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六病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第六病室》這部嚴峻深沉、震撼人心的小說無疑是作家契訶夫一生所寫的最富反抗精神的作品之一,它揭露了沙皇俄國像監獄一般陰森可怕,批判了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

瀰漫着污濁空氣的第六病室,與其說是病房,還不如說是監獄。陰森的鐵窗、殘酷的毒打,這就是病人的「待遇」。這些不幸的「瘋子」,其實就是囚徒,他們都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受壓迫受侮辱受欺凌的人們。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一個姓格羅莫夫的病人,似乎頭腦很清醒,而且很有見地,他是病人?還是受迫害的囚犯?讀者不禁產生這種疑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主持這家醫院的善良正直的拉京醫生也被當作瘋子抓了起來,關在這裡。這真是驚心動魄的悲劇。契訶夫正是以這樣犀利的筆觸,通過兩個知識分子的悲劇,以極大的憤慨,高度概括地描繪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現實,深刻地揭露了專制統治的罪惡。


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着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裡,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在這裡,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結局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着,受着折磨,專制仍在延續。儘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鬱低沉的調子。


這是一篇悲劇性的作品。骯髒的病房,破敗的環境,爾虞我詐的醫護人員,這一切因素使第六病房成為可怖的監獄。其實,這正是沙皇俄國的一個縮影。象徵沙俄軍警的看門人尼基塔,用暴力解決一切問題而自以為在維護「秩序」,表明這個「不道德,並且對住院者的健康高度有害的機構」正是沙俄帝國和一切黑暗專制的象徵。而院方人員則是帝國官僚的體現。

伊凡德米特里奇是一位優秀的知識分子。他愛憎分明,出身貧寒的他對榮華富貴不感興趣,他嚮往的是高尚的情趣與美德,哲學家一樣的智慧與交談,以及真正公正的社會秩序。社會的渾渾噩噩和達官貴人的腐化生活使他義憤填膺。然而,沒有力量的他又不能改造世界。由於不能無視外界的黑暗卻又無能為力,他對世界的印象完全變成了仇恨與恐懼,於是他選擇了逃避,整日生活在自己虛構的危險中,他終於瘋了。而進入第六病室後,他才真正意識到逃避的無用。他智慧而激進的言辭正是對《第六病室》這個大監獄的反抗,而對拉京醫生的斥責不僅是反抗的一部分,更是告誡他不要步自己後塵。

拉京醫生是個正直的人。醫生的天職和人的良知使他反對第六病房這種陰暗荒唐的存在。可是,懦弱的性格和斯多噶派哲學使他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他對世界的逃避筆法風中的伊凡更甚:她已習慣了在自己虛構的自欺欺人的世界中生存。既然人必有一死,那麼生存就毫無意義;痛苦、嚴寒只是生命體對世界的一種印象,努力克制便自然無事;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會在自然的新陳代謝中存在,人和石頭沒有區別;無論環境多麼黑暗,只要自己內心光明,那麼,無須鬥爭,邪惡會自行消亡,真理將自己來到。自我麻痹使他逃避現實,對醫院的骯髒置若罔聞。而對光明的嚮往使他一次又一次與伊凡暢談。他被關進病房並慘死其中的結局,徹底證明拉京那種第歐根尼幻想的破滅和「勿以暴力抗惡」理念失敗的必然。

在這黑暗的環境下,郵政局長和其他病人依然繼續着他們渾渾噩噩的生活。他們是麻木的國民的代表。正如魯迅筆下的中國大眾一般,他們的愚昧成了黑暗的幫凶,與院方一道形成扼殺主人公的網羅。

在黑暗的現實和世界觀局限的影響下,作者沒有給出一個光明的未來。但伊凡和拉京遭打時憤怒的吼叫,其實正是這座監獄毀滅的徵兆。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醜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醜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

內容預覽

第六病室一在醫院的後院裡有一座不大的偏屋,四周長着密密麻麻的牛蒡、蕁麻和野生的大麻。這房子的鐵皮屋頂已經生鏽,煙囪塌了半截,門前的台階早已腐朽,長出草來,牆上的灰漿只留下斑駁的殘跡。偏屋的正面對着醫院,後面朝向田野;一道帶釘子的灰色圍牆把偏屋和田野隔開。這些尖端朝上的釘子、圍牆和偏屋本身,無不顯得陰森可怕,只有我們的醫院和監獄才會有這種特殊的外觀。如果您不怕被蕁麻螫痛,那您就沿着一條通向偏屋的羊腸小道走去,讓我們看一看裡面的情景。打開第一道門,我們來到了外室。這裡的牆下和爐子旁邊扔着一堆堆醫院裡的破爛。床墊啦,破舊的病人服啦,長褲啦,藍白條紋的襯衫啦,毫無用處的破鞋啦——所有這些皺皺巴巴的破爛混雜在一起,胡亂堆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