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 |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埃及政治家和总统(台译沙达特Mohamed Anwar el-Sadat – محمد أنورالسادات Arabic)。领导埃及人民进行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并在外交上推行“积极中立”、“不结盟政策”,与以色列积极谈判用和平手段收复失地。于1981年10月在阅兵式上遇刺身亡。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名 ||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 || 外文名 || Sadāt,Mohammed Anwaras |- | 主要成就 || 推動阿以和談 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代表作品 || 《尼羅河上的起義》 |- | 民族 || 阿拉伯人 || 出生日期 || 1918年12月25日 |- |逝世日期 ||1981年10月6日 || 國籍 || 埃及 |- | 朝代 || 近代 || 出生地 || 埃及米努夫省邁特阿布庫姆村 |- | 職業 || 埃及政治家、總統 || 陵墓 || 十月戰爭陣亡的無名戰士紀念碑下 |- | 畢業院校 || 開羅軍事學院 || 信 仰 || 伊斯蘭教 |}
== 目錄 ==
1個人履歷 革命生涯 政治履歷 2職務情況 政治主張 外交策略 3重要論述 閱兵儀式 突然襲擊 外界反應 總統葬禮 刺殺原因 處理結果 事件背景 4主要政績 主要著作 重大貢獻 5後世影響 主要事件 政績評價 6後世紀念 紀念方式 榮譽記錄 7詞條圖冊 1個人履歷編輯 革命生涯
薩達特生於1918年12月25日。出生在米努夫省(Al-Minufiyah)邁特阿布庫姆 村(Mit Abu Al-Kum)。他有13個兄弟姐妹。
1936年薩達特入開羅軍事學院學習。
1938年在開羅軍事學院畢業。
1939年秘密建立「自由軍官」小組,因從事反英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
1950年加入納賽爾的自由軍官組織。
1952年7月23日參加納賽爾領導的推翻法魯克王朝的七月革命。
政治履歷 1956年支持納賽爾當選總統。
1964年~1966年和1969年~1970年任副總統。
1970年10月15日納賽爾逝世後繼任總統。薩達特在外交方面採取一些極端出人意外的步驟,如擺脫蘇聯對埃及的控制;發動第四次中東戰爭;同以色列和談。
1972年7月,薩達特下令驅逐蘇聯軍事顧問和專家,宣布蘇聯在埃及領土上建立的一切設施和軍事裝備移交埃及管理使用。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生涯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生涯(7) 1973年10月,薩達特命令埃及軍隊渡過蘇伊士運河,和敘利亞一起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十月戰爭),摧毀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線,對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發起進攻。埃及在這次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但西奈半島仍未收復。
1976年,宣布廢除埃蘇《友好合作條約》,禁止蘇聯軍艦使用亞歷山大港。
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前往耶路撒冷同以色列總理貝京會晤,打開了埃以直接對話的渠道。同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到埃及,同薩達特舉行第二次會晤。1977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薩達特同貝京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
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1978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1980年同以色列正式建交,結束了兩國之間長達30年之久的戰爭狀態,並收回西奈半島百分之六十九的領土。
1981年10月6日,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薩達特遇刺身亡。[1]
2擔任職務
職務情況
1956年,萨达特支持纳赛尔当选总统。并在1964年至1966年和1969年至1970年任副总统。
政治主張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外交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外交(5) 在政治上,他主張民主,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在外交上則推行「積極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力圖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局面,以謀求和平解決中東問題。這些政策的正確實施,使埃及在國際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埃以實現和平,使中東地區消除了一大隱患,為世 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70薩達特繼任總統後,他試圖和平解決埃以紛爭,由於以色列態度僵硬蠻橫和談失敗,第三次中東戰爭
