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靨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笑靨兒[1] [2] [3] ,(法語名:sourire)是一種起源於中國的甜食。
簡介
笑靨兒',據宋朝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七夕》記載: 「七月七夕……又以油麵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花樣奇巧百端,如捺香方勝之類,若買一斤,數內有一對被介冑者如門神之像。」
雖「笑靨兒」的具體製作方法和形式不得而知,但不知道如今耳熟能詳的甜點「開口笑」是不是就是簡化版的「笑靨兒」。
「笑靨(ye)兒」這三個字讓人一看就感到是愉快的事。「笑靨兒」就是指人在微笑時的兩酒窩。當然,不是每個人在微笑時都有兩酒窩的。「笑靨」最終被「酒窩」所替代,相信那是中國酒文化最輝煌的時刻發生的。事實也是如此,喝酒助興,也是愉悅開懷之時,自然笑靨盈然。「靨」字由於書寫複雜,表達呆板,且沒有「酒窩」一詞來的生動,所以「笑靨」一詞被冷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由來
宋朝高宗皇帝臨幸張俊府,在當晚的御膳菜單中就有「笑靨兒」:「晚食五十分各件:二色蠒兒、肚子羹、笑靨兒、小頭羹飯、脯臘、雞臘、鴨臘等如此。」這是「笑靨兒」首次在中國皇帝的御膳中出現。細心的讀者也一定會發現「小頭羹飯」為何物?何為「小頭」?何為「羹飯」?其中大有說道。博主將會在後續發表的博文中,將研究成果詳細介紹。
當我們在研究中國飲食文化中,你會發現,越是神秘和稀奇古怪的東西,到頭破解出來就都是些最普通的東西,也是民間最為廣泛傳承的東西。中國的宋代御膳,說白了就是東南西北的大雜燴,唯一的特點就是選料講究,就是我們現在指責的浪費。古代貴族統治階級用超常的浪費行為,藉以表現榮華富貴,刻意將高貴與貧賤得以區分,這種行為,按現代人的評判:愚蠢。就拿宋代美食蝤蛑簽來說,御廚只用梭子蟹的兩個大螯里的肉,你想這一道菜里要用多少只梭子蟹啊!一次御宴要用掉多少食材,而梭子蟹的其它部分就全部扔掉,這種浪費是驚人的。
中國歷代宮廷都把御膳搞的很神秘,就是因為統治階級怕窮奢極欲的生活大白於天下,怕引發老百姓的反感和憤怒。這和現今的貪官污吏一樣,最怕的是私有財產公示和職權範圍內的資金使用公示。宮廷的司膳內人屬於管理御膳的官員,撰寫一本御廚內部食譜《玉食批》,由於保密工作沒有做好,這數紙《玉食批》流傳到了民間。這才讓我們有幸一睹宮廷的日常腐敗。
「笑靨兒」在宋代究竟是何美食,由於文人與庖廚有一段表達距離,宋代文學家孟元老在南渡後,所著《東京夢華錄》中,也沒有把「笑靨兒」交待清楚:「油麵糖蜜造為笑靨兒,謂之果食……」「笑靨兒」為甜食是沒有爭議的。如果把「油麵糖蜜造」都稱為「笑靨兒」未免有點牽強。
在山東老家,那時窮,看到人們走親戚的籃子紅布蓋下,就只有兩樣東西:饅頭和果子。一份果子好像一毛五分錢,裡面有造型各異的「果子」,這「果子」就是宋代文學家孟元老稱之為的「果食」。
「笑靨兒」有特定的所指,也就是有一定的造型規範。好吃、製作簡單是美食代代相傳的基本要素。「笑靨兒」的名稱沒有流傳下來,而它的製作工藝和造型,卻毫不走樣地保留至今。「笑靨兒」的代名詞就是我們當今耳熟能詳的甜點「開口笑!」
時代賦予了某些事物新名詞,就像「給力」充斥着我們所能表達形式的任何角落。在超市的點心展示攤位流連,以至營業員以為我是價格密探。看着琳琅滿目的點心品種,靜氣凝神,我仿佛在與古人交流和對話。同時我也想到歐洲的文藝復興,而中國人對藝術的審美情趣早已擴展到美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