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空氣的味道(馬明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空氣的味道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空氣的味道》中國當代作家馬明高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空氣的味道

六點醒來。起床。拉開窗簾。窗外半是金黃半里翠綠的幾座山峰就撲面而來,讓我的眼晴突然地一亮,讓我的心田在這酷暑的季節里,頓時浸入了一陣陣的清涼。

這景象,這感受,很快提醒我,這不是在家裡。

家裡高樓的窗外依然是滿目的高樓,還有黏糊糊的空氣。今年的夏天真的是很熱,就是早晨和黃昏,空氣也都是悶悶的、熱熱的,而且還有一種不透氣的黏糊糊的感覺。白天更是如此,總是能讓人聞到一種熾熱、汗液、黏稠、不爽的味道

想起來了,我現在是在山西省臨汾市的蒲縣縣城,我住的這個房間是蒲縣黨校培訓中心的1109房間。

我拉開一扇窗戶,大大的,吸納了一口窗外的空氣,真的很涼,很爽。細細地一品,似乎有一種清清香香的味道,又有一種清清冽冽的感覺,還有一種淡淡雅雅、安安靜靜的感覺。

我的心裡極其清爽。在這樣一種極其透亮、極其清涼、似乎還有一縷縷、一絲絲清香的味道的空氣之中,我不由地仰起頭,望見了遠處東山翠綠之頂的一片廟宇。我知道,那就是蒲縣柏山上的東嶽廟。那是在北方中國也很著名的一座廟宇。按照行程安排,我們今下午就要去那裡登高遊覽

我倒了一杯涼開水,邊一口一口地喝着,邊回味着昨天在蒲縣看過的地方

其實,我們一從高速公路下來,進入蒲縣境內,就感覺大不一樣了。汽車行走在一片綠色的海洋里,滿目的翠綠,蔥蔥籠籠,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在《和宣州錢判官院廳前石楠樹》的句子,「籠籠抱靈秀,簇簇抽新膚」。那些像綠色的箭似的樹枝綠葉直向汽車的窗玻璃射來,或者一起衝來,一起撲來,常常會在嚇我一跳之後,發出撲啦撲啦的聲音。公路兩邊都是長得十分茂盛的槐樹、楊樹,還有松樹。再仰頭往上望,那些一座連一座的山峰上都是一叢叢一叢叢的柏樹和松樹。這些高低不同、錯落有致的樹們,仿佛穿着綠色軍裝的年輕戰士們,一排排,一列列,從下到上,一個一個方陣,一叢叢,一片片,茂茂密密,簇簇擁擁,手舞足蹈地歡迎着我們。它們滿目青春,意氣風發,蓬蓬勃勃,張張揚揚,向我們展示着大自然渾身上下自由而舒展的生命狀態,向我們抒發着大自然內心深處自由自在的靈魂飛翔之歌。我知道,蒲縣地處呂梁山南端西麓,東環姑射,西襟壺口,南列梅洞,北枕五鹿,是一個大山裡的小縣城。但是,沒有想到它是這樣的一個小縣城,四處都是深深的翠綠,厚厚的翠綠,密密的翠綠,茂茂的翠綠,寬寬的翠綠,闊闊的翠綠。就是在這一廣大而深厚的綠色懷抱里,臥着蒲縣這樣的一個小山城,如此蔥蘢,如此安詳,如此涼爽,如此清麗,如此動人。

前面的人們發出了一陣噓噓的讚嘆聲,看那天上的雲,多美!是一位坐在前排的高個子中年男士,舉起手機,對着窗外的天空,不停地拍攝着,引起了人們對天上那些變化多端的白雲的讚嘆。我也這時才記起了觀察蒲縣的天空。避過晃得讓人睜不開眼睛的陽光,我看見幽深蔚藍的天空里,幾朵潔白的無以復加的雲團停在天邊,形狀奇異,微微變動,一會兒像一個雙面人,一會兒像兩個背對背低首羞怯的青年戀人,一會兒又像一對面對面仰頭親吻的熱烈情人。雲後的天空寬闊深遠,猶如最廣大的海湛藍湛藍。再下面是一座座渾圓青碧的山峰逶迤着走向遠方。後來,才知道,這位中年男士是我們採風團里著名的攝影師,叫邢石平。他在我們的微信群發了不少自己拍的天空白雲的照片,名為《蒲縣的雲》,說「進入蒲縣境內,我們就被大片的雲纏繞着,也許這就是傳說中的蒲縣吧!」。人們紛紛點讚,說拍得真好。有的連忙收藏,說「願看到你寫雲的作品儘快出籠」。