後埃及人民要求收復失地洗刷國恥,埃以「不戰不和」狀態使埃及精疲力竭,經濟幾近崩潰,在這種情況下,薩達特被迫以戰求和尋求強國新途徑,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是薩達特強國戰略的重要一步。 [2] 1970年10月,薩達特擔任埃及新總統後,為了反擊以色列侵略者,收復被占領的土地,恢復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權利,決定在1971年對以色列採取軍事行動。 經過認真準備,埃及、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人民,在1973年10月6日(即伊斯蘭齋戒節和猶太教贖罪日)突然發起攻擊以色列的戰爭,即第四次中東戰爭。 在薩達特的指揮下,埃及軍隊取得了突破巴列夫防線以及殲滅以色列190裝甲營的勝利,但是第四次中東戰爭未能全勝。
外交策略 在外交政策上,薩達特推行「積極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力圖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僵持局面,謀求和平解決中東問題。1973年10月6日,薩達特總統親臨前線作戰指揮部,指揮舉世聞名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一舉突破「巴列夫防線」,雪洗了因1967年「6·5」戰爭所蒙受的恥辱,收復了運河東岸的部分失地,打破了以色列自吹自擂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它使世界各國看到埃及有能力作出軍事抉擇,為以後和平解決阿以衝突問題鋪平了道路。
「十月戰爭」後,薩達特總統不顧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對和超級大國的阻撓,以其不同尋常的膽識,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
1977年11月19日至21日,薩達特作出驚人之舉——訪問了以色列並在其議會發表了感人至深的演說。1978年9月18日,在美國的斡旋下,埃以雙方簽署了戴維營協議。次年3月26日,又簽訂了《埃以和平條約》,正式結束了持續30多年的戰爭狀態。
3重要論述
閱兵儀式 1981年10月6日,薩達特身着嶄新的元帥服,肩佩西奈之星綠色綬帶,在勝利 在閱兵時向受閱部隊致意 在閱兵時向受閱部隊致意 廣場的閱兵台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10月戰爭」勝利8周年。他的右側是穆巴拉克副總統,左側是國防部長艾布·加扎拉。
炮兵分隊向檢閱台走來,在滾滾揚起的塵土中,軍用卡車牽引着大炮隆隆駛過。
正在這時,六架海市蜃樓式戰鬥機從遠處呼肅而來,俯衝而下,幾乎擦着檢閱台頂端而過。
薩達特叼着煙斗,仰着臉聚精會神地凝視着飛機。
飛機迅速爬高,機尾噴出了紅白藍三色的彩煙。這些都顯示了埃及國防力量的強大,表明埃及受以色列侵略的時代,自1973年10月一去不復返了。 [3]
突然襲擊 中午12時59分,正當人們翹首 仰望 米格戰鬥機低空飛行表演時,一輛受檢閱的130 炮車突然在檢閱台前停下,從駕駛室跳下一名陸軍 中尉和3名軍人。薩達特以為他們要向他 敬禮,便站起 來還禮。此時,名叫卡里德的中尉先扔出一枚 手榴彈,接着用 衝鋒鎗向薩達特掃射,另外3個士兵分兩路向檢閱台襲擊。 [4] 當 哈立德的第一顆手榴彈爆炸後,秘書 哈菲茲大叫「 刺客」, 奮不顧身地向薩達特撲去,一面 大聲疾呼:「臥倒!快臥倒!總統!」薩達特看到了眼前發生的一切,也聽到了哈菲茲 聲嘶力竭的 呼喊,但他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像鐵塔一樣屹立着,兩眼 炯炯發光,注視着發了瘋的哈立德。手榴彈突然在檢閱台前爆炸。 [5]
外界反應 當時正在進行閱兵式實況轉播的電視播音員哽咽着說:「刺客,叛徒,同胞們,埃及……」說到這裡,電視屏幕上一團漆黑。卡里德這時已衝到了離檢閱台近在咫尺的地方。一個記者攔 遇刺現場一片混亂 遇刺現場一片混亂 住了他的去路,義正詞嚴地吼道:「你這個叛徒!」他想擋住刺客,但被卡里德一槍摞倒在地。人們嚇壞了,一個個鑽到桌椅下面。剛反應過來的警衛才開槍還擊,但一切都晚了,薩達特倒在了血泊中。
謀殺事件在眾目睽睽之下持續了只有兩分鐘,但這兩分鐘改寫了歷史。薩達特身中5彈,穿透肺部的兩彈使他流血過多,送到醫院時已氣絕身亡。卡里德是「贖罪與遷移」組織的成員,一代偉人倒在了極端分子的槍下,死在慶祝戰爭勝利的不設防的檢閱台上。
據薩達特遺孀吉薩·薩達特後來回憶,那天,薩達特知道有人要謀殺他,但仍拒絕穿防彈衣,認為那不是男子漢的行為。當時,檢閱台前,尤其是他的前面本來坐着一名警衛,薩達特嫌他的頭高出台面,影響視線下令其撤走。 [6]
總統葬禮 10月10日,埃及為薩達特舉行隆重的國葬。包括美國總統尼克松、福特、卡 薩達特總統紀念碑 薩達特總統紀念碑 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內的許多國家領導人出席葬禮,他們在靜立、默哀,懷念為中東和平做出巨大貢獻的薩達特總統。
