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突尼斯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突尼斯國旗

中文名稱:突尼斯國旗

外文名稱:Flag of Tunisia

所屬國家:突尼斯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3:2

正式形成時間:

突尼斯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紅色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圓輪,圓面中有一彎紅色新月和一顆紅色五角星。[1]

含義

突尼斯國旗上的紅色與白色代表犧牲與和平,而那輪新月與那顆五角星則來自奧斯曼帝國的標誌現是突尼斯共和國的象徵也是伊斯蘭國家的標誌[2]

國徽

突尼斯的盾形國徽上部繪有一艘航行在歲月的海洋上的白帆船,是為紀念最早踏上這片土地的腓尼基人,它也體現了突尼斯海上貿易的漫長歷史。後面左側的黑色天平,是正義與和平的化身;右側紅地上揮舞銀刀的黑獅則暗示突尼斯歷史上曾是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盾徽上方高懸着與國旗相同的新月與紅星。一條白色飾帶飄過盾徽,上面用阿拉伯文書寫着突尼斯格言:「秩序、自由、正義」。

國花

突尼斯國花為茉莉花。茉莉花又稱為茉莉,為木樨科素馨屬(Jasminum)常綠灌木或藤本植物的統稱,原產於印度、巴基斯坦,中國早已引種,並廣泛地種植。茉莉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其葉色翠綠,花色潔白,香氣濃郁,是最常見的芳香性盆栽花木。在素馨屬中,最著名的一種是雙瓣茉莉(Jasminum sambac),也就是人們平常俗稱的茉莉花。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可以用來飲食。它象徵着愛情和友誼

突尼斯簡介

突尼斯(Tunisia)全稱突尼斯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nisia,la Répubique Tunisienne),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北部和東部面臨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峽與意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扼地中海東西航運的要衝,東南與利比亞為鄰,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斯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斯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

2011年年初茉莉花革命爆發,最後成功推翻本·阿里的政權,並且在阿拉伯世界引發連鎖反應。

2014年1月26日晚(當地時間),突尼斯過渡政府總理馬赫迪·朱馬正式向總統馬爾祖基提交了新一屆內閣成員名單。突尼斯制憲議會通過了新憲法。1月27日,新憲法將正式簽署。

2014年12月21日,突尼斯舉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近530萬選民將在現任總統馬爾祖基和呼聲黨領導人埃塞卜西之中選出新總統。

2016年10月28日,突尼斯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任期從2017年至2019年。

2017年12月5日,歐盟宣布突尼斯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

2019年4月22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布,亞投行理事會批准突尼斯為新一批成員。[3]

2019年6月7日,聯合國大會選舉愛沙尼亞、尼日爾、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突尼斯和越南5國為2020年和2021年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首都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Tunis)位於突東北部,臨地中海南岸的突尼斯灣。市郊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人口225萬(2013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1979年以來,阿拉伯聯盟總部遷來這裡。1997年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選定為1997年的「世界文化之都」。

自然資源

突尼斯有4000多萬株油橄欖。據說斯法克斯城周圍有27000株世界上最大的油橄欖樹,每株高13米以上。

主要資源有磷酸鹽、石油、天然氣、鐵、鋁、鋅等。已探明儲量:磷酸鹽20億噸,石油7000萬噸,天然氣615億立方米,鐵礦石2500萬噸。

美食

突尼斯主食為麵食,麵包、大餅和米飯很受喜愛。當地人口味清淡,若家中有客人來訪時一般以烤全羊待客。烤全羊以整隻羊掏空後填入米飯、杏仁、松子、葡萄乾、橄欖、肉丁等在炭火上烤制而成,獨具異域特色。此外,當地還有諸多特色美食,如被稱為突尼斯國菜的古斯古斯,魚雜燴,牛油火腿蛋糕,瓦罐羊肉、油炸蛋三角等都是難得一品的好滋味。突尼斯人一般在餐畢之後,會上些許橄欖、椰棗、西瓜、香蕉、桃等水果和一些甜品。突尼斯人不好飲酒,當地飲料多是果汁、咖啡等。

