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葉野豌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窄葉野豌豆 窄葉野豌豆別名苦豆子,鬧豆子,叫叫兒草,紫花苕子,山豆子,鐵豆秧。是一種豆科植物。窄葉野豌豆在亞熱帶地區,於春季2月底至3月初出苗;秋季於9月底至10月底陸續出苗。這種植物分布於中國的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廣西等省區;台灣、歐洲、非洲及亞洲也有。可作為為綠肥及牧草。亦為早春蜜源及觀賞綠籬等。[1]
植物形態
窄葉野豌豆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80)厘米。莖斜升、蔓生或攀援,多分支,被疏柔毛。窄葉野豌豆葉偶數羽狀複葉長2-6厘米,葉軸頂端卷鬚發達;托葉半箭頭形或披針形,長約0.15厘米,有2-5齒,被微柔毛;小葉4-6對,線形或線狀長圓形,長1-2.5厘米,寬0.2-0.5厘米,先端平截或微凹,具短尖頭,基部近楔形,葉脈不甚明顯,兩面被淺黃色疏柔毛。窄葉野豌豆花1-2(3-4)腋生,有小苞葉;花萼鐘形,萼齒5,三角形,外面被黃色疏柔毛;花冠紅色或紫紅色,旗瓣倒卵形,先端圓、微凹,有瓣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短於翼瓣;子房紡續形,被毛,胚珠5-8,子房柄短,花柱頂端具一束髯毛。窄葉野豌豆果莢果長線形,微彎,長2.5-5厘米,寬約0.5厘米,種皮黑褐色,革質,腫臍線形,長相當於種子圓周1/6。[2]
生境分布
窄葉野豌豆生於濱海至海拔3000米河灘荒地、山坡草地、灌叢林下及農區的路邊、田埂、溝邊等閒荒地上。山溝、谷地、田邊草叢。耐寒性較強,在亞熱帶地區,秋季苗,能以綠色體越冬。於春季2月底至3月初出苗;秋季於9月底至10月底陸續出苗。分布於歐洲、北非、亞洲、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各地。[3]
飼用價值
窄葉野豌豆的莖蔓細弱且柔嫩多汁,無異味,各種畜禽均喜食。馬、牛、羊喜食其莖葉,適口性被評為最喜食級。其嫩莖葉經切碎調製,豬、鴨,鵝等也喜食。種子加工後是一種很好的梢飼料,屬優良野生牧草。從窄葉野豌豆的化學成分看,粗蛋白質含量中等,無氮浸小物和粗纖維的含量均較高。含有畜禽所必需的氨基酸,尤其足蘇虱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相當高,其餘含量雖不太高,但就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平衡的,窄葉野豌豆還含有較多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尤其鐵、錳、鋅等微含量都相當高,這有利於畜禽的營養需要。但窄葉野豌豆不含硒,在飼餵畜禽的營養需要。窄葉野豌豆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等肥分元素,且能生長大量的根瘤菌,是一種很好的綠肥植物。[4]
栽培技術
窄葉野豌豆播種地應選擇濕潤、肥沃的沙壤土,施足基肥、翻耕耙勻。播種期,在溫帶地區3—4月為宜;而在亞熱帶以南地區春季2—3月,秋季9—10月均可播種。出苗後應加強田間管理,封壟前鋤草1—2遍;封壟後應拔除生長高大的雜類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