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程硯秋拒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程硯秋拒演,名人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程硯秋


程硯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原名承麟,滿族索綽羅氏,滿洲正黃旗人。北京人,後改為漢姓程,初名程菊儂,後改艷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硯秋,改字御霜。京劇演員,工旦角,程派創始人。1958年3月9日去世,享年54歲。


1922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轟動,1923年再次到上海,使上海觀眾欣喜若狂,藝術也逐步趨於成熟。從1925年到1938年,程硯秋步入他風華正茂的黃金時期和"程派"藝術的成熟期,此時程硯秋已經集創作、演出、導演三者於一身,成為較具實力的藝術家。他同時受進步思想的影響,面對廣大勞動人民水深火熱的社會現實,滿腔義憤,編創了許多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劇目,如《文姬歸漢》、《荒山淚》、《春閨夢》、《亡蜀鑒》等劇目。在反封建、反軍閥內戰、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等不同時期引起觀眾強烈共鳴,表達了廣大群眾反對戰爭、反對壓迫、希望和平的強烈願望。這一時期後他着力於悲劇的表演,繼《青霜劍》、《竇娥冤》之後又有《碧玉簪》、《梅妃》及前面提到的一系列悲劇作品的上演,成功的塑造了一批悲劇人物形象,他從此也以擅演悲劇着稱。當然,程硯秋也不是光全演悲劇,《鎖麟囊》就是他另一類型的代表作。


1956年北京電影製片廠為他拍攝了電影藝術片《荒山淚》,為保留更多的程腔和水袖,影片增加了很多新唱段(吳祖光改編),並攝下了他結合劇情創作的二百多種水袖表演形式。1957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請他和楊寶森合錄了《武家坡》一劇。 晚年的程硯秋致力於教學和總結舞台藝術經驗的工作。1949年作為特邀代表,參加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1950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協理事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1957年由周恩來總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程硯秋將他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京劇藝術事業,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京劇藝術近百年來所達到的高峰之一,他不僅對京劇旦角同時也對整個京劇、戲曲的發展都產生着深遠、重大的影響。學習程派並較有成就的演員有:陳麗芳、章遏雲、新艷秋、趙榮琛、侯玉蘭、王吟秋、李世濟、李薔華等。


1958年3月9日,他因心臟突發性梗塞,僅幾分鐘便失去了生命,年僅54歲。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特務機關企圖強迫在北京的京劇界捐獻飛機義演,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程硯秋當即拒絕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程硯秋深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兇殘,擔心自己的拒演連累別人,於是他不卑不亢地說:「獻機義演的事,我程某人寧死在槍口下也決不從命,請轉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園同行的麻煩。」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分析:面對兇殘的敵人,程硯秋「威武不能屈」的氣節讓人敬畏,令人欽佩。


參考資料 

  1. 程硯秋拒演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