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窖藏在舊時光的喜歡(子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窖藏在舊時光的喜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窖藏在舊時光的喜歡》中國當代作家子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窖藏在舊時光的喜歡

輕輕拂去經年的風塵,即可看到窖藏於舊時光里的喜歡。它們歷經歲月精華的餵養,蛻變的更加有韻,更加厚重。

當人們行走在某個時光的節點,居然發現,那些曾經的人、事以及場景改變了模樣時,頓時會有一抹驚恐。那些擁有的曾經,與我們已經有了斷裂的層面,便平添了絲絲縷縷的懷念。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一直在曾經里成長,在曾經里歷練,繼而漸漸的成熟

當你發現,對老舊物件的喜歡越來越多時,或許你就領略了舊時光的概念。當你擔心與舊時光的距離在日益拉長,一定是你對過往萌生了許多喜歡與牽念。素常,人們會因新鮮而眼前一亮,其實,更多真正的喜歡總窖藏在老舊的時光里。前者是一種淺薄,後者才是一種深刻。

時間造就了許多鮮活,也成就了許多老舊。比如茶葉,那些黑、白,紅茶,包括普洱,起初大概由於存放時間太長,路途運輸太遠,太過潮濕,或者太過乾燥,使最初茶葉的成分發生了變化。茶人們便利用自己的智慧,將錯就錯,甚至作為一種工藝,最終成就了茶葉種類的豐富多彩。

童年,幾乎食不果腹。臘月里,過年的豆腐做好後不讓吃,留着春節,元宵節,二月二或者來了親戚吃一點。因氣溫悄然升高,忽然發現豆腐有些腐敗不能食用時,人們便把腐敗的豆腐進一步發酵,做成臭豆腐,味美鮮香,成為一種人們喜歡的調料,與親朋和鄰里分享。

時間的舊跡里,留下了很多喜歡,讓人久久不捨得放下。喜舊,並非只是一種懷舊、一種情結,或許還是一種發現、一種領會和認知。

2015年六月,從上海襄陽路服飾店買了一件麻料上衣,豆灰色,中式七分袖,十分的喜歡。每年初夏,天氣還有些薄涼,就早早穿上了這件上衣。幾年過去,歷經洗滌,色澤反而更加鮮亮,麻料的紋路更加清晰,穿在身上,不但舒適,更多的是一種喜歡。立秋時節過了,細心燙熨,掛在衣櫃裡。可一些新添的衣服,只穿過一季,就不再喜歡,便送到社區的回收箱。

那年,我剛調到區委上班,在襄都商場看中了一件外罩休閒裝,咖啡藍色,絲料加厚,光滑柔軟。由於價格偏高,且只剩一件,猶豫了一陣子,還是買下了。二十多年過去了,每每走親訪友,重要活動或者大型採訪,都要穿上。現在體重有所增加,還好,買時的寬鬆現在正合體。一直留意想再買一件這樣的外罩,可再也見不到那樣的面料與款式。一些事物就是這樣,時間淡退了色彩,卻顯露了它自身最本真的美。

脫下軍裝時,工作剛有着落,工資微薄,只可養家糊口,日子很不寬裕。在清風樓前的古玩店發現了一套銅茶具。金黃色的茶壺和六個小茶碗,在燈光的映襯下,閃閃發光,惹人喜愛。妻子執意買下,討價還價後,16元只買下了那一把壺,桃型的壺蓋,雕鑄而成的龍頭壺嘴,底部微微高腳,有一種古董的典雅之美。三十多年過去了,茶具日異月新,種類繁多,而這把銅壺,依舊閃耀着經年的光亮。一位喜歡古玩的朋友說,這把壺或許可升值為千元以上了。資料記載,銅壺是阿詩瑪故鄉撒尼人的最愛,煮出的茶色澤鮮亮,茶湯清澈,即使時間稍長,茶湯也不會變質。現在,家裡的茶壺有紫砂,陶瓷,玻璃,可我依舊喜歡着這把銅壺。多年來茶的滋潤與餵養,更顯高雅,讓人喜愛。