在薩達特的陵墓前,3個古埃及打扮的衛兵守護在墓前,墓碑上幾行娟秀的阿拉伯字十分醒目:虔誠的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戰爭與和平的英雄為和平而生為原則而死。 [7]
刺殺原因
事後的審訊中,哈立德交代了刺殺薩達特的原因:
(一)最近許多穆斯林領袖被捕,並受到迫害和辱侮;
(二)埃及現行法律與伊斯蘭教法相悖;
(三)政府與猶太人講和。換句話說,他之所以行刺,是因為對國內社會、經濟狀況不滿,對戴維營協議不滿,對政府壓迫不滿。哈立德等四人在審訊後被處決。 [8]
處理結果 警方當場抓住了包括伊斯蘭布里在內的四名兇手。被捕後,他們對自己殺害薩達特的罪行供認不諱,願意接受任何制裁,並始終堅稱刺殺行動是絕對正義的。伊斯蘭布里說:"我是殺了他,但是我不是犯罪,我殺他是為了宗教,為了祖國。"阿巴斯認為:"我完全相信這個人該殺,我祈求真主給我參加制服暴君的榮耀,讓他付出犯罪的代價。"在審判員問及伊斯蘭布里為何決定殺害薩達特時,他供認不諱。
最終法院宣判直接參與刺殺的伊斯蘭布里、阿巴斯、阿海勒、阿勒四人死刑。"安古"小組隸屬的穆斯林兄弟會也有300人被判處死刑。武裝部隊也進行了清洗,大約有100人被開除。 [9]
事件背景
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是埃及前總統,阿拉伯世界的傑出政治家。他1918年出生在尼羅河三角洲曼努菲亞省的邁特阿布庫姆村,父親是一名軍人。由於家境一直很艱難,因此,薩達特的童年是在貧寒困苦中度過的。
在薩達特的初級教育中讀的最多的是《古蘭經》,這使他成為了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到了薩達特的中學時期,正趕上埃及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偉大時代。當時的埃及雖然於1922年名義上獲得了獨立,但實際上是英國的殖民地,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使埃及人民感到極大的憤怒,同時也在年輕的薩達特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而且,薩達特特別崇拜印度民族主義領袖莫漢達斯·甘地為反對英國在印度的統治而進行的偉大鬥爭,因此把甘地作為他人生的榜樣,甚至連甘地的服飾他都模仿。
1936年,薩達特考入了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參加了「青年埃及黨」。畢業後,他因為參加反英鬥爭而兩次被捕入獄。1950年,薩達特投到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中,並成為其中的一名核心成員。1952年7月23日,納賽爾領導的革命獲得了成功,把埃及人民從英國人的統治下拯救了出來。薩達特則代表自由軍官組織在廣播電台發表了第一個聲明,向埃及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宣告,埃及從此獲得了新生。
「7·23」革命後,薩達特從一名普通軍官一躍成了執政的「革命委員會」成員。1970年9月28日,當納賽爾總統逝世後,薩達特擔任了埃及總統,開始了他的總統生涯。上任伊始,他便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在政治上,他主張民主,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在外交上則推行「積極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反對霸權主義,力圖打破中東「不戰不和」的局面,以謀求和平解決中東問題。這些政策的正確實施,使埃及在國際中的地位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埃以實現和平,使中東地區消除了一大隱患,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了表彰薩達特的功績,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和國際記者協會分別授予了他「諾貝爾和平獎」和「哈馬舍爾德和平獎」。
但是,薩達特的行動在阿拉伯世界卻引起了一場激烈的鬥爭,他們認為薩達特背叛了伊斯蘭世界,因此聯合起來制裁埃及。埃及國內的反對勢力也乘機開始活動,想推翻薩達特政府,並密謀暗殺薩達特。
1981年10月6日,當薩達特總統出席在埃及首都開羅東郊舉行的一次為慶祝埃及十月戰爭8周年而舉行的盛大閱兵典禮時,四名假扮軍人的宗教極端主義分子用衝鋒鎗向主席台進行了瘋狂掃射,薩達特當場遇難,和他同時遇難的還有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和總統私人秘書等7人。就這樣,這位埃及傑出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為了捍衛民族獨立、維護國家主權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薩達特總統的遺體被安放在紀念十月戰爭陣亡的無名戰士紀念碑下。
4主要政績編輯 主要著作 薩達特著有《革命歷史》、《尼羅河上的起義》、《薩達特回憶錄——莫斯科和開羅之間的堅冰正在消融》、《對個性的探索》、《阿拉伯統一的故事》等。 [10]
重大貢獻
埃以实现和平,以谋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使中东地区消除了一大隐患,提高埃及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9月18日,在美国的斡旋下,埃以双方签署了戴维营协议。次年3月26日,又签订了《埃以和平条约》,正式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战争状态。萨达特总统不顾阿拉伯盟友方面的反对和超级大国的阻挠,以其不同寻常的胆识,毅然走上了通往和平的道路,是典型的和平代表。
