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 | |
---|---|
奧斯卡獎盃 |
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1]頒發於1965年4月5日在美國加州,聖莫尼卡公民大禮堂引(Santa Monica Civic Auditorium)舉行。主持人: 鮑勃·霍普(Bob Hope)
目錄
關於奧斯卡金像獎
自第一屆以來,除1930年和1933年以外,奧斯卡金像獎都是每年舉行一次。規定每年3月左右對上一年度的影片和演職員進行評獎。評選和頒發獎由學院組織專門的管理委員會主持。一年一度的奧斯卡頒獎儀式始終是美國好萊塢的一個盛大節日。世界好多國家都通過電視台轉播大會盛況。
獎項分布
頒發的獎項有23個,其中除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之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等等。此外,還有給那些在 電影界做出巨大成績的老演員 和老電影工作者的"特別獎"和一定數量的補充獎。 直到1931年,有個新來的學院女秘書看到這尊銅像,驚呼使她想起了叔叔奧斯卡,一位記者立即把她的話報道出去。從此,人們便把這個人像稱為"奧斯卡"。奧斯卡金像獎也因此得名。
獎盃設計
奧斯卡金像由學院早期成員之一賽德里克-吉本斯設計。他在一次宴會上,在桌布上描繪出了金像的草圖,並最終由洛杉磯著名藝術家喬治-斯坦利雕刻而成。第一尊金像於1929年5月16日頒發。每尊金像均為合金鑄成,再鍍以24K純金。金像高13.5英寸(約34.3厘米),重8.5磅(約3.8公斤),造型為一名手拄長劍的武士站在電影膠片盤上,片盤上的五條輪輻象徵着學院最初的五個部分:演員、導演、製作人、技師和劇作者。所有的金像均由芝加哥R.S.歐文斯公司鑄造。奧斯卡獎這個別稱從何而來已無法考證,最普遍的說法是學院圖書館館員、後任學院執行主管的瑪格麗特-哈里克(Margaret)1931年時曾說這尊金像很像她的奧斯卡叔叔,於是記者和學院的成員們開始以這個名字稱呼它。1934年,華特·迪士尼在領獎時引用了這個名字,由此奧斯卡獎這一別稱日漸被人們所熟悉。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直到1939年才開始正式使用這個名字。
頒獎會場
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位於好萊塢大道 (Hollywood Blvd.)上,2001年11月9日啟用,是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的舉行地點,在2002年開始成為奧斯卡的永久頒獎地。
柯達劇院,可容納3,400名觀眾,設有全美國一個最大的舞台,有120呎寬,75呎深。舞台後的記者室可容納多達1,500名記者。劇院由柯達公司贊助7500萬美元建成,並獲此冠名權。
劇院現由洛杉磯市擁有,並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向市政府租用,以舉行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柯達劇院的入口擺放有柱裝飾,展示自1928年至今所有奧斯卡金像獎得獎人的名字,亦預留位置予未來的得獎人。
在其他時間,柯達劇院則供舉辦演唱會等表演,及其他種類的頒獎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 | 舉辦時間 | 1965年4月5日 |
---|---|---|---|
最佳影片 | 窈窕淑女 | 最佳導演 | 喬治.順柯 |
地點: | 美國加州,聖莫尼卡公民大禮堂(Santa Monica Civic Auditorium) | 主持人: | 鮑勃·霍普(Bob Hope) |
獲獎名單
獎項 | 獲獎人及作品 |
---|---|
最佳影片 | 《窈窕淑女》 |
最佳男主角 | 雷克斯·哈里森《窈窕淑女》 |
最佳女主角 | 朱莉·安德魯絲《瑪麗·波賓絲》 |
