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節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竹節蟲

竹節鞭,屬有翅亞綱下的直翅總目,因身體修長而得名,有翅或無翅。體長而大,為中型或大型昆蟲,一般體長在6厘米至24厘米。最大的62.4厘米。 多數竹節蟲的體色呈深褐色,少數為綠色或暗綠色。此蟲常可營孤雌生殖,雄蟲常較少,未受精卵多發育為雌蟲。當受傷害時,若蟲的足可以自行脫落,而且可以再生。高溫、低溫、暗光可使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竹節蟲植食性。 竹節蟲簡稱「蟲䗛」(合成一字,xiū)。如瘦蟲「蟲䗛」、棉細頸杆「蟲䗛」和東方葉「蟲䗛」等。

  • 中文學名 竹節蟲
  • 拉丁學名 Gongy10pus adyposus Brunner
  • 別稱 phasmatodea;竹節鞭
  • 界 動物界
  • 門 節肢動物門
  • 綱 昆蟲綱
  • 亞綱 有翅亞綱
  • 目 竹節蟲目
  • 分布區域 湖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
  • 簡稱 蟲䗛

形態特徵

形狀細長似竹節,中至大型,體長6至24厘米,綠色或褐色。頭卵圓形略扁,下口式。複眼小,卵形或球形,稍突出,複眼內側有單眼3或2個或無。觸角短或細長。前胸短,背板扁平。中、後胸長,後胸與第1腹節緊密相連。具翅,前翅革質,後翅膜質,有的品種l對或無翅。足細長或扁,前足在靜止時向前伸長。產卵器不發達。有1對不分節的尾須。 竹節蟲有翅種類翅多為兩對,前翅革質,多狹長,橫脈眾多,脈序成細密的網狀。幾乎所有的種類都有極佳的擬態,大部分種類身體細長,模擬植物枝條,少數種類身體寬扁,鮮綠色,模擬植物葉片,翅寬扁,脈序排成葉脈狀,腹部及脛節、腿節也是扁平擴張。身體延長呈棒狀,看上去很像竹節(如竹節蟲)或闊葉狀,看上去很像竹葉(葉修)。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頭小,下口式。觸角長絲狀,多節,亦有短形的。口器為咀嚼式,複眼小;單眼為2~3個,或缺。 [1]

體形竹節狀者,前胸短小,中、後胸極長;葉狀者則中、後胸不特別伸長。前翅短,皮革質,鱗片狀,為覆翅,發達或有時退化或全缺,後翅膜質,寬大,臀域大,呈扇狀褶迭。溫帶種類常無翅,而熱帶種類前後翅常發達,也有退化或無翅者。雌雄異型,體形竹節狀的,雌蟲多短翅或無翅,雄蟲相反;而體形如竹葉狀者卻相反,雌蟲覆翅發達,成葉片狀,後翅退化,雄蟲前翅退化,後翅發達。足細長,或扁寬,跗節5節,少數3或4節。

卵的形態和擬態

卵通常為橢圓形、梭形、桶形或不規則形狀。卵殼堅硬,卵表面顏色為棕色、暗黃色等,結構也是變化多端。 竹節蟲卵的擬態也比較明顯。2002年季恆清等人研究Baculum pingliense,卵散產,墜落於在地,色澤與周圍環境顏色相似。卵為長條形,呈扁平,囊狀且較大,其上具美麗的花紋,類似於植物的種子。有些卵散落於林間地表,混雜在枯枝落葉或雜草叢中,難於辨識,因此能避過天敵取食。

體色

竹節蟲體色多為綠色或褐色,高溫、低溫、暗光可使其體色變深,相反,則體色可變淺。白天與黑夜體色不同,成為節奏性體色變化。 腹部細長或扁寬,10節,環節相似,第1節常與後胸癒合。產卵器不發達,尾須1節。 變態類型為漸變態,由卵孵化後,幼蟲與成蟲之形態和生活習性都差不多,只是幼蟲的翅發育不完全,生殖器官尚未成熟,每經脫皮後其翅和生殖器官逐漸發育生長,此類幼蟲稱若蟲。雌蟲產的卵散落在地上,卵包于堅實的囊內,形似種子。卵期長,溫帶種類常以卵越冬,經過1~2年才孵化,若蟲發育緩慢,完成1個世代常需1~1.5年,經3~6次脫皮,始變成蟲。亦有能行孤雌生殖者。

