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稅源管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稅源管理是個名詞術語。

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1],直到現在我們仍在使用。其不單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表述用具,更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記錄者、傳承者。可以說,漢文字是中華民族古老悠久、博大精深文明的「活化石[2]」。

名詞解釋

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只有強化稅源管理,才能保障稅收收入,發展經濟。新的稅收征管模式確立後,要求稅務部門做到稅前監控、稅中徵收、稅後稽查。經過幾年的運行,實踐證明,稅源管理尤為重要。只有抓住稅源,稅源才能穩定,稅收收入才會增長。這幾年,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快、力度大,原有的許多國有企業轉制為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或破產拍賣,轉為個體工商戶,稅源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稅源監控、培植、預測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給稅收征管帶來了很大困難。

稅務部門做到稅前監控、稅中徵收、稅後稽查等叫做稅源管理。從根本上說、稅收來源於經濟,來源於社會產品價值C+V+M中的國民收入V+M部分,它們又分別構成稅制中不同稅種的稅基。其中 V是新創造價值中進行必要扣除後歸勞動者個人支配的工資部分,它主要構成個人所得稅、特別消費稅、社會保險稅等稅種的稅基;M是剩餘產品的價值,主要構成企業或公司所得稅的稅基。而現代稅收理論中對商品流轉額的課稅稅基又涉及全部的社會產品價值C+V+M,這就意味着必須把全部的經濟活動納入稅源管理的範圍,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進行跟蹤監控,但這只是理想目標。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受管理資源短缺的限制,對稅源的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點稅源,批重點環節。這是稅源管理的一個方面。

稅源管理還有另一方面,就是對納稅人的管理。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最活躍的生產力要素,社會財富的創造過程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因此,對稅源的管理離不開對創造和擁有財富的蚋稅人的管理。納稅人是C、V、M 的生產者,是V+M 的創造者,是稅款的繳納者或(和)承擔者。抓不住這些,也就無從發現和監控C、V、M,就必然導致稅收缺失。所以,稅源管理的核心內容是要通過對納稅人的管理,最大程度地縮小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差距,實現對稅源的監控。

稅源管理的影響因素

(一)經濟發展

一是經濟發展總量決定了稅源總量,進而決定了稅源管理的工作量。二是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決定了稅源構成的變化,進而影響稅源管理方式的改變。不同的經濟增長模式決定了產業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為稅源的不斷增長提供可能,而停滯不前、難以升級的產業結構在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制約了稅源的擴大。稅源管理方式應根據產業結構的發展變化不斷地予以調整與完善。三是不同行業決定了不同特點的稅源。由於行業經營特點存在差別,由其決定的稅源也呈現不同的特點,稅源管理方式方法選擇應充分考慮稅源自身的特點。不同行業的生產經營規律決定行業稅源呈現不同特點;企業會計核算真實與否,影響其稅源真實規模的大小;企業經營交易方式的多樣化給稅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稅收制度

稅源管理應緊密結合不同稅種的特性,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措施,才能適應稅收制度對稅源管理的要求。還應該注意到,對同一納稅人而言,他既繳納增值稅、消費稅,又繳納企業所得稅。由於稅制本身的緣故,增值稅與消費稅管理難度相對較小,企業所得稅管理難度相對較大。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注重稅收任務的地區在稅源管理中,應保持相應的公平,既應注重對增值稅、消費稅稅源的管理,又應注重對企業所得稅稅源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稅源管理的公平公正。

(三)稅收征管

稅收征管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是指除了稅收立法之外的整個稅收分配過程的全部工作,即稅務機關圍繞稅法的貫徹執行,組織稅款入庫以及開展與之相關的所有工作。而所有這些工作都是與基層稅源管理工作息息相關的,因此,稅收征管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稅源管理的過程。建立高質量的稅源管理機制與建立完善高效的稅收征管機制是統一的,其基本標誌主要有二:一是稅收征管高效率。一般是指稅源管理活動中成本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係,徵收同等量的稅收而花費的成本較低。二是稅源管理高效力。是指徵稅人具有較高的稅收執法水平,納稅人具有較高的照章納稅水平,反映了現代社會較高的法治水平。

(四)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是指來源於國稅系統之外的與稅源管理密切相關的納稅人涉稅信息。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涉稅信息主要來源於以下方面:一是地稅部門。從具體業務看,國地稅合作的範圍較為廣泛,例如:在貨物運輸發票管理方面,兩家可以建立信息交換與網絡共享機制,地稅部門可定期向國稅部門通報運輸公司登記與管理信息,並及時回復國稅部門發出的可疑發票協查函;對日常管理中發現的」不符」、」缺聯」和」重號」等發票,國稅部門應於當月進行進項稅額轉出,並將有關信息及時與地稅部門相互通報,嚴格審核檢查。在運輸發票開具方面,國稅部門可與地稅部門協定,開票單位在運輸發票或運費清單上必須註明承運車輛牌號,代開的貨物運輸發票必須註明完稅憑證號,以備國稅部門核查。二是工商管理部門。在辦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的事項中,稅務部門與工商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溝通較為重要,還應在經營監管等方面擴大合作範圍,真正達到共同監管業戶經營的目的。三是司法機關。嚴格稅務執法,離不開公安、法院等相關司法機構的配合,主要體現在聯合打擊涉稅違法犯罪行為等方面。四是統計部門。統計部門負責國民經濟等相關指標信息的調查、測算與公布,這些信息對其他相關經濟職能部門包括稅務部門的決策發揮着重要的參考作用。五是各金融機構。在當前信用體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 金融機構的相關信息對稅務部門強化稅源監控發揮着重要作用。