一到被子垣生態有機果園,我的鼻孔就要充滿了空氣里清草的味道。行走在果園彎彎的山道上,瞧着腳兩邊吐着嫩綠的野草,還有在一片嫩綠中閃耀着金黃、亮紫、深藍的各種野花,立刻就把酷暑的炎熱吹去了許多。在這充滿青草味道的微風中,我抬頭看見,前面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果園,通通長長的木質棧道,我們來到一座雅致秀氣的觀望樓里,觀看着關於生態有機果園的專題片。主人給我們親熱地遞上了他們種植的桃子。桃子很大,淡黃中透出一大片紅暈,仿佛少女的臉蛋,嬌嫩嬌嫩的,我都有些捨不得吃。主人笑着說,吃吧,好吃。我拿起來咬了一口,滿嘴的濃汁,滿嘴的甜蜜。我說真的好吃,跟我在老家超市里買的不一樣,那也是看起來紅艷艷的,但吃起來卻是寡寡的,沒有味道,你們的這桃不一樣,有桃的味道,像小時候的味道,但比那個甜蜜。人們一個一個都滿臉笑容,大口大口吃着這些綿爽甜蜜的桃子。這個時候,我聞到空氣中有一種甜香的味道。

主人給我們介紹着果園的情況,說:他們這蒲城鎮太夫村的生態有機果園,位於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地處北緯36度,是「黃金果業帶」。園區里土層深厚,光照充足,在生長季里,晝夜溫差平均在18度左右,年均氣溫9度,環境優良,沒有污染。他們從2016年開始建設,到2019年完成栽植,總面積有1000佘畝。主人引着我們登上二樓的望觀台,指給我們看眼前無邊無際的果園。我們手扶欄杆,望見滿目的茂盛果樹上,掛着一個又一個的用紙袋包着的果子,想象着那些果子在紙袋裡日日成熟天天飽滿的樣子。主人邊指引着我們觀看,邊介紹說,他們這幾年栽植了玉露香梨、蘋果、桃子、李子、杏子、山楂、櫻桃、果桑等水果,還有連翹、枸杞等藥材,累計引進的新品種有120餘個,2021年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和有機果品轉換期認證,2022年陸陸續續都進入了盛果期。此時此刻,站在望觀台上,望着湛藍色天空上一團一團的白雲在悠閒地飄動着,在這比最淵闊的海還幽深蔚藍之下,便是四野里無涯無際的綠。人們心曠神怡,在這充滿甜香的空氣里,紛紛照相,或遠眺,或沉思,或仰望,或擁笑,一片歡聲笑語。

我最感興趣的他們的自然種植。主人引着我們走進果樹深處,在果園行間看他們開展蚯蚓養殖改良土壤的實地情況。一長溜一長溜冒着熱氣的褐色土壤里,我真的看見那些一條一條的白色蚯蚓在蠕動着,一股小時候聞過的糞的氣味直撲鼻孔。主人介紹說,他們就是大量採購後山地區養殖場的牛糞,在果樹行間開展蚯蚓養殖,改良土壤,通過這種自然的辦法,來解決果園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低的問題,用養殖廢棄物變廢為寶;他們還通過自製水裡酵素、發酵豆漿等葉面肥改善果品質量;他們一律不打農藥,而是採用人工抓蟲、生態物理方法誘蟲、安裝殺蟲燈、懸掛黃盆、黃板、性誘芯、迷向絲等辦法來防治害蟲,或者自製糖醋液來防治病蟲害;他們還通過實行果樹行間生草、機械割草和行間套種豆類、油菜等方法來養地。我大開眼界,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些果樹生態有機的種植經驗和技能。我從心裡佩服他們這種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種植方法和生活態度。

和悅老師塞到我手裡一桶飲料,說你喝一桶這個,他們自己生產的飲料,是用蘋果和胡蘿蔔生產的,很好喝。一聽說是用蘋果和胡蘿蔔生產的,我的眼晴一下子就亮了。他說你喝你喝,我還騙你呢?我來過這裡好幾次了,真的好喝。我一般是不喝飲料的,因為市面上好多飲料都是用各種果蔬精配製而成的,你要什麼味道有什麼味道的。我拉開桶蓋,喝了一口,還真的有股蘋果和胡蘿蔔的甜香味兒,黏稠稠的,有些細細的顆粒汁液感。一直到上了車,坐到座位上,我都在慢慢地喝着這桶飲料。邊觀賞着車外的山地風景,邊細細地品嘗着這個飲料。直到全部喝完,我都捨不得扔掉這個綠色的飲料小桶桶。我拿出手機,對着它,拍了三個它的照片:綠色的桶面上,寫着「被子垣」三個白色的大字,還有「益生菌發酵,蘋果複合汁飲料」等一些小字,下面是一顆帶一片綠葉的蘋果和一根胡蘿蔔,旁邊壓一白色圓圈,裡邊寫着「100%原果榨取真發酵」;又一個面,白色桶面上寫着,「配料:純淨水、蘋果漿(蘋果、維生素C)、發酵胡蘿蔔素(胡蘿蔔、食用葡萄糖、植物乳植桿菌、干醬乳酪桿菌、副乾酪乳酸桿菌)、白砂糖。果蔬醬(滅菌型)含量:大於等於40%」「營養成分表:每100毫升(ml),能量201千焦(kJ)、蛋白質0克(g)、脂肪0克(g)、碳水化合物10.0克(g)、鈉9毫克(mg)」;另一個面,在綠捅面上印着產品代碼證和微信二維碼等等。

