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立枯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立枯病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立枯病又稱"死苗",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學名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英文名Sheath Blight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寄主範圍廣,除茄科、瓜類蔬菜外,一些豆科、十字花科等蔬菜也能被害,已知有160多種植物可被侵染。

簡介

病原物為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屬半知菌亞門。菌絲有隔膜,初期無色,老熟時淺褐色至黃褐色,分枝處成直角,基部稍縊縮。病菌生長後期,由老熟菌絲交織在一起形成菌核。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質地疏鬆,表面粗糙。有性階段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屬擔子菌亞門。自然條件下不常見,僅在酷暑高溫條件下產生。擔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長橢圓形,頂生2-4個小梗,每個小梗上產生1個擔孢子。擔孢子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為6-9微米×5-7微米。除西瓜外,還可為害甜瓜等160多種植物。

評價

多發生在育苗的中、後期。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或地下根部,初為橢圓形或不規則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部逐漸凹陷、溢縮,有的漸變為黑褐色,當病斑擴大繞莖一周時.最後乾枯死亡,但不倒伏。輕病株僅見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濕度大時,病部可見不甚明顯的淡褐色蛛絲狀霉。[1]

參考文獻

  1. 立枯病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