最佳男配角 | 彼得·烏斯汀諾夫《托卡比》 |
最佳女配角 | 萊拉·凱德洛娃《希臘人左巴》 |
最佳導演 | 喬治·順柯《窈窕淑女》 |
最佳原創劇本 | S.H.巴內特,彼得·斯通,弗朗克·塔洛夫《古斯神父》 |
最佳改編劇本 | 愛德華·安哈爾特《繩環》 |
最佳攝影(彩色) | 哈里·斯特拉德林《窈窕淑女》 |
最佳攝影(黑白) | 沃爾特.拉薩利《希臘人左巴》 |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黑白) | 瓦西利斯·福托普洛斯《希臘人左巴》 |
最佳藝術指導 / 道具布景(彩色) | 吉恩·艾倫,塞西爾.比頓·喬治.詹姆斯·霍普金斯《窈窕淑女》 |
最佳服裝(黑白) | 金蘿西·瓊金斯《晰蜴之夜》 |
最佳服裝(彩色) | 塞西爾·比頓《窈窕淑女》 |
最佳音響 | 喬治·格羅夫斯《窈窕淑女》 |
最佳音效 | 諾曼·旺斯特爾《金手指》 |
最佳電影剪輯 | 科頓·沃伯頓《瑪麗.波賓絲》 |
最佳特技效果 | 彼得·艾倫肖,漢米爾頓·勒斯克,尤斯塔斯·萊西特《瑪麗.波賓絲》 |
最佳音樂(歌曲) | 理查德·謝曼,羅伯特·謝曼《瑪麗·波賓絲》插曲"歡樂滿人間" |
最佳音樂(作曲) | 理查德·謝曼,羅伯特·謝曼《瑪麗·波賓絲》插曲"歡樂滿人間" |
最佳音樂(配樂) | 安德烈·普雷文《窈窕淑女》 |
最佳動畫短片 | 《名流菲恩克》 |
最佳真人短片 | 《卡薩爾斯指揮:1964年》 |
最佳紀錄短片 | 《來自小石城的幾個人》 |
最佳紀錄長片 | 《雅克一伊夫斯·庫斯圖沒有太陽的世界》 |
特別獎項 | 終身成就獎:授予在《勞博士的七個臉譜》一片中有卓越化裝成就的威廉·塔特爾 |
最佳外國語片 | 《昨天、今天和明天》(意大利) |
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金像獎座)
授予設想並完善彩色移動畫面合成攝影技術的彼得羅·弗拉霍期,沃茲沃思·普爾,尤·布·伊沃克斯
二等獎(獎章)
授予開發一種10:1的攝影可變焦距鏡頭的皮埃爾·安吉怒克斯
授予設計並開發一種多用途的35毫米自動合成彩色印片機的聯合電影公司的有關人員:西德尼·索洛,愛德華·理查德,卡爾·豪奇,喬布·桑德森
三等獎(獎狀)
授予卡羅特蘭工業公司的米爾頓·福曼,理查德·格利克曼,丹尼爾·皮爾曼
授予斯圖爾特電影銀幕公司
授予安東尼·帕格利亞和20世紀福斯公司製片廠機械效果部
授予聯合電影工業公司的愛德華·賴華德(兩張獎狀),卡爾·豪奇(兩張獎狀),倫納德·索科羅
授予設計一種用直升飛機拍攝系統的納爾遜·泰勒
提名名單
獎項 | 提名人及作品 |
---|---|
最佳影片 | 《窈窕淑女》傑克·L·華納、《雄霸天下》哈爾·B·瓦利斯、《奇愛博士》斯坦利·庫布里克、《歡樂滿人間》華特·迪士尼、Bill Walsh、《希臘人佐巴》邁克爾·柯楊尼斯 |
最佳男主角 | 雷克斯·哈里森《窈窕淑女》、理查德·伯頓《雄霸天下》、彼德·奧圖《雄霸天下》、安東尼·奎恩《希臘人佐巴》、彼得·塞勒斯《奇愛博士》 |
最佳女主角 | 朱麗·安德魯斯《歡樂滿人間》、安妮·班克羅夫特《太太的苦悶》、索菲婭·羅蘭《意大利式結婚》、黛比·雷諾斯《瓊樓飛燕》、金·斯坦利《雨天迎神會》 |
最佳男配角 | 彼德·烏斯蒂諾夫《通天大盜》、約翰·吉爾古德《雄霸天下》、斯坦利·霍洛維《窈窕淑女》、艾德蒙·奧布萊恩《五月中七天》、Lee Tracy《華府風雲》 |
最佳女配角 | 麗拉·柯卓娃《希臘人佐巴》、格拉黛絲·庫珀《窈窕淑女》、伊迪斯·伊萬斯《寂寞庭院恩怨深》、格雷森·豪爾《巫山風雨夜》、阿格妮絲·摩爾海德《最毒婦人心》 |
最佳導演 | 喬治·庫克《窈窕淑女》、邁克爾·柯楊尼斯《希臘人佐巴》、彼得·格林威爾《雄霸天下》、斯坦利·庫布里克《奇愛博士》、羅伯特·斯蒂文森《歡樂滿人間》 |
最佳原創劇本 | 《呆鵝爸爸》S.H. Barnett(story),Peter Stone(screenplay),Frank Tarloff(screenplay)、《一夜狂歡》Alun Owen、《天倫淚》Orville H. Hampton(screenplay/story),Raphael Hayes(screenplay)、《同流者》艾根諾爾·因克魯西、富里奧·斯卡派利、馬里奧·莫尼切利、《里奧追蹤》讓-保羅·拉佩紐、亞莉安·莫努虛金、Daniel Boulanger、菲利普·德·普勞加 |