那些舊時光里的老物件,隨着歲月的綿延,與主人的氣息,習慣,奢好融在一起,便有了主人自己的味道。即便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東西,用得久了,也會產生一份淡淡的、相互陪伴的情感牽掛。

沉澱下來的時光,剔除了淺薄,留下了厚重;被歲月濾化的場景,總會成長為一種經典,養眼又養心。它們或許會老舊,卻永不會腐朽,甚至歷久彌新,蛻變為一種光亮。邢台素有「王府井」之稱的西大街中端,向北有一條不夠寬敞的街巷,就是肉市街。攤鋪林立,肩挑叫賣,熱鬧非凡。釘鞋的,修傘的,剃頭的,補鍋的,換拉鏈的,修腳的,賣針線頂針的,生活所需,此有所備。靠里一點就是新老市場,大藥房前參天古槐與白楊下,有一個聞名遠近,三代人經營的涼粉攤,精製綠豆粉,秘制調料,三毛錢一碗,旁邊有一家燒餅攤,烤出的燒餅外焦里嫩,有一股濃郁的發酵味,一個燒餅僅兩毛錢。一碗涼粉,一個燒餅就是一頓美美的午餐。這一切,早已被城改的浪潮淹沒,取而代之是高樓大廈,寬闊的街道。每每路過這裡,我總要稍稍佇立,去重溫舊時光里曾經繁華的場面,不經意間收穫一抹溫暖,一抹懷戀與感動。

在北疆當兵時,父親回信常用的一句話:全家人安康依舊。聽罷,心裡會在瞬間踏實了許多。當步入歲月深處,越來越覺得,人間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一年到頭,全家人依舊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這是多麼的值得珍重。在這個「創富」的時代,浪跡天涯求學,打工,創業的遊子們,他們最大的牽掛依舊是故土的山水,故鄉的親人。只要故土無恙,親人如舊,就是莫大的歡喜。

人如舊,又是多麼的不易,很多時候我們並非「如舊」的主宰者。因此,我越來越珍惜同學,戰友,同事的陪伴與各自的安好。在那個黎明,忽然想到曾喝着一池水長大的兩位同學又相繼離世,一陣悲涼從心頭掠過。說好了,去年因疫情來襲年沒過好,今年春節一定把那一份缺憾補上的,可他們已不辭而別,與世長辭。

當步入歲月深處,越發喜歡日子的安穩。很多時候,會被突然的變故而驚恐,比如病毒來襲,霧霾猖獗,極端天氣,親朋患難。在不眠的長夜,總會虔誠的祈願:山河無恙,親朋安康。

初雪還是如舊的姍姍來遲,溫度沒有跌破冰點。我坐在朝南的陽台,沐浴着暖陽,翻閱着那本三十年前的筆記,讀着讀着,眼睛有些濕潤。時至今日,那些舊人,舊事舊場景,竟然栩栩如生,我極力靜下來,想融入曾經的場面,可已是人非物也非,所有的慾念都是徒勞的。

如果你是一位心細的人,靜靜地閱讀時光的經緯,會發現它們的色彩已經有所區別,老舊歲月的色彩,已不像當下時光那樣的艷麗,淡淡的,淺淺的,真真的,往複流轉的印跡卻越發的清晰。如新,是破、是立,也是重生;如舊,是融、是化,也是厚重。

常說,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其實,人們喜新更喜歡舊。喜新,總是短暫的,喜舊,有時會長達一生。新與舊總在往復,沒有一成不變的標籤,當下的新,就是明日的舊;今日的舊,放在另外一個空域,就是新的。一個摯愛生活的人,在喜歡新與舊之間,是很少有偏激的。因為,鮮活的生命都是誕生於新,成長於舊。

物與人相伴的過程中,總滲透着主人的氣息,慢慢變舊,變柔和,變熨貼。一句簡單的「照舊」,便可心有所安,日有所暖。

假如,你一直喜歡在舊時光里陶醉,那你就讀懂了生命與時間的意義。

[1]

作者簡介

子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