列在卷首。簡述了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陪葬坑中發現和發掘的兩輛銅車馬,以及對二號銅車馬的修復,着重說明銅車馬發現的重要意義。袁仲一、程學華《秦陵二號銅車馬》是該書的主要文章,分5個部分:1.車的結構,包括銅車馬出土情況,二號銅車的結構,幾點認識。在詳述銅車結構的同時,結合文獻對各部件的名稱作了初步的考釋。修復後的二號銅車大小若真車的二分之一。單轅、雙輪、車輿分前後兩室。前室內跽坐雙手攬轡的御官俑;後室四周&xe1fd;板封堵,上覆蓬蓋,是主人所居處。2.鞁具及系駕方法,包括輓車的銅馬及挽具——軛、靷、控御馬的鞁具,馬的裝飾,止車的器物,車馬鞁具上的文字,幾點認識。通過分析考證,對古代單轅四馬的各種鞁具,名稱、及系架關係有了初步了解。3.車制問題,包括二號銅車的名稱;二號銅車中的御官俑。推斷該車應是秦始皇乘輿中的安車,御者身份是奉車郎或與之近似的御官。4.製作工藝,包括銅馬銅俑的製作工藝,銅車的製作工藝。5.裝飾花紋,包括銅俑、銅馬上的彩繪,車輿上的花紋,結語。銅車馬修復小組《秦陵二號銅車馬修復簡報》、夏文干《青銅文物膠接復原技術研究》、李蘭、張萬岐、包達權《使用釺焊技術修復秦陵二號銅車馬的總結》3文是銅車馬修複方案、採用方法、修復過程和經驗的總結,為今後同類文物的修復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楊玉芳《秦陵二號銅車馬材質分析》,夏文干《秦陵二號銅車馬主體材料的化學成份》,華自圭《秦陵二號銅車馬連接技術的初步考證》,王正華《秦陵二號銅車馬的藝術造型、裝飾與彩繪》,趙雨亭、閻進盈、夏文干《秦陵二號銅車馬的塗層和膠粘劑初析》5文分別介紹了對銅車馬材質、工藝等方面,採用化學成分,金相顯微、微量原子吸收光譜儀、紅外光譜、發射光譜、X衍射等分析手段,所進行的種種科學鑑定,並從科學史角度探討了它們的成就。鑑定證明銅車馬的材質成份為錫青銅,與現在的鑄造錫青銅ZQSn10基本相同,但是雜質較多。焊接工藝主要採用熔化鑄焊、鑄接和鑄補,個別地方採用釺焊和紅套技術。彩繪是用礦物質顏料,以明膠作調和劑。彩繪前所施白色塗層是含有樹膠的羥磷灰石,它起了保護銅車馬免遭腐蝕的作用。這些鑑定揭示了秦代自然科學某些領域的發展水平。王學理《五時副車銅偶所反映的秦代鑾駕制度》引用文獻考證同坑出土的前車(一號車)是軺車,亦即「高車」、「立車」;後車(二號車)是安車,亦即「轀輬車」。安車是主車,軺車是前導,均駕白駟,應是秦陵始皇鑾駕行列中的五對副車之一。

秦陵銅車馬的形制完全模擬真車真馬,結構複雜細膩。它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古文獻中有關車馬形制述而不詳的缺陷,其科學價值可與兵馬俑儕匹。該書將修復後的二號銅車馬做了詳盡的報導,同時結合文獻進行了初步研究,在修復和研究過程中又引進自然科學技術,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書中存在一些數據、結論前後矛盾之處,似乎各文作者彼此缺乏商討。插圖比例、說明亦時有錯誤出現。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1]。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2]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秦陵二號銅車馬 相關視頻

「搬家」啦!世界級「豪車」秦陵彩繪銅車馬二號車運往新館
秦陵彩繪銅車馬二號車 5月12日喜遷新居 為你揭秘「銅車馬」的那些事

參考文獻

  1. 工具書有哪些類型,中學生讀書網
  2. 古籍目錄分類及演變,豆丁網,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