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穆罕默德五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穆罕默德五世
原圖鏈接[來自-土耳其君主]
出生 (1844-11-02)1844年11月2日
逝世 1918年7月3日(1918-07-03)(73歲)
國籍 奧斯曼帝國(土耳其)
民族 土耳其
職業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和哈里發
信仰 伊斯蘭教

穆罕默德五世[1]

  • 穆罕默德五世(1844年11月2日-1918年7月3日)奧斯曼帝國第三十五代蘇丹和哈里發(1909年-1918年在位)。阿卜杜勒·邁吉德(AbdülMecid)蘇丹(1839-1861)之子。

人物簡介

  • 1909年,在其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廢黜。時值土耳其第二次立憲運動正在興起,政府實權為青年土耳其黨人組織的統一和進步委員會所控制,穆罕默德遂成為該黨建立君主立憲制的理想人選,被青年土耳其黨領導人恩維爾帕夏被擁立為新蘇丹,在宣誓遵守修改了的1876年憲法後就職。在位期間,土耳其版圖為歐洲國家所肢解;1910年,北非的屬地的黎波里為意大利人占領;1912~1913年,歐洲屬地在兩次巴爾幹戰爭中幾乎全部喪失。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加入德、奧同盟國,同英、法、俄協約國作戰。

人物生平[2]

  • 青年土耳其黨什麼時候成立的?青年土耳其黨的發展史:
  • 又稱"統一進步黨"或"統一與進步委員會"。1894年成立於伊斯坦布爾。最初領導人是阿麥德·李薩。1889年5月,在首都四名醫科學校的學生,建立了一個反專制統治的團體,取名奧斯曼同盟,後改名為同盟進步委員會,歐洲人稱它為"青年土耳其黨"。很快,許多青年學生、軍官、知識分子和國外流亡者參加了該黨。它代表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張保持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完整,反對專制制度,要求恢復1876年憲法。
  • 奧斯曼帝國境內的各族人民並沒有被屠殺、迫害所嚇倒。馬其頓農民組織游擊隊,在山區展開了爭取土地和民族自由的鬥爭。1889年5月,在首都四名醫科學校的學生,建立了一個反專制統治的團體,取名奧斯曼同盟,後改名為同盟進步委員會,歐洲人稱它為"青年土耳其黨"。很快,許多青年學生、軍官、知識分子和國外流亡者參加了該黨。它代表資產階級和自由派地主的利益,主張保持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完整,反對專制制度,要求恢復1876年憲法。
  • 1889年青年土耳其黨人艾哈邁德·里扎(1859~1930年)獲准到巴黎參加巴黎博覽會。他一到巴黎就成了在國外的青年土耳其黨的領袖。里扎曾留學法國,任布爾薩教育局局長。他在1895年創辦《協商》半月刊,宣傳青年土耳其黨的政治綱領,並秘密運往國內。
  • 1897年發動軍事政變的密謀,因事機泄漏而失敗。青年土耳其黨在首都的組織被破壞,許多人被捕,13人被判處死刑,68人被流放。這次事變使依靠上層政變來實現其政治主張的策略遭到了挫折。在國外的組織也分裂了。以薩巴赫丁為首的一派人,反對里扎的政治主張。1902年由薩巴赫丁主持,在巴黎召開了青年土耳其黨大會,大會討論了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僅靠宣傳和出版不能完成革命,因此有必要設法使軍隊也能參加革命運動";二是關於列強的干涉問題,大會在這個問題上公開分裂了。以薩巴赫丁為首的多數派希望得到歐洲列強的干涉,以此作為在奧斯曼帝國實行有效改革的保證。以里扎為首的少數派,堅決反對外國干涉,他們發表聲明說:"所有外國都是以它們本身的利益為其行動指南的,而這種利益又不總是符合我國利益的"。會後,薩巴赫丁建立了一個新組織,名叫"個人主動與地方分權聯盟"。
  • 國內外高漲的革命形勢,使青年土耳其黨受到了鼓舞。他們把中央委員會從巴黎遷往馬其頓的重鎮薩洛尼卡,並在軍隊中成立革命組織。1906年由穆斯塔法·基馬爾等人,在大馬士革成立了"祖國與自由協會",並在駐雅法和耶路撒冷的第五軍團的軍官中成立了支部。同年9月,駐薩洛尼卡的第三軍團也建立了革命組織。
  • 為了加強各派政治力量的團結,1907年青年土耳其黨的兩派和馬其頓、亞美尼亞、阿拉伯各民族主義組織在巴黎舉行代表大會,制定了共同綱領。其主要內容是:廢黜素丹哈米德二世,恢復1876年憲法,保持奧斯曼帝國的完整,各民族不分宗教信仰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實現這些要求的方法是拒絕納稅,鼓動軍隊發動武裝起義。
  • 1908年該黨控制了馬其頓地區的部分軍隊。1909年初領導和發動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4月該黨執掌政權,隨後推行大"奧斯曼主義",鎮壓帝國境內民族解放運動,對外奉行親德政策。
  • 從1909年到1911年,青年土耳其黨一直控制奧斯曼帝國政權。期間兩次被反對黨以專制違憲的名義倒閣。1913年6月,總理大臣馬哈茂德.謝夫凱特被暗殺後,土耳其建立了以陸軍大臣思維爾,內務大臣塔拉特和海軍大臣傑馬爾"三雄"組成的軍事獨裁政府。