最舒服的是走在五鹿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一場夏雨過後,天立刻就放晴了。天上的霧氣早已散盡,大團大團的白雲擁擠在藍天之上,雲縫間露出的是一汪汪湖水般的湛藍。道路兩旁是茂盛的各種灌木雜草,形形種種的樹枝綠葉間,點綴着大小不的黃色小野花,一片片,一簇簇,像細碎的金子,閃爍着耀眼的光芒。那些大的葉片上,臥着晶瑩剔透的水珠,搖搖欲滴,我不知道是雨珠還是露珠,卻有一種清新涼爽的氣息直抵心間。山路轉一個彎,就進入森林了,一棵又一棵的落葉松和油松,高大挺拔,直刺天空,斜射的陽光透過樹林照了進來,給錯落在山樑山坡上的松樹林勾勒出一道道迷人的輪廓光線,讓那些挺立的粗大樹杆們,穿上了一件件黃色斜道的衣裳。一棵棵樹根下面鋪滿了厚厚的松針,鐵鏽般的暗紅色穿過那些密密麻麻的黑色樹杆,蔓延至遠方。人偶爾踩上去,鬆軟鬆軟的,發出了咯吱咯吱的細微響聲。踏着彎彎曲曲的木質棧道,走進森林裡,滿嘴聞到的是充滿露珠水滴般清冽的空氣味道。

進入森林的深處,外面的一切喧囂都消失不見了。落掉了枝葉的松樹竟然是那樣的疏朗。陽光落下來,光影斑駁,四周一片寂靜。寂靜是有感染力的。在這一片寂靜中,我們都自然而然地寂靜下來,為大自然強大的寂靜力量所感染。我們的心都漸漸地靜了下來,靜了下來。奇異的是,在這一片寂靜中,我卻聽到了一些細密而微小的聲音。是的,大地是有自己的聲音的,樹林也是有自己的秘密語言的。但是,我們是聽不懂的。儘管我們聽不懂這些大自然的秘密語言,可是,它們依然會在寂靜中充滿聲音的。那是很多很多細小細小的聲音。樹上的樹枝樹葉在落下來的時候,是會發出聲音的。樹枝樹葉上的那些露珠在滴落的時候,也會發出聲音的。石頭上的冷霜和樹上的霧氣在融化的時候,也是會發出聲音的。一塊一塊的苔蘚,一縷一縷的苔絲,在陽光的照射下舒張身子的時候,也會發出聲音的。風颳進來,即使起一絲風,地上的枯草和松針們,都會遙相呼應的。還有那麼多落葉松、油松和白皮松的樹梢,以及它上面的雲和鳥兒,還有山坡下面溝里的水,都會發出聲音的。甚至一兩粒從樹上掉下來的鳥屎,或者從山岩石壁上落下來的一些沙粒,也會發岀聲音的。我忽然覺得,我們離開大自然真的有些太久了,太久了。我們只知道自己,只知道自己鼻樑下的一點點事情,不知道大千世界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每天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而從不去關心大自然,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條件。此時此刻,我突然發現,寂靜的世界其實是一個充滿了更多聲音的世界,這都是我們平時不曾聽過的聲音。而正是這些大自然細小的聲音,讓我們在滾滾紅塵中麻木遲鈍的感覺器官,一下子變得敏感起來,一下子覺得大自然是如此的安詳而龐大,如此的寬闊而深遠。

我們穿越着森林,路過望觀亭,經過小木樓,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位於蒲縣克城鎮閣老掌村西北2公里處的大店保護站。森林保護區的主任和保護站的站長給我們介紹着情況,五鹿山又叫五龍山,山頂曾建有五鹿大夫廟,相傳為祭祀春秋時期晉國的五鹿大夫狐突而建,由此而得名。半山腰處有五龍洞,是一個天然石洞,內建有五龍聖母廟,每年的農曆五月十八日是聖母的生日,周圍四方的百姓紛紛來此看戲求雨祭祀,熱鬧得很。這裡是呂梁山脈南段的最高峰,屬於呂梁山脈的中山地帶。我抬眼望去,四周的大山,巍峨挺拔,層巒疊嶂,㞳峭壁立,千峰競秀,高大的樹木濃蔭遮日。坐在保護站院子裡的木椅上,吃着保護區內自己種的各種果蔬,喝着本地人生產的「御津龍」山泉水,聽着從遠處山腳下傳來的潺潺溪水聲,聞到的是一絲一縷山風送過來的陣陣松林清香的味道。主任說,五鹿山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位於蒲縣和隰縣的交界處,總面積有兩萬多公頃,其中國有面積占一萬八千多公頃,集體面積有一千八百多公頃。這裡的最高峰五鹿山海拔一千九百多米,最低處的下莊水庫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相對高差八百多米。站長告訴我說,保護區內有維管植物955種,其中銀杏為國家1級重點保護植物,野大豆、水曲柳為國家2級重點保護植物,木賊麻黃、脫皮榆、紅景天、膀胱果、文冠果、黨參、桔梗等7種為山西省重點保護植物;區內共有動物409種,其中黑鸛、褐馬雞、黃胸雞、草原雕、烏雕、獵隼、金雕、金錢豹、原麝、林麝、豺等11種為國家1級重點保護動物,狼、赤狐、水獺、黃喉貂、豹貓、大天鵝、鴻雁、花臉鴨、斑頭秋沙鴨、游隼等36種為國家2級重點保護動物,蒼鷺、池鷺、金眶鴴、四聲杜鵲、小杜鵑、普通夜鷹、冠魚狗、星頭啄木鳥、褐河烏、紅翅旋壁雀、紅腹紅尾雞、豬獾等86種為山西省重點保護的動物。

