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競技場聖尼各老堂 (維羅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競技場聖尼各老堂
圖片來自veronasera

競技場聖尼各老堂(Chiesa di San Nicolò all'Arena)是一座羅馬天主教教堂,位於意大利北部威尼托大區城市維羅納的歷史中心。供奉聖尼各老

它靠近保存完好的維羅納圓形競技場,這是一座建於公元1世紀的羅馬露天劇場。現在的巴洛克建築建於1627年至1683年,位於早期羅馬式建築的遺址(自12世紀或更早時期就存在)上。

教堂的立面仍然不完整,直到20世紀50年代,將聖巴斯弟盎堂(San Sebastiano, Verona)的新古典主義立面,搬遷到聖尼各老堂,因為原教堂在二戰期間被摧毀。

歷史

對聖尼各老堂已知最早的記載是在12世紀,當時已有一座羅馬式建築。它得名於附近的羅馬維羅納圓形競技場,據信在1336年成為本堂區教堂。1519年,在建築內發現了一些殉道者的聖髑。[1][2]

1598年,神職界修會(Theatines)收購了教堂和周邊地區,計劃重建教堂,並建造一座修道院。1603年,它不再是一個堂區教堂。重建開始於1627年3月21日,由建築師萊利奧·佩萊西納設計,1630年拆除了羅馬式教堂,但在那一年,工程因黑死病爆發而中斷。瘟疫結束後,教堂內建造了一個獻給基督救贖主的墓穴,以紀念祂從疫情中救人。墓穴於1631年3月15日開工建設,於1640年完工。教堂本身在1683年完工,雖然規劃中的圓頂從未建成,立面上的石材砌面也沒有安裝。1697年,伯多祿·列奧尼主教為其祝聖。

1806年,在拿破崙統治期間,神職界修會被逐出教堂。1810年,它再次成為本堂區教堂。直到20世紀中葉,立面仍然不完整,於是在1951年至1953年,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成廢墟的聖巴斯弟盎堂(San Sebastiano, Verona)的立面,拆卸搬遷到聖尼各老堂新址。聖巴斯弟盎堂的立面由建築師朱塞佩·巴比里完成於1830年。在搬遷期間,對立面進行了一些更改,以適應聖尼各老堂較大的尺寸,包括建造混凝土龕楣

1998年和1999年,在建築師奧雷斯特·瓦爾迪諾西的指導下,進行了中殿和耳堂的修復工作。2001年,建築師保拉·博戈尼在側門處增加了一個坡道,以改善無障礙環境。2001年至2002年,建築師馬西米利亞諾·瓦爾迪諾西對內部地板進行了修復,2012年至2015年間,建築師喬瓦尼·卡斯蒂格里奧尼對教堂的內部和外部進行了加固和修復。

建築

現在的教堂為巴洛克風格,而改建的立面是新古典主義建築。後者有四根帶凹槽飾紋的愛奧尼柱式的巨柱,支撐着三角形龕楣。正門位於中心,上方有一行銘文「全能的主,紀念聖尼各老主教」(D.O.M. IN HONOREM S. NICOLAI EPISCOPI)。兩個小門上方是三角楣飾,再上方的壁龕裝飾有花綵

這座教堂用磚石建造,十字平面,只有一個中殿,兩側有若干小堂,耳堂很短,而祭衣間很深。其中一個小堂的祭壇畫是安東尼奧·巴萊斯特拉的《聖若翰洗者在曠野》。

祭衣間下面有一個墓穴,有三個中殿,有桶形拱頂,由一排排由柱子支撐的低拱門隔開。鐘樓位於祭衣間附近的建築後部,非常低矮,而且沒有完成,因為一個大鐘樓會對附近的競技場有負面的視覺影響。

該堂原計劃要建造穹頂,但從未實現,只是在平坦的天花板上,使用視覺陷阱手法模擬了一個穹頂[3]

參考文獻

  1. Chiesa di San Nicolò all'Arena <Verona>. chieseitaliane.chiesacattolica.it. 201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April 2020) (意大利語). 
  2. Chiesa di San Nicolò. verona.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9 May 2020) (意大利語). 
  3. Quick, P. S. A Guide to Verona: Five Walking Tours. Andrews UK Limited. 2016: 68. ISBN 978178538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