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林花海翰墨香(郭永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林花海翰墨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竹林花海翰墨香》中國當代作家郭永鋒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竹林花海翰墨香

(一)

未回楊家寺半年有餘,思鄉之情不時入夢,只是不像從前,說回就回。清明,我要回去祭祖掃墓。那是任何理由都沒法阻擋的。一場夜雨過後的清晨,率領家人,驅車前往了。峁水河緩緩東流,清澈吟唱,麥苗喝足了水,生機勃勃。殷勤的人家已經把墳塋打扮得五彩繽紛,給靜靜地山野,描繪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從西河的南山到東河川口,再到北河的房背山腳下,一行七八四輩人,踏着泥濘田埂,從十二點一直到下午三點,把所有的祖宗的墳墓打理得乾乾淨淨、花花綠綠,焚香點燭,叩頭禮拜,感謝祖先,一代代不畏艱苦,給我們創造今天的基業,讓我們踏着他們的希望,努力拚搏,去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

(二)

再忙也得抽空實現一個心愿,拜訪李維康先生。電話打通了,他在侯家門路邊迎接我們。

我所知道了李維康,楊家寺人都叫李老三,似乎與江湖有關,但我從來沒見過。直到去年楊家寺鄉在天水市文化館舉辦書畫展,我被一幅書法作品所吸引,字體蒼勁有力,行雲流水,大氣高古,看落款:李維康。楊家寺的書畫家我知道,好歹咱也是文化人,近幾年與書畫界頻繁打交道,慢慢喜歡上了書畫,也了解了好多書畫家。家鄉能寫字畫畫的人我都知道,而李維康好像與書畫沾不到邊啊?他應該出現在周教練的武館,切磋武藝才對,怎麼會參加這樣的活動呢?組織者郭永傑指着一個跟我一樣壯實的、穿着破舊的漢子,說那人就是。這叫我非常吃驚,其貌不揚,好像從田地里耕種剛卸下犁,就跑這樣高雅的藝術殿堂來,「黍黍面里拌辣椒,吃得出看不出」,古人說的好「人不可貌相」啊 !

經老榆介紹我們算是認識了,他粗大有力的手緊緊抓着我,激動地一遍遍重複:

「謝謝郭老師抬愛,謝謝郭老師抬愛」。

「謝我什麼呢?」我吃驚地問他。

「你能關注我的作品,就是抬愛我,我文化淺薄,能得到像你這樣的文化人喜歡,我太高興了」。

唉,我是什麼文化人?楊家寺的文化人何其多,我也不過是一介語文老師而已,與文化人搭邊,倒讓我汗顏。

展廳中,人流如潮,我還要看看其他老師的作品,就送他我剛出版的散文集《峁水鄉情》,他如獲至寶,高興地再三邀請,有空到他家坐坐。

那幾天,楊家寺人都沉浸在書畫展覽的興奮當中,也受到外界的高度評價,我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對我所喜愛的書法作品分別寫詩讚美,李維康收到我的詩後,更是萬分感謝,一有空微信里給我展示他的新作,多次發出了邀請。

(三)

依山面水,他家居住於村莊的高處,大門雄踞竹林花海中。

大門右側一叢竹林,夜雨滋潤下,翠綠清爽,微風過處,沙沙有聲,展現出凌寒過後的精氣神。家鄉人認為門口竹林旺盛,家道自然興盛,這話不無道理,這不象徵着維康先生欣欣的生機嗎?左側是一樹探春梅,修剪造型,極為雅致,剪成三層圓狀,細密的花朵,團花簇錦,遠遠就能嗅到淡淡的清香,與竹林相映成趣,那是文化人的情調和精神最好體現。偏僻的家鄉雖然文化底蘊深,但仍以農業為本還不富裕,大門口這樣美化的人家還是極少的。若有,主人一定富有高雅的文化情懷,維康家門口翠竹紅梅,不由讓人刮目先看。與梅樹並排旁有一株桃花,含苞待放,春意盎然,給雅致的門口增添了鮮活的氣息。

進入院內,被一盆盆造型別致、優雅舒展的盆景所迷。正門前、台階上、花園邊,滿目都是,松樹古拙蒼勁、地蓬綻放新芽、水杉新老疊翠、迎春曲柔致性,每一盆地設計無不展現主人的心性和把玩的情趣。花園裡水泉花正嬌、牡丹虬枝吐嫩芽、江南美珍珠串滿枝頭。這哪是走近農戶人家,簡直是走近了大觀園,亂花漸欲迷人眼。主人再三邀請進屋,但不聽話的手機,恨不得把所有的花和盆景照下來,回家好細細鑑賞。

進屋後,只恨眼睛只有一雙,三間大屋牆壁上書畫盈目,正草隸篆,各顯風韻,來自於不同的大家,最欣賞的是中堂兩邊的條幅,是維康先生用篆字所寫,「屋聚蘭香,庭搖竹影」,這不是他家的寫照嗎?詩情畫意彰顯的淋漓盡致。這也是我夢想的家園,但我能實現嗎?這輩子如此桃花源一般的生活,只能望梅止渴了!