夕陽西下,霧一樣的煙氣很快就升騰起來,從山溝林壑中漸漸向天空中飄散。保護區的同志告訴我說,很快就會起風了,我們在森林下面感受不到,仿佛一切都很平靜,其實森林的上面已經是一個動盪喧譁的世界了。再過一會兒,我們在森林裡行走,就仿佛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下行走。我們帶着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了五鹿山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

吃完早餐後,坐在房間裡,翻了翻文友送我的一套上下卷的《蒲縣誌》。我才知道蒲縣過去一直是黃土朝天,禿嶺遍地,綠色植被覆蓋率極低。2023年11月版《蒲縣誌》中說:「自古以來,境內山川交錯,溝壑縱橫,山洪暴發,'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流無固定河床。克城、喬家灣、薛關、城關形成大面積灘濕地。荒山野嶺,殘塬溝壑,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嚴重。」明代一首佚名詩《詠蒲風》曰:「石山土蓋頭,河水向西流。家無三輩富,清官不久留。」但是,蒲縣人民是勤勞而充滿智慧的,從很早就開始種樹種草,逐步進行改變自已生存的故土家國了。民國初期,蒲縣喬子灘設立山西第五小林區署,知縣李鳳翔帶領千餘人在喬子灘山頂種植柏樹,累計造林近七十公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蒲縣人民在河川打壩,控制河流走向,把灘涂變良田,久久為功,一代又一代的人,堅持植樹造林,綠化河山,退耕還林,恢復生態。1986年12月被國家林業部授予「林業勞動模範」的農村婦女王明茹,14歲參加工作,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初級社社長、高級社主任、公社婦聯主任、縣婦聯幹事。1962年從縣裡辭職,隨丈夫趙海欽到蒲縣白家莊落戶,1964年任白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四十多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帶領全村男女老少植樹造林,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竟然讓一個十年九旱、水土流失嚴重、總面積達1982.67公頃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9.3%。大片種樹造林,開發種植萬畝核桃園、千畝蘋果、梨樹、木瓜園,成為一片誘人的綠色天地。在蒲縣的「蒲子文化宮」,我們觀看了縣劇團新排演的現代蒲劇《綠染蒲子山》。這部戲就是以「全國造林模範」王明菇和她的養子趙春林為原型,生動而形象地呈現出了蒲縣人民一代接一代,幾十年如一日,為圓「綠染蒲子山」的綠色夢,堅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動人故事。在蒲縣的這幾天裡,我的內心總是不能平靜,常常被蒲縣人民的這種自信樂觀、堅韌不屈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精神所感動。

我對蒲縣垚鑫公司的生物發電技術項目非常感興趣。我聽過火力發電、水力發電,但還沒有聽說過有生物發電。我們在蒲縣喬家灣鎮南峪村北側,參觀了生物發電有限公司的設備運行車間和原料儲存倉庫。主人給我們介紹了情況,他們這個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占地面積有4公頃,先後投資了1.55億元,現在已經完成了二期擴建工程。他們主要通過秸杆、樹枝、樹皮、玉米芯等農林業的廢棄物進行生物發電。他們新建一座18MW高濕高壓發電機組,配置有一台每小時75噸生物循環流化床鍋爐,還配套有110KV升壓輸送系統設施。他們主要採用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從全縣各大林場收購廢棄的樹枝樹皮,從全縣農家農戶收購秸稈、玉米芯等進行生物發電,全縣約十七萬噸的樹枝、樹皮、秸杆、玉米芯等廢棄物都能被他們吃掉,變成燃料,進行發電,現在發電機組運行平穩,平均每月發電量約1288萬KWh,平均每小時發電量約1.79萬KWh,年可發電約1.3億度,年收入大約2728多萬元。他們從2020年11月份開始併網發電,到現在已經平穩有序、安全運行快四年了。主人的臉上充滿了自信的笑容,說他們除了併網發電,還配套解決了整個喬家灣鎮的集中供暖問題,現在的供熱面積是47.6萬平方米,等二期規劃新建的3座熱力站和供熱管網全部完成後,可以實現供熱面積約75萬平方米。