解散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加入德奧同盟國集團作戰,戰敗後於1918年10月簽訂喪權辱國的《摩得洛司停戰協定》。1918年11月4日,統一進步黨舉行非常大會,宣布自行解散。1922年一度開展活動,1926牢因參與顛覆凱末爾政權的陰謀而被強行解散。

土耳其革命

  • 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統治時期,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繼續受到歐洲列強,尤其是地處歐洲東部的基督教東部教派國家沙皇俄國的侵略和宰割。俄國人為了報復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地區對其南方斯拉夫諸國的暴政,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後的第二年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像以前一樣,腐朽的土耳其軍隊遭到一系列慘重失敗。到1878年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時,奧斯曼帝國實際上已經失去了他的絕大部分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地區的領土和屬地。對俄作戰失敗後,他解散議會,將宰相米德哈特放逐國外。恢復專制制度,建立恐怖統治,推行泛伊斯蘭主義,迫害少數民族。
  • 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的幼子。在兄長穆拉德五世蘇丹被宣布患有精神病而遭廢黜後(這很可能是宮廷陰謀),在新奧斯曼黨人支持下,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被擁上王位(1876年8月31日)。即位同年12月23日,在宰相米德哈特帕夏主持下,頒布帝國第一部憲法(又稱《米德哈特憲法》)。

俄土戰爭

  • 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的時候,由於國內經濟發展緩慢,奧斯曼帝國對內統治搖搖欲墜,民族矛盾叢生。俄國人藉口土耳其政府鎮壓保加利亞1876年4月起義過程中發生了對其南方斯拉夫諸國的暴政,在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即位後的第二年向奧斯曼帝國宣戰。(1877-1878年俄土戰爭) 經過三次普列文會戰,俄國-羅馬尼亞聯軍突破了多瑙河防線,前鋒遠達伊斯坦布爾近郊。執政的米德哈特帕夏為挑動英俄大戰,故意在1878年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英國果然不能容忍俄國單獨吞併土耳其,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把艦隊開到了伊斯坦布爾金角灣,英俄大戰一觸即發,經德國首相俾斯麥調解,制定了共同宰割土耳其的計劃,保加利亞獨立,受俄國保護,英國取的塞浦路斯,奧匈帝國(1867~1918)把波黑劃為勢力範圍,土耳其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名符其實的歐洲病夫。

獨裁統治

  • 對俄作戰失敗後,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乘機解散議會,停止實行憲法,以作戰失敗的名義將宰相米德哈特放逐國外。從此,他深居君士坦丁堡的伊爾迪茲宮,依靠秘密警察維持了30多年的獨裁統治。在法國1881年奪取奧斯曼帝國在北非名義上的藩屬國突尼斯,英國1882年占領奧斯曼帝國在北非名義上的藩屬國埃及後,他尋求新即位的剛剛統一後的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支持,作為報酬,他允許德國修建巴格達鐵路(1899年),在內政方面,他曾經實行教育改革,建立18所職業學校,1900年建立伊斯坦布爾大學,在全國各地普遍設立中小學和軍事學校。他還改組了司法部和發展鐵路和電訊系統。在推行現代化的同時也接受了西方流行的民族主義,對企圖分離的的少數民族進行殘酷鎮壓。1895年至1896年,在西亞的奧斯曼軍隊以裡通外國的名義對亞美尼亞人進行了第一次的屠殺。儘管面臨着國際上的強烈抗議,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制止這些暴行。對伊斯蘭世界,推行泛伊斯蘭主義,企圖使自己成為廣大穆斯林的精神領袖,藉以提高與西方對抗的資本。

退位

  • 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國內實行的獨裁統治完全是逆潮流而動,他平庸的才智又不足以領導土耳其走出困境。人們稱他為血腥的蘇丹。他的暴君式的統治導致土耳其人民普遍的不滿情緒,這種情緒支持一個叫青年土耳其黨的革命團體的成長。1908年7月青年土耳其黨人領導的武裝革命爆發,他被迫宣布恢復1876年憲法,再次召開議會。1909年4月27日,青年土耳其黨人廢黜了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先被軟禁在薩洛尼卡﹐後轉移至伊斯坦布爾﹐1918年2月10日去世。

軍事思想

  •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採用大陸軍主義,不信任海軍,認為大規模、昂貴的海軍在俄土戰爭里毫無用處,於是將大部分戰艦鎖定在金角灣,戰艦在及後的三十年裡逐漸腐爛。1908年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後,聯合進步委員會欲發展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於是奧斯曼海軍基金為了收集公共損獻購買船隻而成立。

主要成就

  • 穆罕默德打起"聖戰"旗幟,竭力宣揚泛伊斯蘭主義,號召所有穆斯林團結一致,同非穆斯林進行鬥爭,力圖維持其在中東阿拉伯地區的穆斯林君主地位,結果反為蓬勃興起的阿拉伯民族獨立運動所敗,喪失了廣大中東地區。具有600餘年歷史的奧斯曼帝國逐漸解體,蘇丹名存實亡,1918年,穆罕默德五世暴斃,其弟繼位成為穆罕默德六世。

參考資料

  1. [1]穆罕默德五世簡介
  2. [2]青年土耳其黨什麼時候成立的?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