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筆筒蕨學名節節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又名節節木賊,木賊科中小型植物。根莖直立,橫走或斜升,黑棕色,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綠色,常形成簇生狀,主枝有脊5-14條,脊的背部弧形,鞘筒狹長達1厘米,下部灰綠色,上部灰棕色,鞘齒5-12枚,三角形,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側枝較硬,圓柱狀,有脊5-8條,鞘齒5-8個,披針形,革質但邊緣膜質,上部棕色,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狀或橢圓形,頂端有小尖突,無柄。節節草適應性強,喜涼爽較乾燥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長,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節節草產於我國,日本、朝鮮半島、喜馬拉雅(印度等)、蒙古、俄羅斯、非洲、歐洲、北美洲也有分布。節節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鹼含量豐富,為中國提制麻黃鹼的主要植物。節節草株形特別,莖枝綠色,四季常青,可栽培供園林觀賞,用作地被或固沙植物[1]。
主要價值
節節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鹼含量豐富,僅次於木賊麻黃。木質莖少,易加工提煉;由於常生於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處,故易於採收,因此在藥用上所用的數量往往較木賊麻黃為多,為中國提制麻黃鹼的主要植物。
節節草株形特別,與蕨類植物的木賊和被子植物的木麻黃相似,莖枝綠色,四季常青,可栽培供園林觀賞,用作地被或固沙植物,各地植物園中多有引種栽培。
分布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海拔100-3300米。日本、朝鮮半島、喜馬拉雅(印度等)、蒙古、俄羅斯、非洲、歐洲、北美洲有分布。
生長環境
節節草適應性強,習見于山坡、平原、乾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處[2],常組成大面積的單純群落。喜涼爽較乾燥氣候,耐嚴寒,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質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長,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
視頻
節節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節節草的作用和用途有哪些?,花語谷,2016-10-23
- ↑ 農業技術:節節草的栽培管理及採收技術 ,搜狐,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