在蒲縣宏源煤業有限公司,我又被他們建設的近10公里的管廓皮帶原煤清潔運輸的設施設備大大震撼。它們像四條藍色的巨龍,或彎或曲,或升或降,或匍伏山間,或延展高空,在蒲縣綠色的山河之間飛舞着,升騰着。它們分別從三個煤礦礦區向宏源煤業集團500萬噸的選煤廠輸送着原煤。我舉起手機,朝着四面八方,摁着快門,喳喳喳地拍着這些升騰在綠色群山和廣闊玉米地上空的藍色巨龍。我知道,蒲縣也是山西省的產煤大縣,地下礦產資源豐富,全縣含煤面積13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108.73億噸。其中霍西煤田含煤面積46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33.53億噸,可採煤種為2號煤、9號煤、10號煤、11號煤,而且多屬低灰、低硫、高熱值世界稀有煤種。在1998年的最高峰,全縣有大大小小的煤礦267座。但是,煤礦、洗煤廠和焦化廠的遍地生產、泛濫成災,導致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許多泉水乾涸斷流,地表水嚴重減少,地下水位明顯下降,水質多項化學成分超標,昔日許多野獸和侯鳥基本不見蹤跡。「再也不能這樣活了,再也不能這樣過了」。「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蒲縣人民開始勇敢地向自己過去的生活開刀了。我們不能為了眼前的利益,毀了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美好河山,給後人留下破爛不堪的山川大地。大刀闊斧關閉小煤礦、小洗煤、小焦化,全力以赴進行煤炭資源整合,淘汰落後產能,淨化天地環境,回歸藍天碧水。利用廢棄物進行生物發電是這樣的努力。眼前的十公里管狀皮帶運輸更是這樣的智慧風暴。宏源煤業集團公司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道,他們的這種管狀帶托輥的設計和製造,釆用的是日本的先進技術,設計小旋轉阻力、長壽命托輥組,有效壽命不低於5萬小時,損壞率不超過5%,鋼結構壽命不低於50年,油漆使用壽命不低於8年。他們從2011年開始,由四川自貢運輸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建設施工,2013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投資了近2億元,分別從官莊河、富家凹、鳳凰台三個礦區,向位於喬家灣鎮南峪村北側的500萬噸選煤廠輸送原煤。共建造了四條管狀機,總長度9.28公里,每日拉運原煤近2萬噸,等於1100輛大卡汽車的拉運量。公司的負責告訴我們,運用這套新型封閉式空中運輸設備,不僅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比車輛運輸每噸節約費用可節約4到5元,而且減少了道路運輸的負荷,減輕了交通壓力,更重要的是不污染環境,不會對大氣環境造成粉塵、煤塵等污染,是一種無公害的輸送環保設備。

啊呀!此時此刻,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在產煤大縣的蒲縣不見拉運煤炭的大卡車,為什麼蒲縣[空氣]]的味道里,總是含有一種清清麗麗的草木的清香味道。

在這三伏天的酷暑季節里,蒲縣的空氣味道讓我十分難忘,蒲縣人民的堅韌不屈精神與聰明智慧也是令我十分難忘。

天空依然是那麼的湛藍,依然是萬里晴空。在這高高的萬里湛藍天幕上,總是有那麼幾朵或者幾團白雲慢悠悠地飄遊着,變幻着,不是散步勝似散步,不是表演勝似表演,不時地給我們遮擋住了夏季的烈日。

我們站在廣場裡,我們立在道路旁,我們都仰起頭,朝着蒲縣縣城南北方向的綿延不斷的群山遠眺着。蒲縣的這一座座群山和別的地方的群山真的不一樣。在這綠色群山的山上,從山頂到山底,或者山的半腰裡,我們總是能望見一排又一排的白色小包,一列又一列地整齊有序地排列着,向東西兩個方向綿延而去,鋪展而去。南面的山上有。北面的山上有。在蒲縣縣城裡呆了兩天了,我都不解不思,不明不白,那一排排一列列的白色小包包究竟是什麼?是給大山帶一個個小袋袋嗎?是怕它們吃飯漏嘴嗎?這一個個白色的小袋袋,成千上萬的,成萬上十萬的,成十萬上百萬的,是用什麼材質做的?是塑料?是鐵的?還是鋁的,我想來想去,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只能自己心裡獨自瞎琢磨,既不敢問同行的來者,也不敢問蒲縣本地人,怕人家小看自己,說自已是井底之蛙,瓮中之鱉,甚也不知道。啊呀呀!現在知道了,現在可以大大地喘口氣了。蒲縣林業局的同志們告訴我們說,那是蒲縣人為了植活樹築的壘石填土的石坑坑。這叫「壘石坑填土植樹」技術。林業局的講解員介紹說,從1998年起,蒲縣人民政府綠化委員會就號召群眾,組織幹部,在蒲縣縣城南北的石坡大山上,用碎石片石壘坑,然後取上熟土也叫「客土」回填到這個石坑裡,帶母土或營養袋栽植苗木,來解決多年以來石坡造林不易成活的問題。正如新編蒲劇現代戲《綠染蒲子山》里那個喜歡打扮,勞動都穿得漂漂亮亮的嘴巴乖巧的玫瑰嬸說的,「哎喲喲,那石坡山上咋能植樹?你們真要能在那上面種活樹,不就是讓人們說的'石山土蓋頭,河水向西流』,河水向東流了嗎?」的確,蒲縣境內的河水還是一直在向西流,因為蒲縣「地形東高西低,自東向西逐漸傾鈄」,但蒲縣人民卻真的是在這「石山土蓋頭」的大山上栽活了上百萬株樹。