棲息環境

竹節蟲多分布熱帶亞熱帶地區。棲息在高山、密林和生境複雜的環境中,有典型的擬態和保護色,與其棲息環境相似,不易被敵害發現。其中竹節蟲極似樹木的細枝,而葉蟎極似樹木的葉片。平時生活於草叢或林木上,以葉為食。成蟲也能越冬,多不能或不善飛翔。

生活習性

行動

竹節蟲行動遲緩,白天靜伏在樹枝上,晚上出來活動,取葉充飢。竹節蟲在夜間活動,白天,它們只是靜靜地呆着。由於它們看上去非常像小樹枝,所以一般不會被敵人發現。竹節蟲偽裝得十分巧妙,它只有在爬動時才會被發現。當它受到侵犯飛起時,突然閃動的彩光會迷惑敵人。但這種彩光只是一閃而過,當竹葉蟲着地收起翅膀時,它就突然消失了。這被稱為「閃色法」,是許多昆蟲逃跑時使用的一種方法。 竹節蟲靜止時棲息在竹等植物上,具擬態和保護色,常不易被發現。雄蟲較活潑,晝夜活動,一般夜間取食多。若蟲、成蟲腹端上屈,受驚擾時,常後退再落下,並以前胸背板前角發射臭液。兩性生殖,卵散產,附着在樹枝上或直接落地產卵,翌春在地表孵化,有的種類能進行孤雌生殖(例如:幽靈竹節蟲)。

食性

竹節蟲大多為雜食性,取食時間也較長,而且隨着蟲齡的增加,個體食葉量增大,故老齡若蟲期和成蟲期是主要危害期。取食時間白天和黑夜都可見,但多數在傍晚取食並活動。老齡若蟲期,雄性的日均食量增長速率大於雌性,這與雄性發育早、歷期短是一致的。但至成蟲期後,雌性個體大於雄性,加上其生殖的需要,取食量大於雄蟲。總食葉量是雌蟲比雄蟲大。例如,擬異尾華枝隨蟲齡的增加,取食量明顯增加,1~4齡的食量占總食量4.41%,5~6(7)齡的占30.83%,成蟲期的占64.65%,故5~6(7)齡若蟲期和成蟲期是主要的危害期。而異尾華枝1頭雌蟲一生平均取食約132.7枚葉片,雄蟲食葉量相對較少,一生平均約食葉47.1枚,雌蟲的取食量明顯比雄蟲大,在擬異尾華枝竹節蟲和平利短肛棒竹節蟲的取食量研究中也對比了雌雄性的取食量,再次證實了這點。 [4]

天敵

寄生性天敵

主要有旋小蜂科Eupelmidae、青蜂科Chrysididae和尖胸青蜂科Cleptidae的一些種類,台灣報道主要寄生於卵內。蟲體被寄生,紅色蟎類常見,但被寄生的竹節蟲不至於死亡。線蟲寄生竹節蟲不普遍,但會造成蟲體食欲不振,最後導致死亡。

捕食性天敵

主要有鼠類、鳥類中的鴉科Corvidae和卷尾科Dicruridae的一些種類。此外,多種螞蟻、蜘蛛、螳螂、變色樹蜥也可捕食竹節蟲的若、成蟲。如,浙江小異竹節蟲的天敵只發現一些捕食性的,還未發現寄生性的,而且種群數量和捕食率都比較低。

真菌

中國國內有關病毒及真菌的確切報道還很少,但在生物防治方面有施用白僵菌等的報道,一般在春季末期和夏季放菌易感染和流行。 [4]

分布範圍

竹節蟲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世界約有2200餘種,中國大約有20多種,生活在森林或竹林中,是森林的害蟲,有的種類還危害農作物。竹節蟲種類很多,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湖北、雲南、貴州等省。

繁殖方式

竹節蟲的生殖也很特別,一般交配後將卵單粒產在樹枝上,要經過一兩年幼蟲才能孵化。有些雌蟲不經交配也能產卵,生下無父的後代,這種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竹節蟲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剛孵出的若蟲和成蟲很相似。它們常在夜間爬到樹上,經過幾次蛻皮後,逐漸長大為成蟲。成蟲的壽命很短,大約只有3~6個月。 竹節蟲產的卵很大,看上像種子,有時甚至像是竹葉蟲吃的樹或灌木的種子。一隻北美洲竹節蟲產卵之多,使得下卵的聲音淅淅瀝瀝,密如雨聲。 竹節蟲科(Phasmidae)的一種竹節蟲(Necroscia sparaxes)能持續交配79天。[2]

主要危害

竹節蟲植食性,可以危害植物,尤其在大洋洲有幾種竹節蟲往往大批發生,食害尤加利樹葉。中國亦有為害櫟類樹木,致成災害的報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