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其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程其珏,江西宜黃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著名鐵道專家程孝剛為其侄孫。

人物簡介

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三年(1877年)接替汪坤厚任婁縣(今太倉市)知縣一職,次年由楊開第接任。

程其珏深通經史百家之言,以「唯實」為施政之道。到任後,審時度勢,抉擇利弊,以本縣「介淞婁兩水之間,濁潮內灌,河道日淤,歲浚則傷財,不浚則病農」。故「節屢淤屢浚之力,留壩捍渾,以圖永利」,為治水之計,使生產有所發展。又鑒於嘉定沙土貧瘠,宜植棉而不宜種稻,而縣無巨萬之富,戶無半年之蓄,如逢歉歲,勸募為難。故又多建倉儲,積穀、積錢,以備不時之需,民生得以安定。

程其珏主修光緒《嘉定縣誌》,凡體例款式,修詞達意,都親予校訂。所纂縣誌「內容包羅宏富,對於清初的『嘉定三屠』,記載翔實。對本縣治水、荒政,也言之諄諄」。

程其珏歷任婁縣、吳江、元和知縣,敘轉漕功保道員三品銜,升太倉直隸州知州。生平倜儻多大節,居官19年而囊橐蕭然。[1]

(清光緒刻本)嘉定縣志考錄

(光緒)嘉定縣志三十二卷,首卷一卷,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清)程其珏修,楊震福等纂。這個刻本的十六冊,現由上海圖書館收藏。另有民國十六年(1927)重印本十六冊。它是一部史料比較完整的舊志書,不僅記載了自南宋嘉定十年(1217)建縣以來發生的重大事件,而且詳細記錄了自清乾隆二年(1737)至光緒庚辰年(1880 )140多年的史實。它為研究上海地方文獻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對人們了解嘉定之昨天,建設上海市縣之今天有許多幫助和啟迪。嘉定,古屬吳郡,漢為婁縣境,隋唐時為崑山縣疁城鄉,南宋嘉定十年析崑山縣境東部安亭等五鄉設縣,以嘉定年號為縣名。元時升為嘉定州,明時復為縣,隸蘇州府,清時屬太倉州,為江南名縣之一。1958年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管轄,現為上海市嘉定區。

(清光緒八年刻本)嘉定縣志由原嘉定知縣汪福安在同治七年(1868)呈請開局承辦創修,中經同治十三年(1874)前知縣曾紹傳等呈請接辦,至光緒庚辰( 1880)由當時在任知縣程其珏主持修纂,並於辛己年(1881)付印。修志過程經歷十餘年。縣志計三十二卷,卷首一卷。它仿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凡例,參酌舊志整理篇卷次序。卷首有天章、序文、憲檄、詳文、纂修姓氏、目錄、凡例、圖說、建置沿革表。天章即皇帝所賜文物,序文有護理江蘇巡撫布政司譚鈞培序;江蘇按察使許應嶸序;光緒庚辰海關監督劉瑞芬序;光緒八年江蘇候補道知太倉直隸州事吳承潞序;光緒七年前任嘉定知縣曾紹傳序和當任知縣程其珏序,分別敘說了修志緣由。其中的建置沿革表,對嘉定歸屬變遷盡列於卷,使人一目了然。

總之,這部縣志記載完整併有特色。水利志、賦役誌等篇能密切聯繫社會實際,記述了歷代興修水利、積穀備荒、賑災、減輕搖役、徵收賦稅、民風純正、物產盈虛的情況及原因,探討了一些治理法則、法規。該志對人物記載多而詳,這顯然是受了章學誠「方志為'一國之全史'」史志理論的影響,卷首許應嶸序中論志即是證明。人物誌除了貞節烈婦多數為封建糟粕外,其餘如對歷代民族英雄、詩人、畫家、藝術家、著名學者的記載的史料很有研究價值。此外,它對太平天國及當地人民反抗壓迫的鬥爭也有一些零星記敘。所以(清光緒刻本)嘉定縣志是一部有較高學術價值的歷史地方文獻。[2]


挽房師程其珏聯

    清 • 呂景端 

有知人鑒,有愛士癖,有香火因緣,桃李遍門牆,自恨廢材,偏我厚恩猶未報;

是名翰林,是良有司,是文章宗匠,黍棠半吳會,即論遺愛,如斯治行已無多。 [3]

參考資料

  • 編纂委員會. 《上海舊政權建置志》. 上海: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1年. ISBN 7-80618-881-9. 
官銜
前任:
汪坤厚
婁縣知縣
1877年-1878年
繼任:
楊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