於是戲說:「李老師,如能在暑假,借你一角院落,清享你難得雅致,可以吧?」

「若你來,咱倆每天喝茶,你給我講詩,提高我的文化素養,讓我成為一個真正的書畫家,這個院子歸你都行。」他高興地說。

我哪敢有這奢望,能有機會在院中坐坐,拋開塵世的一切俗務,那就是難得的享受了。

穿過院子西邊的小圓門,有一面活動板房,那就是李老師的工作室了,一架畫案上整齊地擺放三疊黑墨紙張,一看就是練字的結果,當年我在楊家寺中學,看到趙秀山老師經常在太陽下晾曬寫濕了宣紙。厚厚三疊,可見他多麼認真,確實是下了苦功的。滿牆懸掛着裝裱的書畫,有大家的,更多的是他書寫的。灑脫渾厚,氣韻不凡。眾多的書畫中,一眼看到我給他撰寫的那首詩的條幅,筆力凝練,雄宏大氣。他說這是專門為我贈送的一幅,愛人連夸「珠聯璧合」。我笑笑,我詩配不上字!留戀於他的工作室,我似乎看到他日夜揮灑書寫的身影,燈光下、寂寞中……

(四)

上炕、煮罐罐茶,咱們農村人,那是最高的禮遇。

炕是冷炕,茶爐卻火紅,枸杞、冰糖、大青茶。特意找來幾個小小的茶盅,他太尊重我了,讓我不免有點不安,文化廉價的社會,能被人這樣尊抬,受之有愧。

閒話就在一盅盅的茶香中娓娓道來。

童年的苦難說起來都是眼淚。上世紀七十年代八九歲的他,因家窮,給大哥娶不起媳婦,父母四處打聽,終於用他為哥哥換回一門親事。起初嫂子的娘家待他還好,後來,人家生了一男孩,於是他再也沒有過一天快樂的生活。十歲的他就給生產隊放羊,住在羊圈裡,冬天的冷啊,手腳冷得裂成口,晚上冷得睡不着,擠在羊堆里取暖。春天來了,手腳消凍,奇癢無比,膿血俱流,卻無錢醫治。至今一想起來,就隱隱作疼。

「為什麼不回父母家呢?」

「有契約。父母不敢反悔,不然嫂子就走了。」

「你上來幾年學?」

「在農閒時,生產隊有人為多掙點工分,爭搶去放羊,我就去學校,時斷時續,讀完了小學。還上過初中,但情形與小學一樣。」

本來那時的農村教育很落後,再加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能念多少書呢?在學校,像一個沒父母的孩子,經常遭到同學的欺辱打罵,於是偷學武術,保護自己。但他卻是一個有志向的孩子。雖然在校的讀書的時間很短,所以非常珍惜在校的機會,每學期課本的字,都能認下來。放羊時、有空時,用木棍在地上書寫,這可能就是他結緣書法的原因吧!

(五)

「我這人命運不好。」他嘆息道,「有個親戚看到我可憐的處境,得知蘭州鐵路局招工,通過一定的關係,在我十六歲的那年,幫我成為一名臨時工。」

「你人生的春天來了,幸福生活開始了。」

「是啊,在甘谷、北道、蘭州,輾轉幾個地方,五六年。工作雖辛苦,但心裡踏實,只要有空,買來筆墨紙硯,寫寫畫畫,充實自己,可是因為文化低,沒有轉正,解聘了。」

「後來呢?」

「回家娶妻生子,養家糊口。再後來隨着打工大軍,南下北上。八年前,災難又一次降臨在我身上,做工時不小心,右手拇指被車床咬了。」說着舉起右手讓我看,他若不說,我根本沒注意他的右拇指。

「等我手好了,工也打不成了,那段時間痛苦折磨的我快要瘋了。但痛定思痛,我必須對人生重新設計。」

於是,他反覆思考,痛下決心,走書法之路,畢竟練過,那時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給村里寫對聯,自己覺得不錯,村民也誇獎。於是買來了張永明篆字書法字帖、楊再春的行書字帖,後來還臨摹二王、唐代懷素、元代趙孟頫等大家的帖,近兩三年臨李棟琦的毛體。

「八年間,我像着了魔,廢寢忘食練字,冬天寒冷房子裡,墨汁結冰,我不知冷;夏天汗流浹背,我也全然不知。」

我有點心疼。

「好在妻子默默支持,她去打工,讓我安心練字,我感謝她。」

「五年前,我在街上租房辦起畫廊,我的字還賣得快,口碑也好,給了信心。」

「去年書畫展上,好多書法大家更給我很高的評價,讓我學習不少東西。也有幸認識你,寫詩鼓勵,如果說我有今天的進步,那完全是大家鼓勵出來的。」

(六)

暮色降臨,我要告別了,因為我還有一百多公里路要趕,他再三挽留我,住一晚上。其實我很想住下來,再了解一些戰勝苦難的經歷和入迷書法的修煉,但拖家帶口的不方便。臨行又贈了一幅他最愛的作品——「紅梅品格」四個大字,蒼勁老練。是啊,「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臨出門時天晴了,夕陽在山,幻成滿天彩霞,灑在竹林花海中,綺麗多彩,幽香縷縷,似無形的手牽着我,讓我邁不開離去的腳步…… [1]

作者簡介

郭永鋒: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天水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