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前往其他條目的內部連結,未能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12月31日) |
章懋(1436-1521),字德懋,號暗然翁,晚年又號瀫濱遺老,浙江蘭溪渡瀆村人。明代官員,自幼讀書強於記憶。成化二年(1466)會試第一成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編修。因直言進諫而仕途坎坷,逝後追贈太子太保,諡文懿。著作有《楓山語錄》、《楓山集》及附錄。所纂《蘭溪縣誌》,為蘭溪現存最早方志。[1]
人物生平
明正統元年(1436)十二月廿八日凌晨,章懋出生於渡瀆村[2],排行茂十,為渡瀆11世。自幼天資穎異,書初讀,即舉其要,而再而三,終生勿忘。9歲通《四書》,10歲能文,13歲究心《五經》,14歲通曆代史,18歲省試第一。天順六年(1462),27歲鄉試第一。成化二年(1466)二月,參加丙戌內閣考試,試文《中秋賞月賦》一舉奪魁,高中會元。三月,登進士第,閏三月,選任翰林院庶吉士。從此章懋踏上仕途。
成化三年(1467)十月,授翰林院編修。是年十一月,章懋偕黃仲昭、莊昶等三人,力諫朝廷取消翌年元宵花燈煙火等奢侈活動,共同上書《諫元宵燈火疏》,被謫職。十二月被貶臨武知縣。此舉聲振朝野,直聲忠慨,天下相聞,人稱"三君子"。時,羅倫以論時宰起復被謫,章懋繼而上疏響應,故章懋三人合羅倫又被稱為"翰林四諫"。
翌年,改任大理寺評事。
成化九年(1473),升福建提刑按察司檢事,清理軍伍,剪剔吏蠹,打擊官邪,議處番貨事宜。時,福州不得與海外琉球、緬甸、越南諸國通商,違犯者貨沒收,人治罪。章懋予以疏通,利於邊境貿易,既增加了朝廷銀庫收入,又安定了邊民生活。
章懋立官為民,懲究惡頑,安撫百姓,昭雪民冤,感化歧民。閩地產海鹽,時值陰雨,鹽產受減,閩地鹽販皆越高山險路去兩浙與安徽販運,但鹽路受禁,致民無鹽,國損利,奸商乘機囤積居奇。成化十一年(1475)正月,章懋巡視鹽法,下令開禁閩浙鹽路,各郡邑究奸商,安鹽民,定貿易,使閩浙兩利。
時,邵武縣久旱不雨,斗米千錢,軍民告飢。三月,行部下令免差役,停徵軍需,借支官銀五千兩,勸諭富民放糧出谷以賑濟,行救荒政。六月,新谷未登,石米銀九錢,民艱食,官廩有積穀,章懋下令發倉,減價至六錢糶之,以蘇民困。
夏,泰寧等地群盜劫掠,撫按三司議調官軍捕之。章懋曰:"為盜者迫於饑寒,欲冒旦夕之命。若大兵征剿,則逃入山海,聚眾出沒搶劫,為患滋大,今宜緩治之,當不攻自破。"遂示邵縣加意撫恤。由是盜首肖實貴等五十二人,自縛來歸。余月,餘黨悉解,人情大悅。但對於惡霸盜逆,章懋絕不手軟。時,沙龍等縣奸豪蘇七等,煽惑饑民為亂,章懋會同知縣王旗統率民兵,授以方略,徹底剿平。
成化十二年(1476),長林縣有林某,財勢耀於鄉,以仇誣林乙等五人死獄,待處決。章懋核其冤而後釋之,被誣者驚服,曰:"非神明何以至此也。"
成化十三年(1477)十月,上疏乞歸田裡,奏准致仕。十九年(1483),講學于楓木山,後稱"楓山書院"。四方從者如雲,張昊、董遵、凌瀚、陸震、姜麟、姜芳、唐仁龍、黃傅、鄭緒、寒溪子、俞滂、黃迪等邑賢達士,多出其門下。
弘治元年(1488),朝廷新政求賢,林沂、姜洪、王鑑之等推薦章懋出山,催督吏部授任,章懋辭免。至弘治十四年(1501),期間三授三辭,不允,只得接任升南京國子監祭酒。是年二月父卒,因孝在身,具奏待服滿到任。
