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稗根苗原圖鏈接

稗根苗,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功能主治為:金瘡及傷損出血不已,搗敷或研末摻之。[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稗根苗

功能:止血生肌。

主治:金瘡,外傷出血。[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稗根苗

拼音名:Bài Gēn Miáo

英文名:Root of Barnyardgrass

別名:水高梁、扁扁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 1.《本草拾遺》有二種,一黃白,一紫黑,其紫黑者苞有毛,北人呼為烏禾。
  • 2.《綱目》:稗,處處野生,最能亂苗。其莖葉穗肢,並如黍稷,一斗可得米三升,故曰五穀不熟,不如稗。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烏禾也,《爾雅》謂之迭。稗米,辛甘苦,微寒,無毒。作飯食,益氣宜脾。故曹植有芳菰精稗之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根和苗葉。

採收和儲藏

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 一年生草本,稈基產傾斜或膝曲,高50-130cm。光滑無毛。葉鞘疏鬆裹莖,平滑無毛;無葉舌;葉片扁平,線形,長10-35cm,寬5-20mm,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9-18cm,主軸較粗壯,有角棱而粗糙;小穗長約3mm(芒除外),與分枝及小枝均有硬刺疣毛;第1穎三角形,長為小穗的1/3-1/2,常有5脈,有短硬毛或疣毛,第2穎無端漸尖成小尖頭,有5脈,脈上有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第1外稃革質,有7脈,脈上有硬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先端延伸成1粗壯的芒,芒長5-10mm,粗糙,第1內稃與外稃等長,薄膜質,有2脊,脊上糙澀,第2外稃頂端成粗糙的小尖頭,尖頭上有1圈細毛。花、果期夏、秋季。

 
稗根苗原圖鏈接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沼澤地、溝邊及水稻田中。

資源分布:分布幾遍全國。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潮濕氣候。宜選擇疏鬆、肥沃的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法。2-3月,在整好持上,將種子均勻撒播,播後蓋一層細土。

田間管理

播後如乾旱,須及時灌水。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結合除草進行間苗。一般可不施追肥。

性味

甘;淡;微寒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主金瘡;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各家論述

綱目》:金瘡及傷損出血不已,搗敷或研末摻之。

摘錄

中華本草[3]

參考資料

  1. 稗根苗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稗根苗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稗根苗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