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筍殼(夢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筍殼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筍殼》中國當代作家夢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筍殼

老家的後山,有一片鬱鬱蔥蔥竹林楠竹慈竹身姿各異地搖曳着,把一處翡翠般的風景裝扮得生動而迷人。每到春季,我最愛同小朋友一起跑到竹林里去,看破土而出的竹筍堅忍不拔地、嗶剝地歡叫着不斷地向上竄起,我便感到新生的壯麗與神奇。

但筍殼卻不是那般容易親近的,那絨毛一旦觸到皮膚,會冒起一片疙瘩,讓人奇痛難忍。我曾不止一次嚎啕着逃出那片竹林,竄上母親的膝頭。母親便會用指頭粘了口水,給我塗抹在紅腫的痛處,嘴裡還不停地念叨:「不要哭,不要哭,口水是包藥。」奇怪得很,那痛感便逐漸消失了。但是過不多久,我又會犯同樣的錯誤,因為那片竹林實在太迷人了,它是我住着美麗公主的宮殿,甚至是令我神往着迷的海盜船。然而我還是害怕筍殼,害怕它那暗藏殺機的、天鵝絨般晶亮的絨毛。

我後來之所以對筍殼倍感親切並至今不變,是因為家鄉的婦女們用它來做鞋。她們去林中撿來筍殼,刷淨絨毛,比照每人的腳碼剪成鞋樣,作為鞋底的骨架,再覆上一層層布頭,粘牢,用麻線一針針密密地納緊,這樣做出的鞋底,結實、輕便、起腳、利汗。布頭疊得越厚,針腳越緊越密,便越耐穿。母親為了我這個滿地撒野的孩子,只好虐待自己。深夜,安頓我睡下,她便讀坐在床頭,就着油燈,不厭其煩地勞作,手背勒腫了,她用手絹纏上,咬着牙又干。那時沒有朱逢博的《寶貝》,沒有印度尼西亞的《搖籃曲》,正是母親納鞋底「噝啦、噝啦」的聲音成了我的催眠謠,那節奏、那韻律,恰恰能把人的睡意牽出來,融入夢中。午夜回夢,我依然能見到母親由煤油燈投射到壁上的剪影,便會覺得安全,覺得踏實,便會美夢蹁躚。

現在的年輕媽媽們已經不屑於或者不耐於幹這樣的粗活了,網絡上一個手指就能買的稱心如意的鞋,但她們哪裡知道,正是那徹夜「噝啦、噝啦」的響聲,已經把子女與母親的心綁得緊緊的。正像解曉東唱的:「最愛穿的是媽媽納的千層底兒呀……」

[1]

作者簡介

夢雅,浙江省常山縣天馬一小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