突尼斯人的日常飲食主要是健康的地中海食品。很久以前,突尼斯人就開始使用硬質小麥、小麥、粗粒小麥粉和橄欖油來料理食物。一家典型的突尼斯風味餐廳會在客人看菜單的同時首先提供橄欖食品吸Harissa辣椒醬,是一種有紅胡椒及咖喱醬調味製成的辣椒醬,用來蘸麵包吃。第一道菜往往是用香料熬成的Chorba魷魚湯,或到處可見的突尼斯菜餚。

突尼斯特色食品主要有:磚形雞蛋、燕麥粉、Mechouia、酒(如馬貢酒、加州葡萄酒、梅根酒和SidiSaad、黑珍珠、柯蒂亞克)「考斯考斯」(COUSCOUS)、橄欖、椰棗、布利克。

禮儀

社交禮儀

突尼斯人遇見初次相識的外國朋友,多以握手的方式進行問候致意,[33]以先生、夫人、女士和小姐稱呼對方。如果遇見自己所熟悉的外國朋友,不僅熱情握手致意,還要熱烈擁抱表示友好情誼,並且要反覆3次親吻對方的面頰,問候的話語一串接着一串,稱呼對方為兄弟、朋友。遇見年長者或者有身份、有地位的外來客人,總是畢恭畢敬地站立,右手握拳,高高舉起,前後晃動,稱呼對方大叔、大嬸或者閣下,使用敬語問候。如果客人為了表示感謝,主動伸出手,突尼斯人才會伸出手來,相互熱情握手。[4]

突尼斯女性一般不主動面見外來客人,如果在特定的環境裡、特定的時間裡與外來客人不期而遇,她們多以點頭微笑、彎腰鞠躬的方式向客人表示歡迎和敬意。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開放,突尼斯的那些思想比較開放的年輕女性,在社會交往活動場所里,也常常主動同男性客人打招呼,並主動伸出手同那些男士們握手。突尼斯是世界上惟一允許婦女提出離婚訴訟的伊斯蘭教國家。

傳統禮儀

在突尼斯各地區迄今仍然流行着一些傳統的獨特的待客禮儀。在南部許多地區,流行着採用潑水迎嘉賓的習俗。每逢客人到訪,尤其是第一次到訪的客人,一家男女老少簇擁着客人來到河邊、溪畔、湖岸或者水塘旁,請客人洗洗臉,漱漱口,主人親自用手捧着水澆在客人的臉上,有時還會澆濕客人的衣服,以表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客人則應當顯得非常高興,如果是欣喜若狂的樣子那就更好,並要向主人一家一再表示感謝的心情。在斯佩米德人居住的地方,客人到訪,迎進廳室,相互問候,主人隨即拿出一白一黑兩條小蛇,放進客人的衣袋裡,白蛇表示歡迎,黑蛇表示友好。客人不可表現出任何的恐懼或者厭煩,應當充分理解主人的一番好意,高高興興地表示感謝,否則有可能弄得主人不開心或者生氣。在南部的沙漠綠洲地區,貴客被迎進門,引導客人入座後,主人拿出一隻盛着新鮮駱駝奶的大碗,賓主輪流接過碗喝上幾口,然後請客人飲加糖的濃茶3杯,接着進行熱情友好的談話,這在當地是最高的待客禮儀。

用餐禮儀

突尼斯人十分熱情好客,常以椰棗、烤肉和傳統的民族菜「考斯考斯」款待客人。在招待重要外賓時,主人往往上一隻或幾隻烤全羊。突尼斯人待人非常實在,客人吃得越多,主人會越是高興,說明自己準備的食品都非常適合客人口味。在用餐時他們有邊吃邊談的習慣,而且在飯後習慣要洗手,接着喝茶聊天。在突尼斯人家中做客時,客人不可有意無意地讚美某一件物品,也不可眼盯着某一樣東西看個沒完,否則一旦主人發現,就會當場相送,客人不收,主人會很生氣。按伊斯蘭教教規,突尼斯人忌食豬肉、也忌諱酒,許多人不吸煙。