5後世影響編輯 主要事件 薩達特上台後,幹了兩件令世人矚目的大事:
一是他領導埃及人民進行了十月戰爭;
二是他毅然不顧一切地與以色列談判,用和平的手段收復了失地。
政績評價 當選時代周刊1977年度風雲人物 當選時代周刊1977年度風雲人物 達特在當總統的11年中,把人民帶入了戰爭,也主動地把國家帶入了和平。對前一件事,非議甚少。對於後一件事,國際國內則評價不一。有人讚美他為勇敢的和平使者,有人則罵他是阿拉伯民族的叛徒,甚至不少埃及人把薩達特的耶路撒冷之行看作是埃及的一段不光彩的歷史而羞於啟齒。然 而事過境遷。薩達特被刺10年後,中東所有阿拉伯國家,包括持強硬立場的敘利亞和巴解組織都與以色列坐到了談判桌前。雖然和平的道路是艱難的,但這是大勢所趨,也是人心所向,也只有用和談的方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東問題。所以,薩達特勇敢的和平行動將作為中東和平的先驅載入史冊,雖然他這時早已離開了總統的寶座,長眠於九泉之下。但他的和平思想卻象金字塔一樣閃耀着奪目的光芒。他永遠活在埃及和中東各國人民的心中。 為紀念薩達特,埃及政府於1982年4月將西奈半島的亞米特城命名為薩達特城。 《時代》周刊在1977年評選他為年度人物。
為了表彰薩達特的功績,諾貝爾和平獎評選委員會和國際記者協會分別授予了他「諾貝爾和平獎」和「哈馬舍爾德和平獎」。
6後世紀念編輯 紀念方式
在萨达特的陵墓前,3个古埃及打扮的卫兵守护在墓前,墓碑上几行娟秀的阿拉伯字十分醒目:虔诚的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战争与和平的英雄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为纪念萨达特,埃及政府于1982年4月将西奈半岛的亚米特城命名为萨达特城。[11]
榮譽記錄 歷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名單:
阿諾爾德松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家小組
列翁·茹奧
克貝斯蒂安·路易斯·蘭格
夏爾萊·阿爾貝特·戈巴特
萬加麗·馬阿薩伊
希林·艾巴迪
美國教友會
英國教友會
醫生無國界組織
禁止地雷全球運動
埃米利·鮑爾奇
西門內斯·貝洛
羅特巴拉特
佩雷斯
萊昂·布爾熱瓦
莫恩奈斯托·蒂奧多羅·莫內塔
阿里亞斯·桑切斯因
韋塞爾因
世界衛生反對核戰爭組織
圖圖因
阿方索·加西亞·羅夫萊斯
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
特里薩
埃利·迪科門 貝爾塔·弗賴茹勞·馮·蘇特納
佩蒂·威廉斯
國際法研究所
阿爾弗雷德·赫爾曼
肖恩·麥克布賴德
阿賽爾
珍妮·亞當斯
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
國際和平局
諾爾曼·布勞克
弗蘭克·B·凱洛格
勒內·卡森
路德維希·克魏德
費迪南·愛德華·比松
萊納斯·C·波林
達格·哈烏舍爾德
伯持·約翰·盧圖利
菲利普·約翰·諾爾·貝克
保羅·德康斯炭
奧古斯特「貝爾納特」
瓊·亨利·杜南
查理土·格茨·道成斯
約翰·瑞利·馬特
亨利·拉方丹 阿瑟·亭德森
諾曼·安吉爾
黎德壽
喬治·亨利·皮爾
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
弗雷德里克·帕西
安南
梅里德·科里根
路易·勒諾
E·A·羅伯持·塞西爾
納特漢·瑟德爾布羅姆
伊萊休·魯特
阿爾貝·施韋澤
拉爾夫·約翰遜·本奇
約翰·博伊德·奧爾
弗雷德里克·貝耶
德克勒克
奧斯丁·張伯倫
阿爾娃·米達爾
梅納赫姆·貝京
菜斯特·波爾茲·皮爾遜
卡爾·馮·奧西茨基
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
阿里斯蒂德·白里安
穆罕默德·巴拉迪 弗里特約夫·南森
卡爾·亞爾馬·布蘭廷
托馬斯·伍德羅·威爾遜
威廉·蘭德爾·克里默
安德烈·薩哈羅夫
科德爾·赫爾
威廉姆斯
戈爾
維利·勃蘭特
喬治·卡特利特·馬歇爾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
穆罕默德·尤納斯
金大中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安瓦爾·薩達特
佐藤榮作
亨利·基辛格
國際勞工組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西奧多·羅斯福
奧巴馬
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馬丁·路德·金
參考資料
1.埃及已故總統薩達特 -新華網
3.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閱兵遇刺經過 -鳳凰網新聞
4.主要參考資料引用 -新浪網
5.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閱兵遇刺經過 --鳳凰網新聞
6.主要參考資料引用 --新浪網
7.主要參考資料引用 -新浪網
10.薩達特的長眠地 -新浪網
擴展閱讀
1.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盤點-人民網
2.第四次中東戰爭與薩達特的強國戰略-中國知網
詞條標籤
總統 政治人物 埃及 阿拉伯人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