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笙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笙詩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南陔》,「白華之什」中的《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六篇的合稱。這六篇詩都僅有篇名而無文辭。宋朱熹於集傳中稱這六首詩為「笙詩」。也稱「六笙詩」。

至於為什麼有目無辭,一種看法是本就「無辭」,一種看法是「亡佚」。

笙詩由來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中的《南陔》﹑《白華》﹑《華黍》,「南有嘉魚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儀》六篇的合稱。這六篇詩都僅有篇名而無文辭。《釋文》中認為:「蓋武王之時,周公制禮,用為樂章,吹笙以播其曲。」故稱之謂「笙詩」,亦稱「六笙詩」。

笙詩的史料

毛詩序》在《南陔》、《白華》、《華黍》下面說:「《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絮白也以;《華黍》,時和歲豐宜粱彼也,有其義,而無其辭。」又在《由庚》、《祟丘》、《由儀》三篇下面說:「《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祟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義,而亡其辭。」

《鄭箋》談及亡逸的原因,說這六首詩.鄉飲酒燕禮用焉」,「孔子論《詩》,《雅》、《頌》各得其所,時俱在耳」,「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其義則輿眾篇之義合編,故存」。鄭玄認為"笙詩"亡於戰國及秦之世,實際是為了解釋《毛詩序》"有其義而亡其辭"所作的一種推測。"

《經典釋文》卷六也說「《毛氏訓傳》各引序冠其篇首,故序存而詩亡。」《毛詩正義》卷九之四則指出這六首詩雖亡其辭,但保存篇目,「必是詩有此字,不可以意言也」。

而從漢代四家《詩》來源看,四家《詩》皆得自"諷誦",三家《詩》卻無"笙詩"。《詩經》在秦焚書前傳播廣泛,卻沒有徵引六"笙詩"之辭的資料。"笙詩"加入《詩經》應在劉歆《七略》成書之後。

詩·小雅·魚麗》宋朱熹集傳:「按《儀禮·鄉飲酒》及《燕禮》,前樂既畢,皆閒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儀》。閒,代也。言一歌一吹也。然則此六者,蓋一時之詩,而皆為燕饗賓客上下通用之樂。」 「笙詩」之稱,可能源於它們用笙演奏,本就「有聲無辭」,屬於「過門曲」之類。

故「笙詩」即《詩經》中六篇有目無辭者,至於為什麼有目無辭,一種看法是本就「無辭」,一種看法是「亡佚」。[1]

參考文獻

  1. 笙詩,搜狗202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