(五)其他制約因素

一是地方黨政機關對稅收工作的行政干預。有些地方政府對稅務機關在組織收入、稅收行政執法等方面的干預較大,在一定程度E影響了稅務機關稅源管理的質量和水平。二是納稅人素質高低。納稅人豐富的經濟稅收知識、較強的稅法遵從度有助於稅務機關提高稅源管理運行機制的效率,相反,則會降低稅源管理機制的運,行效率。三是無形制約因素的影響。此處所謂的無形制約因素主要是指國民的道德意識與思想素質等。

加強稅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強稅源管理是現行經濟制度的客觀需要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使社會經濟結構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由此導致稅源結構的多樣化、複雜化,增加了稅收征管的難度。由於目前征管力量比較薄弱,征管手段滯後,相應的征管措施不配套,出現了管戶不清、稅源不明、一證多攤(點),無證經營、虛假歇業、多頭開戶、隱瞞收入的現象。結果導致經營指標不實、納稅申報不准、計稅依據失真、資金體外循環、稅款大最流失。根據我國目前所有制結構的情況和經濟發展的現狀,客觀上要求我們做好稅源管理的基礎工作,從源頭人手,管住總戶數。管好總稅源,避免稅基萎縮,促進經濟發展。

(二)加強稅源管理是稅收管理自我完善的需要

從稅收征管改革的過程來看,先後出現了按地區、行業、經濟性質實行專查專管制到實行徵收管理與檢查兩分離,或者徵收、管理與檢查三分離的管理模式,再到「以納稅申報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的征管模式。稅收征管改革使稅收征管實現了重大突破。在技術手段上把計算機技術從稅收管理的主要環節引入到各個環節中,使我國稅收管理開始由傳統的手工操作向現代管理轉變。納稅申報制度的全面推行,由管事製取代管戶制,實現了由管戶向管事的轉變,使征納雙方的權力和義務更加明確了; 為納稅人服務的新管理理念。使稅收管理的內涵和領域更加豐富。但從薪征管模式運行的幾年實踐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對稅源管理的基礎性工作重視不夠,各級稅務機關往往把稅源分析的任務交給會計部門,滿足於數據上的統計,缺乏對稅源的綜合分析和實地把握,漏征漏管戶比較嚴重。新征管模式要求稅務機關必須有現代化的征管手段,納稅人必須有較強的納稅意識,各有關部門必須有強有力的協稅護稅監督制約機制。由於不具備這些條件,加之取消專管員直接管戶制度後,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傳統的聯繫紐帶被割斷,一些基層稅務局完全拋棄管戶來管事,導致一線人員對納稅戶數不清、稅源不清、管戶不清,漏征漏管戶大量存在。

(2)集中徵收後,稅務人員和辦稅地點相對集中,稅務機關對稅源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納稅人提供的資料所反映的靜態信息上,稅源的動態性變化無從監控,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納稅人申報時的僥倖心理。

(3)由於監控體系不健全,監控過程前後環節不配套,對應稅收人的審核只能停留在就資料核資料,就報表核報表上,監控的結果失真,加之社會監控網絡尚未完全建立,使大量的隱性收入和隱性稅源成為稅源監控中的「空檔」和「死角」、新征管模式出現的問題,暴露了稅收管理上的不足,尤其是在稅源管理方面的不足。因此,強化稅源管理是完善稅收管理的內在要求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三)加強稅源管理是依法治稅的需要

目前,我國稅收計劃的制定仍然採取基數法,以上年完成基數確定下,年度稅收任務,然後分塊下達。這種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在實際徵收中存在着偏松偏緊的隨意現象。在任務緊時,一些稅務部門想盡各種辦法完成任務。「寅吃卯糧」,收過頭稅時有發生。在任務松時,一些稅務部門應收不收,應繳不繳,以免下一年度收入任務加重,增加實際徵收中的困難。造成偏松偏緊隨意現象的原因是沒有準確掌握稅源的變化,使稅收計劃的確定科學依據不足,導致稅收偏離了稅收法定原則。這種現象不僅人為地改變了稅收管理規律,造成稅收負擔失真,使正常的征管工作秩序和程序遭到破壞,還削弱了稅收執法職能,扭曲了稅制公平,影響了企業公平競爭,使依法治稅成為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