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窮,漢語常用字 ,讀作qióng或者gōng,最早見於甲骨文 ,造字本義為身居洞穴,身體被迫彎屈、不自由,後引申為物質上困頓的、不得志的、貧困的,又引申為追究、終結、盡、完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窮

拼音; qióng、gōng

注音; ㄑㄩㄥˊ、ㄍㄨㄥ

部首; 穴

部外筆畫; 2

總筆畫; 7

字碼; 五筆PWLB;倉頡JCKS;鄭碼WOYM

筆順; 丶丶フノ丶フノ

異體字; 窮竆䠻२�ਉ�

結構; 上下結構

字級; 常用字、一級字

平水韻; 一東

字源演變

窮,形聲字。"窮"在甲骨文中寫作"圖A"、"圖B",金文中寫作"圖C",小篆中寫作"圖E",都是"躬"身在"穴"中的形狀,描繪出了窮困的生活環境。"躬"是彎身如弓,既是對他人的恭敬狀,也是窮苦人的身形。"躬"又是"躳"的或體。

"呂"也指脊椎骨,會意身體彎曲顯出脊椎。因此"躬"與"窮"相通,都是貧困狀。"窮"從隸書開始寫作"圖F"和"圖G"字形,聲符或作"躬";形符或作"宀",世傳古籍中一般作"窮"(繁體)。在晉代以來的草書中,聲符"躬"被簡省筆畫,寫得與"力"形近。到了元代,在通俗文學作品根據"窮"(繁體)字草書的寫法加以楷化,把"窮"(繁體)寫作"窮"。新中國成立後簡化漢字時,採用"窮"作為簡體字,而把"窮"(繁體)字廢棄了。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穴部】

窮,極也。從穴,躳聲。

說文解字注

【卷七】【穴部】

窮,極也。從穴,躳聲。

渠弓切,九部。或假為"躳"字。如鞠躬,古作鞠窮。

康熙字典

【午集下】【穴字部】

《韻會·小補》:說文本作竆。從穴躳聲。隸作窮。

又《集韻》:居雄切,音弓。恭貌。本作匔。或從穴作窮。[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