其實章懋非常注重年輕人的培養,曰:"古人壯而仕,老而休,理之常也。區區四十二而歸休,今年六十有四而復欲求出,事行逆施,莫有甚於拼者,豈不貽笑天下乎?"然,章懋博覽古今,為官從政盡顯才智,故朝廷執而請其復出。弘治十六年(1503),吏部催章懋到任。八月赴任,時年68歲。
執事八年,因疾病纏身,先後五疏,乞休不允。弘治十七年(1504)奏乞歸田,旨復:"章懋學行老成,允宜師表,着盡心職務,以副委任,不准辭。"十八年(1505)五月、正德元年(1506)二月、七月、八月疏乞去位,旨復:"章懋學行老成,堪任師表,勉留。有疾宜善加調理,不必固辭。"
評曰:"章懋造詣精深,汲養醇熟,居翰苑,忠節夙著;掌國學,師範益尊。"時,年已高齡,身纏疾病,雖多次乞休,卻屢遭不允。正德五年(1510)起為南京太常寺卿,第二年又任以南京禮部侍郎。
正德十六年(1521),章懋年已86歲,升南京禮部尚書。夏,世宗即位,章懋具奏辭免,不允,世宗旨曰:"卿學行老成,名實相稱,新政之初,特加恩典以勵士風。成命已下,所辭不允。"繼任禮部尚書。九月,再具奏累陳有疾,情辭懇切,終於旨准回籍調理。帝曰:"病痊之日,着有司來說起用。"是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申時(黃昏),章懋仙逝。噩訊傳入京帝,帝心存疑,暗敕問訪鄉人。
皆曰:"是月二十二日夜,有星墜所居之旁,光明燭地,鄰人見之皆驚。翌日,章懋疾床不起。三十日早,鄰人見所居之前山白氣上沖,久而後散。至申時而殂。"帝乃信,旨贈太子少保,諡文懿。[3]
典故軼事
直言諫臣
章懋直言進諫,是當時"翰林四諫"之一。明成化三年(1467年)12月,明憲宗準備在元宵節大張燈彩煙火,舉行慶祝,並命詞臣撰詩進奉。章懋聽說後,急忙與兩位翰林院學士共同寫了一篇措詞激烈的報告,意思是現在四川還不安定,東北的事情也很多,江西、湖廣都遇到旱災,"赤地千里,百姓嗷嗷,張口待哺",作為皇上不顧民情死活,天下怎能太平?皇上看了大怒,下令用棍棒狠狠打了他們一頓,並將章懋貶為臨武知縣。
不徇私情
章懋襟懷坦蕩,生活儉樸,道德文章為世所推崇。章懋在任上的時候,巴結他的人很多。他的三個兒子都在家務農,一天,蘭溪知縣去看他們,三個兒子都在田裡幹活,連忙放下農具,跪在田邊地頭叩頭迎接,令縣令十分驚訝。章懋在南京當"教育部長"時,他的兒子大老遠去南京看望老爸,誰知路上遇到了"巡警",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巡警"後來得知是"章部長"的兒子,嚇得趕忙去謝罪。章懋笑着說:"我那兒子蓬頭垢面,穿着也很寒酸,你們當然不可能認識了。這怎麼能怪你們呢,這怎麼能說是有罪呢?"
清貧之家
章懋清廉如是,後來從女埠攜家到蘭溪城裡天福山下居住,只有兩間小樓,很簡陋。他一家十來口人,但在鄉下只有劣田20畝,一年收成不夠吃,還得經常吃麥屑充飢。章懋重人情,每年要宴請門人兩次,通常是利用清明、冬至祭祀祖先神靈時剩下來的供品。
道德楷模
受章懋的薰陶,其侄章拯也很質樸淳厚。這個侄兒當過明世宗的工部尚書,後來賦閒歸田,章懋聽說侄兒卸職後還有俸祿積余並帶回家,顯得很不高興,還當面數落了幾句,侄兒聽了面有慚色。蘭溪後來在嘉靖年間出過一個兵、刑、吏三部尚書,名唐龍,但他出入經常是步行。手下人就說,您老還是坐轎子吧。唐龍回答說:"我的先師楓山先生自致仕歸政後,就都安步當車,後來他的侄子章拯、竹澗潘希曾也都當到了侍郎,但都還是守着這條規矩,我怎麼好違反呢?"
