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穆 |
穆(拼音:mù)是漢語常用字 ,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穆"的古字形通常認為像成熟的稻米籽粒下垂的樣子,本義指成熟的莊稼;也有人認為"穆"字是借花朵的華美來表示和美、美好。由美好又引申為和諧、恭敬。穆也用作姓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穆
漢語拼音; mù
注音字母 ㄇㄨˋ
平水韻部; 入聲一屋
部首; 禾
筆畫數; 5+11
五筆; TRIE
倉頡; HDHAH
造字法; 象形字(存疑)
結構; 獨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ࢾ�、ࢿ�、ࢿ�、य़�、ॠ�(其餘見擴展圖冊)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7A46
鄭碼; MFKP
四角碼; 26922
字級; 一級(3356)
UTF-8代碼; E7 A9 86
文字溯源
許慎《說文解字》認為"穆"是一個形聲字,"禾"為形旁,"㣎(mù)"為聲旁,本義是禾名。段玉裁注認為"穆"本當作"㣎"。現代古文字學家於省吾認為,"㣎"是許慎將"穆"字強行拆分得來的。其實"穆"在甲骨文(新附1-4 )中就已經出現,從字形上看,很明顯是象形獨體字;只是春秋戰國以後,構件"禾"才被分離出來;"㣎"字未見於先秦兩漢古文字,也未見於傳世文獻,"禾名"的解釋也不見於傳統經典文獻。所以很多學者質疑許慎與段玉裁的說法,許慎以"禾"訓"穆"不過是認為小篆字從"禾"。
"穆"字的甲骨文傳統認為像谷穗飽滿下垂的樣子,然而將其甲骨文之形和古代實際存在過的穀物相對照,類似甲骨文字形的穀物事實上並不存在。有學者認為,可以認為它像盛開的花朵下垂之形。到了西周,"花朵"下增加了"彡"旁(圖1、2),《說文》立"彡"為部首,訓為"毛飾畫文也。"可理解為"毛髮、彩飾、筆畫、花紋"之意。因它放在花骨朵的下面,應理解為有強調其花華美有文彩之意,所以"穆"的構形本義當表花之華美有文彩。《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尚書·舜典》:"四門穆穆。"里的"穆"都是美好的意思,與許慎的說法相比,"花之華美有文彩"更接近事實。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禾也。
注:蓋禾有名穆者也。凡經傳所用穆字,皆叚穆為㣎。㣎者,細文也。從彡,᭴省。彡言文,᭴言細,凡言穆穆、於穆、昭穆皆取幽微之義。《釋訓》曰:穆穆,敬也。《大雅·文王傳》曰:穆穆,美也。
從禾。㣎聲。
注:莫卜切。三部。
廣韻 莫六切,入屋明 ‖穆聲覺1部(mù)
穆,和也。美也。敬也。厚也。清也。又姓,漢有穆生。
摺疊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穆·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1
古文:、⿉、⾓、域
《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正韻》莫卜切,並音目。《說文》:禾也。
又《廣韻》:美也。《詩·大雅》:穆穆文王。《爾雅·釋詁》:穆穆,美也。疏:語言容止之美盛。
又《釋訓》:穆穆,敬也。注:容儀敬謹也。
又多也。《禮·曲禮》: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議多貌。
又《廣韻》:和也。《詩·大雅》:穆如清風。箋:和也。
又《廣韻》:厚也,清也。
又悅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
又昭穆,廟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注: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謂子孫。
又《諡法》:布德執義,中情見貌並曰穆。
又姓。漢有穆生。
又與睦同。趙岐《孟子》注:君臣集穆。
又通作繆。《禮·大傳》:序以昭繆。注:與穆同。
又《前漢·東方朔傳》:於是吳王穆然。注:張晏曰:穆音默。師古曰:穆然,靜思貌。
又葉莫筆切。《荀子·賦論篇》:愍愍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
字形書寫
【筆順】①ノ(撇)②一(橫)③丨(豎)④ノ(撇)⑤丶(點)⑥ノ(撇)⑦丨(豎)⑧㇕(橫折)⑨一(橫)⑩一(橫)⑪丨(豎)⑫丶(點)⑬丶(點)⑭ノ(撇)⑮ノ(撇)⑯ノ(撇)
【規範提示】①"禾"的末筆捺改點。②"小"的首筆亅(豎鈎)去鈎,第二筆楷體是點。
【寫法】❶"禾"窄"㣎"寬,頂部"禾"低,底部"㣎"低。"❷"禾",橫筆在橫中線上方。❸"㣎","白"居右上格,"小"中短豎收筆於橫中線下側;兩點左右打開,左點在田字格中心,右點收於橫中線上側;"彡",居右下格,第三撇較長,撇尖伸向"禾"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