面對「年年栽樹不見樹,歲歲造林難成林」的古老問題,勤勞堅韌的蒲縣人民開動腦筋想問題,千方百計總結植樹造林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在政策、資金機制等方面大膽創新,變轟轟烈烈的群眾植樹運動為專業隊栽植管理,變傳統栽植方式為採用營養袋分類育苗栽植,變無序用苗為建立苗木基地,變階段性驗收結算為五年總驗收,變重栽輕管為重栽更重管,一律實行「不見活樹不付錢」的政策,幾十年來,堅持「換書記不換主意,換縣長不換主張」,硬是採用不怕吃苦、不怕麻煩的「耐煩」的笨辦法,每栽一棵樹,都是先用碎石片在山坡上壘成石坑,再用熟土回填滿石坑,才將帶母土或營養袋的樹苗栽植進去,然後堅持定期澆水施肥。他們還就是這樣,一年又一年,至2006年底,壘石坑填土植樹39萬株,創世界基尼斯紀錄,被授予全世界「壘石坑填土植樹最多的縣」。我在2013年版《蒲縣誌》上,看到了2007年1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授予他們的獎盃和證書。證書編號為「01907」,發證人為「王以卓」,授予人為「蔡豐」。證書上寫道:「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壘石坑填土植樹數量最多的縣 數量:39萬株 山西省蒲縣位於黃土高原呂梁山南麓,境內陸貌多為石山土蓋頭,坡陡岩裸露,蒲縣人民政府綠化委員會在石頭坡上用碎石片壘坑、客土回填、帶母土或營養袋栽植苗木,至2006年底,壘石坑填土植樹已達39萬株。」蒲縣林業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到2022年底,全縣壘石坑填土植樹累計已達120萬株,昕水河主河道一百多里的建設骨架已經形成,支流一百五十多里的兩山治理也已經形成了穩定的水土保持生態體系。他們還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中日合作造林等一大批國家工程項目,實施了臨大路「百里綠色長廊」綠化工程、翠屏山森林公園建設工程、十萬畝優質核桃基地、環城區荒山綠化工程、昕水河百里生態經濟帶建設工程、縣境通道增綠工程等縣級造林工程,從根本上大大改變了整個蒲縣的全域生態環境,被評選為「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被國家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悠然信步於昕水河的北岸,踏上棧道,走在蒲城鎮河西村外前面的人工濕地公園裡,我的鼻孔里充滿了清清香香的水草味道。

高大優美的蒲葦在微風中充滿雅致地搖曳着,美麗動人。墨綠粗壯的莖杆上伸出了茂密的長形質硬綠葉,葉舌上長滿了一圈細密的柔毛,黃白色的大穗細長而質薄,盡情地向上延伸着,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了一束束細弱的光芒。廣大而無邊,旺綠而茂盛,在我們的遠處肆意地搖曳着,像那些西方皇宮戴着高高的羽毛裝飾的帽子的貴婦人們,展示着自己最美麗的容姿。

還有那些近處的蘆葦們,當然比遠處的蒲葦們要低了半頭,但它們輕軟秀細,身材窈窕,不像蒲葦們是桶一樣的腰粗。莖細而中空,碧綠而光滑。披針狀線形的葉片兒,一片兒一片兒向上伸着,還嬌羞地低下了頭。長圓錐形的花穂兒散發着白嫩的光,仿佛東方的鄉村少女們羞怯地用縴手舉起薄薄的紗巾半遮着臉蛋兒。

貼近我們身旁的則是低矮的黃花鳶尾葦草,根狀莖粗,鬚根黃白,葉是寬條形,灰綠色,少分枝,有皺縮的橫紋。我們沒有趕上它們最漂亮的季節,錯過了它們那一朵朵嫰黃嫰黃的花期。那時的它們,嫰黃嫩黃的花朵中間是一點紅艷艷的花蕊,仿佛兒童幼女嬌嫰的臉蛋上紅紅的唇。但我們趕上看它們那飽滿的果實,蒴果橢圓狀柱形,長三厘米許,直徑二厘米左右,棕褐色,頂端無喙,成熟了就自頂端開裂至中部。

我隨着人群走過去都不忘回頭再看它一眼,黃花鳶尾葦草兒,密密麻麻,青綠旺盛,葉片翠綠如劍,望着它們的一顆顆棕褐色的果實,就可以想象它們大膽張揚的花兒,花色艷麗而大型,如飛燕群飛起舞,靚麗無比,極富情趣。

但是,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在這廣闊的翠綠的47萬株葦草下面,卻是汪洋大海般的靜水深流。經過污水廠處理後的中水和與昕水河裡的流出的水,全部引進這個濕地,然後通過這些大面積的葦草植物,進行純物理的、原生態的自然淨化。

