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 |
---|
|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拉丁轉寫:Mohamed Bouazizi,1984年3月29日-2011年1月4日),突尼斯貧民,靠擺地攤為生。
2010年12月17日,他在擺攤時受到警察濫用職權的欺侮,其中包括一名女性市政官員菲達·哈姆迪。他在投訴無門後在政府大樓前潑油自焚,後醫治無效死亡。他的自焚和死亡引爆了突尼斯人長期以來對於獨裁政府的民怨,後發展為席捲突尼斯全國的茉莉花革命。他的自焚身亡被普遍公認為是阿拉伯之春的起點。
介紹
布瓦吉吉於1月4日在醫院去世後,人民起義持續擴大,最終迫使連續執政23年的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垮台並於於2011年1月14日流亡沙烏地阿拉伯,結束23年來的統治,但國內的抗議示威活動依舊持續著,並且人民起義風潮在阿拉伯世界多國迅速擴散。
茉莉花革命的成功引發了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民眾走上街頭進行示威抗議,且爲了終止政治腐敗的情形,幾名男子模仿了布瓦吉吉而自焚,這群男子被稱作「新中東革命的勇敢烈士」。由於這些抗議活動,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阿爾及利亞、蘇丹的政府都開始讓步[1],而反政府示威至今已經導致埃及、利比亞、也門、阿爾及利亞、蘇丹等多國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和獨裁者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
早年生活與工作上的困難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常被當地人稱作「Basboosa」,他於1984年3月29日在突尼西亞西迪布吉德的一座小鎮出生。布瓦吉吉的父親是利比亞的建築工人,在布瓦吉吉三歲時死於心臟病。後來,布瓦吉吉的母親改嫁他的叔叔。布瓦吉吉與他六個兄弟姐妹,曾在西迪薩拉赫村(Sidi Salah)一間僅有一個教室的鄉間學校接受教育。雖然有諸多媒體報導布瓦吉吉擁有大學文憑,而他的妹妹薩米亞·布瓦吉吉(Samia Bouazizi)則表示他尚未從高中畢業,但是布瓦吉吉也一直希望自己和他的姐妹們能夠上大學。由於他叔叔的身體不好,沒有固定工作,所以布瓦吉吉自十歲起就開始從事各式各樣的工作,且在青少年晚期輟學,以便勝任全職工作。
布瓦吉吉住在一間簡陋的灰泥房子裡,距市中心步行二十分鐘。西迪布吉德的地方政府貪汙橫行[2],民眾失業率估計達到30%。他的母親曼努阿比亞·布瓦吉吉說,布瓦吉吉曾申請加入軍隊但卻被拒絕,隨後申請幾個工作也被拒絕。布瓦吉吉在西迪布吉德的街上賣水果,每月賺取大約140美元,要供應母親、叔叔、弟弟、妹妹生活,還供應一位妹妹上大學。妹妹薩米亞表示,布瓦吉吉當時正努力工作以期能買下一台麵包車。
貨品被沒收及自焚事件
當地警察知道布瓦吉吉多年,從他童年時期開始,就經常沒收他的手推車及貨品;但布瓦吉吉沒有別的選擇,所以只能繼續擺攤。2010年12月17日上午,他借錢買下價值200美元的貨品。在設好攤位後不久,警察就來沒收他的貨品,說布瓦吉吉沒有攤販執照[3]。然而,雖然有消息指出在突尼西亞街頭擺攤是違法的[4],也有人說布瓦吉吉沒有販售貨品所需的執照,但根據西迪布吉德就業與個體工作辦公室的官員所言,從推車上販賣商品不需要執照。
也有消息聲稱,布瓦吉吉沒有錢來賄賂城管。同樣地,布瓦吉吉的兩名兄弟姐妹指責當局企圖從布瓦吉吉身上強索錢財。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他的姐姐說:「你能想像是什麼樣的迫害,才會促使一位年輕男子做出這樣的事?他們罰他錢,取走他的貨物,令他必須以借貸的方式購買貨品,以養活家庭。在西迪布吉德,那些沒有關係可靠,也沒有錢來賄賂官長的,只得受盡屈辱,失去活路。」
