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thumb/b/b2/%E7%A8%97%E7%B1%B31.jpg/300px-%E7%A8%97%E7%B1%B31.jpg)
稗米原圖鏈接
稗米,中藥材名。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稗的種子。拉丁植物名: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舂去殼,曬乾。功能主治為:主益氣宜脾。[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稗米
別名:稗子。
主治:主益氣宜脾。[2]
藥理介紹
中文名:稗米
拼音名:Bài Mǐ
別名:稗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種子。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舂去殼,曬乾。
原形態
稗: 一年生草本,稈基產傾斜或膝曲,高50-130cm。光滑無毛。葉鞘疏鬆裹莖,平滑無毛;無葉舌;葉片扁平,線形,長10-35cm,寬5-20mm,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9-18cm,主軸較粗壯,有角棱而粗糙;小穗長約3mm(芒除外),與分枝及小枝均有硬刺疣毛;第1穎三角形,長為小穗的1/3-1/2,常有5脈,有短硬毛或疣毛,第2穎無端漸尖成小尖頭,有5脈,脈上有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第1外稃革質,有7脈,脈上有硬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先端延伸成1粗壯的芒,芒長5-10mm,粗糙,第1內稃與外稃等長,薄膜質,有2脊,脊上糙澀,第2外稃頂端成粗糙的小尖頭,尖頭上有1圈細毛。花、果期夏、秋季。
![](/images/thumb/0/0c/%E7%A8%97%E7%B1%B3.jpg/300px-%E7%A8%97%E7%B1%B3.jpg)
稗米原圖鏈接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沼澤地、溝邊及水稻田中。
資源分布:分布幾遍全國。
性味
味辛;甘;苦;微寒;無毒
功能主治
主益氣宜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