這裡的負責人是一位高大清瘦的後生,叫范定國。從2017年開始,打地基、築水壩,他就參與上了這個環保項目。他本是縣生態環境局的一名職工,七年多來,一直刻苦鑽研人工濕地植物淨化技術。因為熱愛這份事業,竟然有跟着項目和技術的重新分工又轉到了縣工信局。本來縣裡安排着年輕的女孩兒,是志願服務隊的解說員。他怕年輕女孩兒講不好,不顧一個月前腳腿工傷骨折的疼痛,一拐一拐地引着我們順着棧道、水閘、河壩、水池,介紹着情況。他說,昕水河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工程,採用的是通過MBBR生物糸統與「垂直潛流+水平潛流」相結合的複合工藝,是一種全部採用純物理的、原生態的、不通過外界化學物給力的自然的淨化工程,最大污水處理能力為每天21000立方,每年減少排放化學需氧量112.52噸、生化需氧量19、78噸、氨氮50.59噸,有效地降低了河水的各項污染物濃度,確保昕水河的水質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首先通過沉沙池,將進入濕地的全部水流,在這裡進行大的漂浮物的攔截,剩下的那些細小的沙粒物也在這裡得以沉澱。對於這些沉澱下來的沙粒物,他們每年進行定期的清理,把它們放在平沙台上,用它可以做建築用的輔料。他們運用750個太陽能曝氣設備,在濕地深處,形成微孔,形成臭氧,對水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分解。然後再通過成長這上面的這些葦草植物強大而發達的根系,一是對細微的污染物進行吸附,二是利用自身的縫隙進行融氧,形成空氣,在最底層的大面積河卵石上,滋長出無數的苔蘚,再去自然淨化河水。依靠自然落差,經過五個層次的攔截、沉澱、分解和過濾,將整個3500平方公里的濕地公園的水進行了全部的自然淨化。而他們通過地下成千上萬的各種管道,將這3500平方公里濕地經過自然淨化的水,引向蒲縣的各地,就是相當於這樣規模的17個濕地的展開。同時,這些葦草植物在春季和夏季長出許許多多的美麗鮮花,和生態環境優化後,從世界各地飛來和游來的候鳥動物,為從四面八方來的人們提供了美的觀賞享受。這樣,他們就將一個水質淨化工程變成為一個供人民休閒娛樂的濕地公園。范定國充滿深情地告訴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每天都要來這裡兩次,對這裡的設施設備進行檢修、調節,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對這塊土地充滿感情。這個人工濕地水質淨化項目,現在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已經為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們的水清了,岸綠了,濕地公園裡的各種水鳥動物也多了。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我們這裡空氣的味道也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是清香的、濕潤的、透爽的。

在蒲縣城東2公里的柏山之巔,一片翠綠擁戴的是著名的東嶽廟。這裡到處是柏樹,繁茂旺盛,常年鬱鬱蔥蔥,在它們的簇擁中,古老的東嶽廟顯得異常的偉岸高撥、宏大壯觀。

我查閱清光緒六年版的《蒲縣誌》,上書「東嶽廟在城東二里東神山巔」,但「不知肇建何年」,只是「唐貞觀重修也」。可見其修建年代之久矣。此志書還曰:「廟祀相傳已久,莫考其始,自唐貞觀以來,屢加修建」。2013年新版《蒲縣誌》說,「東嶽廟在宋、金時期已有相當規模」。它是集唐、宋、明、清建築藝術大成的古代建築群體。它以東嶽行宮為中心,坐北向南,環襯牌樓,夢覺關、太尉廟、牌坊、土地祠、將軍祠、御馬廳、華池廟、地藏祠、地獄等隨山勢而建,主次有序、層次分明。它是「道佛一體」,道觀與佛寺混合型的建築群體,道中有佛,佛中有道;它是「三進五門」,進三道門才能到行宮大院、共有山門、券洞門廓式天王殿、宮門正門與兩側旁門等五個門,等級森嚴,規範有序;它是「環形廟院」,在東嶽行宮大院內中軸線上,宮、亭、祠均建於幾十米高的高台之上,周圍建築與中軸台基之間,空出一圈寬敞地帶,可環形行宮大殿四周,一覽風光;它是「高層游廓」,行宮大院與七十司窯洞之上,有樓廓環峙,南接東樓,北連清虛宮,迴環相通,形成高空遊廊;它是「雙層結構」,主體建築行宮大院,以及凌霄殿、大王摟、望濤樓、聽松閣、梁香齋、會文軒、雲峰寺、白衣庵、地獄、山門、天王殿等附屬建築物,也都是雙層建築結構;它有「品」字形戲台,東嶽行宮東、西華門上部的戲樓,與對面門洞上面的南樂樓,依左、右、中之勢,自然組成「品」字形戲台,而且可以互通;它為「窯樓建築」,其太尉廟、華池廟、山門、雲峰寺、禪林院、天王殿、宮門、七十二祠、地藏祠、東西華門、地獄等占全廟建築面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均屬窯樓式建築,下為磚券式結構,上為磚木結構的亭台樓閣,古樸典雅,極為獨特。

