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年的回憶(仰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頁面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年的回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童年的回憶中國當代作家仰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童年的回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遇到三年自然災害鬧饑荒,加上我母、姐、妹三人下放農村沒有落實戶口,家裡只有三人居民計劃供應的糧食根本不夠全家六口人吃飽。所以,豆腐渣、青菜泡飯就成了全家人每天的主餐。而嗷嗷待哺的我們,由於吃不飽飯,晚上睡覺之後常常會被餓醒。怎麼辦呢?小小年紀的我想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在吃晚飯之前,先將分到自己的那碗菜泡飯中留下一小半,即使沒有吃飽,這小半碗也是要留着不吃的。待熬到夜裡上床睡覺前,我才將這小半碗的菜泡飯匆忙吞下,讓睡前自己的肚子裡感覺到有點東西,然後就抓緊睡覺。這一招還真有點管用,自己半夜醒來的次數減少了,這可能是一種精神上的心理作用吧,真可謂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弟弟幼年時愛把吃的東西藏起來「老鼠吃」(慢慢吃的意思)。有時吃早餐,他把小半根油條蘸點醬油舔舔當菜,而且是細嚼慢咽的,稀飯吃完了,還會剩下那小半根油條。而兄弟姐妹平分的小半根油條還不夠我吃兩口,我吃完了便向弟弟討要,他用小手撕了一點點油條給我。

1960年妹妹出生的那天,父親燒了二隻紅糖雞蛋薑湯,用一隻白色搪瓷杯裝好,叫我捧到公社衛生院給母親吃。到了衛生院,母親先夾了一隻雞蛋給我吃,那時我才七歲不懂事,也就不客氣地吃了下去。母親見我慌口吞咽的樣子,說剩下的這隻雞蛋是不能給我吃了,因為她自己要吃個蛋補身子產奶水的。在那個十分困難的年代,有錢也是很難買到雞蛋和紅糖的。

冬天寒冷,二歲的妹妹站在「火桶」中間木柵上取暖。我和弟弟站在旁邊,各拿一個竹篾編制的「火籠」。對於淘氣的我來講,說其是為了取暖,倒不如說是用「火籠」烤東西吃。我找了一個鐵盒蓋,掀掉「火籠」上的圓形鐵絲網,然後把鐵盒蓋放入「火籠」中。再把幾顆黃豆或玉米放在蓋子上,等烤熟的香味出來後,哥弟倆便迫不及待地用竹棒夾出,吹吹涼一顆顆分着吃。妹妹看見了,「咿咿呀呀」地吵着也要吃。

小時候,我們天天盼着過年,就想着過年時有大魚大肉吃。那時「年味」很濃,家裡再窮但在辦年貨時卻不吝嗇。父親總是要去買豬頭、雞、魚、蛋等,母親要蒸米糕、煮黃豆做豆凍、煎豆腐肉丸。

年三十的早晨,母親要求我們早點起來,洗洗臉擦擦手,站在一排,每人手持三炷香,在熱乎乎的豬頭、全雞全魚擺滿的供桌旁,隨母親的聲聲保佑中朝天拜上三拜。接着,父親點燃八兩頭火炮和小鞭炮,此舉俗稱「謝年」。

年夜飯是在下午四點左右就開始吃了,一張有四個抽屜的八仙桌上,擺放着平時少見的魚肉蛋等十多碗好菜和香噴噴的米糕。桌子上擺着一對紅蠟燭,閃爍着紅亮的燭光。兄弟姐妹們分坐在桌子的四旁,父母坐在弟姝那邊喝點黃酒,大家其樂融融地吃了起來。吃完「隔歲」,父親會發給我們每人一隻幾角錢的壓歲紅包,要我們壓在各自的枕頭底下放到明年用。然後,我們兄弟姐妹便一起蹦蹦跳跳地跑到家門外,在瓦片上點起一小堆松木條的篝火,燃放着一個個小鞭炮。此時,小孩們那天真童趣的歡樂、是多麼地開心啊。

每年正月初二,父母都會帶我們從宣平乘客車到武義親戚家拜年。孩時的我,最喜歡到武義縣城小姨家,那是因為她家年年春節要制「干糕」、切「凍米糖」、炸「糯米花」,不但吃的爽,還有紅包發給我們。記得有一年的春節,天上下着鵝毛大雪,宣平至武義的客車已停開幾天。一心想到武義小姨家拜年的我兄妹三人,居然點着香在樓上跪着,朝窗外拜求老天爺不要下雪,好讓我們坐客車到武義拜年。現在想想那時候的我,是多麼地滑稽啊。