除此之外,布瓦吉吉還遭到公開羞辱。一名45歲的女性市政官員菲達·哈姆迪(Faida Hamdi)與兩名同事一同毆打布瓦吉吉,哈姆迪還對他甩巴掌、吐口水,沒收他的電子磅秤,並推倒他的蔬果車。也有人說,哈姆迪出言誹謗布瓦吉吉已逝去的父親。由於阿拉伯世界習俗的關係,哈姆迪的女性身份加重了布瓦吉吉所遭受的侮辱。
受到激怒的布瓦吉吉前往地方政府辦公室投訴,但總督拒絕見他。有人引述布瓦吉吉當時的話說:「如果你不見我,我就自焚。」儘管如此,還是不獲接見。於是,布瓦吉吉購得一罐汽油(或兩瓶油漆稀釋劑),於當地時間上午11:30(距口角發生不到一小時),在當地政府大樓前用汽油淋在自己身上,並用火點燃。
布瓦吉吉的母親在事前都沒有得知兒子的意圖,她說布瓦吉吉會自殺是因為受到羞辱,而不是因為家裡貧困。她也指向遭警察騷擾一件事說:「那件事深深影響他的內心,傷害了他的自尊。」
去世與葬禮
據布瓦吉吉的家庭律師表示,布瓦吉吉由救護車送到西迪布吉得的醫院。但醫院無法處理其嚴重的燒傷,於是他被送到70英里以外的斯法克斯市(Sfax)。隨著政府對他的關注提升,布瓦吉吉被轉移到本阿魯斯(Ben Arous)的燒燙傷治療中心。當時的總統本·阿里曾到治療中心探望布瓦吉吉。布瓦吉吉則在他自焚後十八天,於當地時間2011年1月4日下午5:30逝世。
據估計,有超過5000人參加他的送葬行列。隊伍由西迪布吉德開始,途中經過布瓦吉吉的家鄉。但警方並未允許隊伍經過布瓦吉吉自焚之處。人群中有許多人吟誦道:「永別了,穆罕默德,我們會為你復仇。今天,我們為你哭泣。我們必讓那些造成你死亡的人哭泣。」布瓦吉吉安葬於距西迪布吉德10英里的Garaat Bennour墓地。
榮譽
2011年2月4日,即布瓦吉吉逝世一個月後,巴黎市長宣布將巴黎一處地方命名為「布瓦吉吉」,以茲紀念。2011年2月17日,突尼西亞政府重新命名首都一座重要廣場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廣場」(Mohammad Bouazizi Square),以紀念布瓦吉吉。廣場原名「11月7日廣場」(November 7 Square),是為紀念1987年前總統本·阿里上台執政而名[5]。
2011年10月27日,歐洲議會頒發薩哈羅夫獎予布瓦吉吉以及另外四名分別是來自埃及的阿斯瑪·馬夫茲,利比亞的阿買得·撒努西,敘利亞的拉贊·扎伊多納和阿里·法扎特,以表彰他們為本國人民爭取人權和自由所做的突出貢獻[6][7]。
參考文獻
- ↑ Meinardus, Ronald. Tunisia's uprising and politics in the Arab World. Daily News Egypt. 2011-01-19 [2011-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2).
- ↑ Thorne, John. Bouazizi has become a Tunisian protest 'symbol'. The National. 2011-01-13 [2011-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6).
- ↑ Abouzeid, Rania, Postcard: Sidi Bouzid, TIME, 2011-02-07: 8
- ↑ Kherigi, Intissar. Tunisia needs real freedom. The Guardian (London). 2011-01-19 [2011-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6).
- ↑ Reuters. Tunis renames square after man who sparked protests. Reuters. 2011-02-17 [201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24).
- ↑ 阿拉伯之春5鬥士獲沙卡洛夫獎. swissinfo.ch. 2011-10-27.
- ↑ 阿拉伯之春5傑獲人權獎. 世華媒體. 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