商務禮儀

冬天前往突尼斯,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拜訪政府機關及大公司必須先預約,持用有阿拉伯文或法文、英文對照的名片最好。大多數突尼斯商人說法語或意大利語。銷售姿態宜低。大多數商業接特活動一般是在幾個大旅館內進行,有時突尼斯人會邀請客戶到家中進餐。

公共場所禮儀

在大街上遇見朋友,寒暄交談時不應站在馬路中間妨礙行人或車輛的通行;詢址問路時要用請求的口氣,事後要向對方誠懇致謝;當他人向自己問路時應當熱情指點,若不知情則應當表示歉意;要注意自覺維護環境衛生,不可隨地吐痰,不可亂扔果皮;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線,禮讓機動車和行人,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

禁忌

伊斯蘭教對突尼斯人的生活影響頗大,禁食豬肉、忌諱談「豬」字,參觀清真寺或博物館時,不可穿露背裝、短褲和高跟鞋等,應尊重當地宗教風俗。多數突尼斯婦女都有深居簡出,戴面紗的習俗。伊斯蘭教徒每天要在中午、下午、黃昏和夜晚各禮拜一次。每星期五的午後,還要到清真寺舉行一次集體「主麻拜」。禮拜時,他們將伊斯蘭教曆太陽年的1、7、11、12月視為「神運載月」。在這四個月中,禁止一切激烈活動。

不要與當地人過多談論政治宗教等話題,不可在政府或警察部門門口照相。

突尼斯人很好客,但忌諱飯前直接提及公事。忌諱左手傳遞東西或食物,認為平時左手總干骯髒、下賤的活,是不潔淨的,右手才為潔淨高貴之手,所以,待客遞接物品都以右手為禮貌,用左手很不禮貌,甚至有污辱人的意思。

忌諱別人打聽、詢問自己的工資情況,認為這樣做是不禮貌的。

突尼斯人喜歡送禮,但他們對初次見面就送禮的做法是很看不慣的,認為這樣做有行賄的企圖。

忌用酒作禮品。忌諱數字「13」,認為「13」是不吉利的和厄運的象徵。

突尼斯人,尤其是商店的服務人員,特別不願聽到對方說他們賣的東西「太貴」一類的話語。

突尼斯人在飲食烹調方法上,不喜歡紅燴帶汁的菜;對沒熟透的菜也不適應。

旅遊景點

突尼斯市

突尼斯的首都與國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灣西岸的一個湖的頂端,灣、湖之間隔着一條天然沙堤,中部開有缺口相通。這座都城,建築物大多為乳白色。新城中心的布爾吉巴大街,街心共和國廣場中央聳立着前總統布爾吉巴的騎馬銅像,遠處便是突尼斯湖和突尼斯灣。突尼斯市的布爾吉巴大街被譽為突尼斯的「香榭麗舍大道」。

凱魯萬

凱魯萬位於突尼斯中部偏東地區,為突尼斯第四大城市。公元670年興建,公元800~90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在此定都,凱魯萬自此名聲大噪,成為伊斯蘭四大聖地之一。市內街巷曲折、店鋪林立,有80餘座清真寺,100餘處陵墓,數十座蓄水池和穹頂室內市場。著名建築有凱魯萬大清真寺、「三大門」清真寺和阿格拉比德大蓄水池等。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7次即等於去麥加朝覲。凱魯萬為伊斯蘭教聖地,有宏大的清真寺。羊毛、皮革、穀物、橄欖油集散地。以精製「突尼斯皮革」、手工編織、地毯、銅器等聞名。旅遊業頗盛。鐵路通首都和蘇塞。凱魯萬是一座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同時也是一座聖城。

同中國的關係

中國和突尼斯傳統友好,自1964年1月建交以來,兩國友好關係平穩發展。兩國政治友好不斷加深,雙方互訪頻繁。

中突在經貿、軍事、政黨、文教、衛生、新聞、農業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11年4月,商務部副部長傅自應訪突,分別會見了突過渡政府外長凱菲、財政部長阿耶德和貿易與旅遊部長馬赫迪;9月,突貿易與旅遊部長胡阿斯來華出席2011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第二屆中國阿拉伯國家經貿論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