那個年代,兒童們大都沒有什麼玩具,小孩們玩的是跳石板、捉迷藏、甩泥蛋等遊戲。宣平傳統的小孩捉迷藏,在選誰來當尋找者時,須由領頭的小孩用手指數人頭,並念一首「順口溜」,念到最後一句結尾的字時,即數到最後哪個小孩時,則由他來充當尋找者,其他小朋友便先躲藏起來。記得小時候用宣平方言念的「順口溜」是:「點點班班,青南南山,七乘八九,挑坐麥九,一隻腳踏了,草雞拌肉」(音)。父母都不是宣平人,不會講宣平土話。但母親會教我講武義家鄉方言的歌謠,我只記得其中一部分:「呂洞賓射箭、碰到皇帝。皇帝騎白馬、碰着老馬(妻)。老馬澆花,碰見『大家』(指婆婆)。『大家』種菜,碰着大伯。大伯會撐船,小伯會賭錢,賭賭一個破銅鈿,分讓嬸嬸買絲線。絲線股股斷,買鴨蛋。鴨蛋片,請女婿……。」

孩提時,我最喜歡玩的是與小朋友們甩泥蛋,就是把泥土拌水做成一個個泥丸,相互甩來砸去。所以經常玩的渾身泥土,衣服一下子便髒了。有時衣服破了或鈕扣掉了,母親便會拿着針線,叫我站着不要動,她一邊縫一邊念着:「手上縫,手上做,誰人講阿儂(我)忠忠做賊口哇爛」(音)。當時我也聽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可能是民間流行小孩穿着衣服縫補時要念的歌謠吧。貪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玩耍練准子,用小石塊瞄着郵電所門口邊的一棵樹投擲,結果一不小心投偏了,砸碎了郵電所辦公室窗口的一塊玻璃。父親賠了五角錢,他怕嚇壞我,所以當晚也沒打罵我。但是有一次,我偷偷跟其他小孩一起到溪里洗澡學游泳,母親知道後很生氣。晚上,母親施「家法」讓我雙膝跪在地上,然後用小竹椏進行抽打,說我以後還敢不敢再去玩水,無意中打破了我左臂上的一塊皮肉,至今留有疤痕。我長大後才知母親的嚴厲懲罰是多麼地愛我啊,她是生怕我年紀小去游泳萬一遭到溺水不測才教訓我的,自此我再也不敢私自去游泳了。

我七歲那年,母親懷孕頂着大肚子送我去武義縣柳城區中心小學讀書。由於上課時我常不專心聽課,作業題經常會做錯。母親想出了一個妙「招」,她早起做飯時,就把我從被窩裡揪出,叫醒我起床背誦課文。母親一邊燒早飯,一邊用一張挖了一個小洞的紙遮住語文課本,從小洞中只露出課文中的一個字,讓我念這個是什麼字。本來我對「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背的滾瓜爛熟,而且依次能辯認出這些字的讀音。但母親這一「招」,使我無法依次辨讀,所以又少不了母親小竹椏的「家法」伺候。

那時候,小學生除暑、寒假各發給一次作業本外,平時老師對學生不布置家庭作業。因此,每天晚上我可以與鄰居小孩們一起玩遊戲。星期天,我和六七個同學,會經常相約一起玩耍,下軍棋、打朴克,做遊戲。有時中午飯也一起搭夥,同學們分別從自己家裡拿來蔬菜、麵粉、粉乾等,拿到一同學家里,自己動手、亂煮瞎炒,但大家聚餐吃着,還是蠻開心的,這童年的友誼是那麼地真誠與純潔啊。

為了培養孩子從小樹立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父親給我們兄弟姐妹各製作了一隻儲蓄小木箱。平時,我們把父母給的零化錢投進各自的儲蓄箱裡。父親說:「這零錢存起來,看你們哪個人存的多,以後可以取出來交學費,過年時也可以買鞭炮玩。」因此,父親他常會給我們零錢投進各自的儲蓄箱。但有一次我背着父母,用器夾從儲蓄箱的入口夾出一張五角紙幣,自去百貨商店花二角六分錢買來一本塑皮小筆記本。回到家,被母親發現了。她手持小竹椏拷問我:「買筆記本的錢哪來的?」我如實交代了「作案」經過。母親責令我一起去百貨商店,退掉這本塑皮小筆記,拿回來二角六分錢,湊回五角重新投入儲蓄箱。這件事對我教育非常深刻,母親的嚴格管教在我童年的心靈中播下了誠實奮進的種子。

1964年六一兒童節,我上四年級時,終於被批准加入少先隊員。在我入隊宣誓時,姐姐跑上台為我系上紅領巾。我是班裡最後一批加入少年先鋒隊的隊員。這遲來的光榮,也促使我開始自覺地努力學習,成績也隨之日益進步。老師和我父母看在眼裡,樂在心上。在一次學校開展軍訓活動時,一個班級的單位為一個「連」,班主任梁老師居然讓我擔任「連長」,我自豪地雙手舉着隊旗走在全班「戰士」的前列……。[1]

作者簡介

仰忠,浙江五義律師事務所律師,愛好業餘寫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