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床(王愛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竹床》是中國當代作家王愛能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竹床
住房客廳右側,擺放着一張竹床,一張我小時候也睡過的竹床,至今已留存了四十多年。
這張竹床能保存到現今,着實不容易,如同唐僧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才能得以如願,竹床也經歷過許多「生死攸關」的考驗。
記得是在一個炎熱的夏季,一天傍晚時分,大量蚊子在屋內和大門口飛舞穿梭,它們定是又熱又餓,否則不會那麼玩命似地東奔西竄。我手舉一把蒲扇,繞着坐在樟樹底下大門板上的弟妹們打轉,看似是為了扇風納涼,其實更是為了驅趕蚊蟲。這時,在田裡幹活的父母歸家來,父親的肩膀上還扛着一個長長的東西。
「是竹床,從拖拉機上掉下來的,他(指司機)沒有察覺,(竹床)一隻腳摔斷了——」 母親向我們解釋。
第二天天亮後,我們終於看清了那「竹床」的真面目:四隻腳是竹筒(父親用一根圓木棍綁紮在斷腳上),平行四邊形床面上鋪着被削得溜平的竹片,床面約半米寬,兩米來長,幾個小孩子趴臥在上面,不會顯得擁擠。最讓人歡喜的,是光腳趴在上面,遠比趴在門板上要清涼得多。
可我們還沒有清涼幾天,拖拉機師傅就找來了,後來經過交涉,父親用兩根大毛竹和一些雞蛋,才換來這張斷腳竹床在我們這永遠的「安家落戶」。
只要一空下來,我們都會圍趴在竹床上,雖然竹床上總要傳出「咿咿呀呀」的聲響,我們卻一直能享用那份冰涼。
村里人養牛,大多是放養,每日清晨,將牛繩繞結在牛角上,猛地一拍牛屁股,那牛,便朝外竄去了,於是「萬事大吉」。那天黃昏,大妹妹用一塊濕布將擱在門口的竹床抹拭過後,我們就一齊來到灶間挑揀蔬菜,門外突然傳出「嘎嘣」的聲響,跑出來一看,驚呆了,那竹床,半邊歪斜到地上,一頭大黃牛正站在旁邊一個勁地甩尾巴。
母親很生氣,嘴裡嘟噥着:該死的畜生——該死的畜生——
父親卻很平靜,天亮後他肩起竹床走東坎去,很快就回來了,也不知是誰,為竹床裝上了兩隻新腳,整張竹床看起來跟剛撿來時一個模樣。
父親修竹床花去多少錢,我們沒有問,我們也沒必要問,因為我們都是身無分文。
夏天的雨,下得大,也下得短。但那年的雨似乎特別反常,豆粒粗細的大雨連着下了好幾天,及至河水倒灌,漫進了門檻,屋內的木凳和門板都漂浮起來,竹床也漂浮了起來,只看見床面在污水中忽隱忽現。
大水退去後,父親用鉗子扯出竹床上的栓結,把竹床拆得稀巴爛,然後把那些散腿零腳擱在外面曬太陽。父親告訴我們:竹子(竹片)泡過水,容易發霉和生蟲,曬乾後重新斗(裝的意思)起來,還好用——
我們都很信服,父親是大人,知道的遠比我們多。
感謝父親的親力親為,在炎炎暑日裡,我們兄妹能夠繼續趴臥在竹床上,享用那份特有的清涼。
……
坐在竹床上,用手輕撫略顯橙紅色的床面,用耳聆聽「咿呀咿呀」的聲響,竹床獨特的經歷倏然間又迴轉來:竹床一側木棍綁紮的竹腳,竹床被牛頂斷雙腳後的歪斜,父親的肩膀和母親的嘟噥,渾濁水面上若隱若現的床面,還有——
2024.11.08 [1]
作者簡介
王愛能,男,籍貫江西省高安市獨城鎮,1988年畢業於江西省宜春師專中文系,現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工作,中學語文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