成就及貢獻
41歲辭官歸里,奉親讀書。後開講室于楓木山中,四方學者不遠千里問道求學,門牆林立。學生中有4人列傳《明史》。弘治十四年(1501),起為南京國子監祭酒,六館之士人人憾得師之晚。
畢生清廉,三子皆務農。其學以濂洛關閩為宗,是明前期理學主要傳人之一。
於書無所不讀,於天下事無不理會,精究力行,議論多切實精當。嘗謂「法無古今,便民者為良法;論無當否,利民者為至論」,言必根志,志必先用,用必赴功。《明儒學案》謂:「金華自何、王、金、許以後,先生承風而接之。」著有《楓山集》、《楓山語錄》,正德年間主纂首部《蘭溪縣誌》。《明史》列傳。
後世評價
《明史·列傳第七十一》:(王)恕揚歷中外四十餘年,剛正清嚴,始終一致。所引薦耿裕、彭韶、何喬新、周經、李敏、張悅、倪岳、劉大夏、戴珊、章懋等,皆一時名臣。
徐咸:國朝名臣,久任享耆壽者,魏文靖公驥(魏驥)九十八,王端毅公恕(王恕)九十三,胡忠安公濙(胡濙)八十九,馬端肅公文升(馬文升)、韓忠定公文(韓文)、吳文恪公訥(吳訥)、章文懿公懋(章懋),俱八十六。王文端公直(王直)、王忠肅公翱(王翱)、王忠毅公驥(王驥)、林文安公瀚(林瀚)、劉忠宣公大夏(劉大夏)、謝文正公遷(謝遷),俱八十四。茲數公者,名位祿壽兼而有之,豈易得哉?
家庭生活
章懋一生,為官清貧廉潔,晚年生活悽慘。
弘治十七年(1504),69歲,妻郭氏卒。郭氏生二子:擴、捷。章擴生一子欣。正德二年(1507),72歲,四月長子章擴卒,十月孫章欣卒。次子章捷無子,正德四年(1509),74歲,入繼侄兒章拯次子章試為孫。正德十四年(1519),84歲,嗣孫章試卒。
白髮人送黑髮人,人生之苦,莫大於此。章懋白髮體病,子喪孫夭,孑然孤單,此時已萬念俱灰,曾書雲:"家門不幸,薦罹災禍。章擴既死,章欣復夭。白首病軀,墜此惡境,煢煢孤立,何苦如之!惟有伏枕待盡,已無意於人世間矣。"
然而,朝廷屢屢下旨,任其重職。章懋身處惡境,卻仍以天下百姓為念。正德八年(1513),金華守備劉菃欲役民浚濠築堤,被章懋止之:"將興浚治城濠,修築堤岸之役,每里起夫百名。蘭溪二百四十七里,該夫二萬四千七百名,若通計八縣則該十餘萬矣。闔郡之廣,無一家一人不受其役者,遠近聞之,罔不驚駭而逃避,薦罹荒旱不能聊生,往往棄妻子離鄉土,而丐食於四方。……。質諸往事,勞民不若息民,興事不若省事,雖為腐儒迂談,而要之至理。"
也許,天意不該絕後,章懋晚年娶少妾楊氏,83歲得一子章接。臨終前執子手囑曰:"予老年得汝,未必非天意也。汝能讀書修德,親賢取友,以繼予志,死瞑目矣。"畢,壽終,此時章接年僅3歲。因為章懋家裡太窮,死後朝廷下旨,每月給米二石撫養。
後世紀念
章懋一心為民,斷冤獄,辦書院,纂縣誌等,為國家、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很快在老百姓心目中得到神化。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蘭溪縣建聖賢祠,迎章懋神像入住,以庇護一方百姓。章懋幼子章接也因此而移居蘭溪城東聖壽寺側,世代陪伴先靈。
外部鏈接
1.蘭溪人章懋 與「八股文」文式_集思廣益_新浪博客 [1]
參考資料
- ↑ 《浙江通志》
- ↑ 明禮部尚書章懋故里渡瀆村_流星雨劉鑫_新浪博客
- ↑ 《明史·列傳第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