和大伙兒一起遊覽完東嶽大廟後,我站在獻亭前面,靜靜地仰望着這四角四根粗柱上雕刻的四條浮雕蟠龍。它們高3.5米,圍長1.4米,四柱雕法竟然各不相同,三柱龍串流雲,呈騰雲吐霧之勢。虬龍欲飛,流雲如涌,蟠龍似騰飛於騰飛於流雲之間,彩雲纏繞於龍身,活潑生動。再仰首細觀,蟠龍雙晴鼓凸,飛須叱咤,四爪勁張,鱗身啟合,靜中若動,觸其欲飛,活靈活現。而另一柱則不然,孤龍蟠柱,缺少生氣。新版《蒲縣誌》上則曰:「該柱雕產生年代不詳,據考證,亭前兩柱為元代雕刻,後兩柱為明代補雕」。給我們講解的年輕漂亮的女孩,卻講了這樣一個民間故事,說這四條龍是一位遠道而來的師傅引着他的三個徒弟前來雕刻的,一開始,師傅就交代三個徒弟,咱們刻的四條龍分別是,「龍駕雲騰」,「龍祈福祥」,「龍察秋毫」,「龍施風雨」,咱們都要認真地下功夫刻。可到四條龍都刻好的時候,師傅卻見三個徒弟雕刻的龍都比自己的好,說了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覺得羞愧得很,就連夜下山逃跑了。我卻不為那位師傅羞愧,而為他的這三個徒弟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精神所感動。

我還在東嶽廟裡看了好多碑刻。我在這一通一通的石碑上,發現有好幾通關于禁伐樹木的碑。譬如《禁伐東山神樹碑記》,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鐫刻的,縣人稟生王文彪撰文,縣人庠生曹氏書丹,不知道是誰刻石的,記載的是該年禁伐東神山松柏林木的禁令。再譬如《禁伐松柏樹碑記》,是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鐫刻的,縣人庠生曹培晉撰文,縣人庠生賀焰然書丹,張學良刻石,記載的是當時東嶽廟僧人勾結村民,盜伐偷賣柏木的惡習,以及寺院嚴禁盜伐偷賣柏山林木的六項禁律條款。

讓我十分感動並難忘的是,懸掛在行宮大院宮門兩側的一副木刻對聯,是民國四年(1915)鐫刻的。上聯為:「伐吾山林吾無語」;下聯為:「傷汝性命汝難逃」。上款註:「冀向魁、曹欞秀 夢感」,下款註:「知事石映欞 手錄」。這幅對聯的內容使我震撼且久久難忘。還是那位年輕漂亮的女解說員,站在這兒,給我們也講過一個民間傳說,據傳,清末民初,柏山四面山上的松柏盜伐現象十分嚴重,屢禁不止。一天早上,荊坡村的村民冀向魁,還有天嘉莊的村民曹欞秀,都跑到縣衙,稟告知事,說是昨夜忽夢一仙人,大聲吟誦,冀向魁聽到的是上聯語,曹欞秀聽到的是下聯語。知事石映欞感到十分震驚,他倆都是不識一字,沒有文化,這肯定是上天發出的警告。他就將上下聯一合,請人制刻好這一夢聯,懸掛在宮門上。從此,盜伐林木的事情,突然就不再發生了。如此,東神柏山上的這些松柏林木就靠此夢聯得以保存下來。

東神柏山上的松樹柏樹真的很多很多。東嶽廟裡的負責人告訴我說,整個柏山景區古存的松柏樹林面積是930畝,林木蓄積量是3000立方米,主要樹種為中華側柏和白皮松。她說,據考證測算,大部分古樹為明清時期所植,現存百年以上的樹木有600多株,平均樹齡是160餘年,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柏有50餘株。我在東嶽廟裡也見到過好多粗壯無比的老古柏樹和松樹,它們奇形怪狀,滄桑粗糲,斜扭着身體,直衝雲霄。在東嶽行宮看亭兩側,有棵古老的唐楸,西面的高12.8米,干高5.7米,胸徑0.97米,樹冠東西8.3米,南北8.6米;東面的高13.4米,干高6米,胸徑0.76米,樹冠東西7.7米,南北7.5米。它們的樹幹裡面己經空了,依然長得茂密旺盛。西面的那棵更為獨特,樹冠之中還似似乎乎的隱蕆着中國十二生肖的造型,引得無數遊人仰首觀望。在東嶽廟外北20米處的地方,還有一棵粗壯無比的扭扭柏,解說員說樹齡也在300年左右,樹高約8米,圍徑1.5米,樹幹從樹根開始一直向左扭曲,盤旋而上,呈麻花狀,直衝天空,造型奇特,令人難忘。東嶽廟裡的負責人還告訴我說,2000年以來,蒲縣縣委、縣政府為了賡續、傳承這種古老的綠色文明,發動、組織人民群眾,在東山上新栽柏樹705畝,現在已經形成了1635畝的柏山林木全覆蓋的綠色恢宏景觀。

夕陽西下,東嶽廟前一片金碧輝煌。我站在高高的石級台階上,俯看下山頂之下四周林濤起伏的碧綠海洋,沉思萬千,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從內心深處,深深地為蒲縣從古自今一直流傳而下的這種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韌不屈地植樹造林、熱愛和精心創造生態環境的淳樸民風和頑強精神所感動,所感染,所激動。現在,我終於徹底明白了,為什麼蒲縣的空氣味道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即使就在這三伏酷暑里,也是如此得清香、如此得濕潤、如此得透爽,有一種悠遠而清雅的草木清香味兒。[1]

作者簡介

馬明高,1963年8月生,山西省孝義市人,復旦大學中文系第三屆作家班和魯迅文學院第三屆高研班學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