最佳改編劇本 | 《雄霸天下》Edward Anhalt、《奇愛博士》斯坦利·庫布里克、彼得·喬治、特里·索澤恩、《歡樂滿人間》Bill Walsh,Don DaGradi、《窈窕淑女》艾倫·傑伊·勒納、《希臘人佐巴》邁克爾·柯楊尼斯 |
最佳攝影(彩色) | 《窈窕淑女》Harry Stradling Sr.、《雄霸天下》傑弗里·安斯沃思、《安邦定國志》William H. Clothier、《歡樂滿人間》Edward Colman、《瓊樓飛燕》丹尼爾·法普 |
最佳攝影(黑白) | 《希臘人佐巴》沃爾特·拉薩利、《丁副官》Philip H. Lathrop、《空難追蹤案》Milton R. Krasner、《最毒婦人心》Joseph F. Biroc、《巫山風雨夜》蓋布瑞·費加洛 |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希臘人佐巴》Vassilis Photopoulos、《丁副官》George W. Davis,Hans Peters,艾略特·斯科特,Henry Grace,Robert R. Benton、《最毒婦人心》William Glasgow,Raphael Bretton、《巫山風雨夜》Stephen B. Grimes、《五月中七天》Cary Odell,Edward G. Boyle |
最佳藝術指導(彩色) | 《窈窕淑女》Gene Allen,塞西爾·比頓,George James Hopkins、《雄霸天下》ohn Bryan,Maurice Carter,Patrick McLoughlin,Robert Cartwright、《歡樂滿人間》Carroll Clark,William H. Tuntke,Emile Kuri,Hal Gausman、《瓊樓飛燕》George W. Davis,E. Preston Ames,Henry Grace,Hugh Hunt、《傻女十八變》Jack Martin Smith,Ted Haworth,Walter Scott,Stuart A. Reiss |
最佳服裝設計(黑白) | 《巫山風雨夜》Dorothy Jeakins、《屋不是家》伊迪絲·海德、《最毒婦人心》Norma Koch、《Kisses for My President》Howard Shoup、《貴婦怨》René Hubert |
最佳服裝設計(彩色) | 《窈窕淑女》塞西爾·比頓、《雄霸天下》Margaret Furse、《歡樂滿人間》托尼·沃爾頓、《瓊樓飛燕》Morton Haack、《傻女十八變》伊迪絲·海德、Moss Mabry |
最佳音響 | 《窈窕淑女》George Groves(Warner Bros. SSD)、《雄霸天下》John Cox(Shepperton SSD)、《呆鵝爸爸》Waldon O. Watson(Universal City SSD)、《歡樂滿人間》Robert O. Cook(Walt Disney SSD)、《瓊樓飛燕》Franklin Milton(M-G-M SSD) |
最佳電影剪輯 | 《歡樂滿人間》Cotton Warburton、《雄霸天下》安妮·考特斯、《呆鵝爸爸》Ted J. Kent《最毒婦人心》Michael Luciano、《窈窕淑女》William H. Ziegler |
最佳聲效 | 《金手指》Norman Wanstall、《The Lively Set》Robert L. Bratton |
最佳視覺效果 | 《歡樂滿人間》Peter Ellenshaw,漢密爾頓·盧斯科,Eustace Lycett、《7 Faces of Dr. Lao》Jim Danforth |
最佳原創歌曲 | 《歡樂滿人間》理查德·謝爾曼,Robert B. Sherman、For the song "Chim Chim Cher-ee"、《親愛的》亨利·曼西尼(music),Jay Livingston(lyrics),Ray Evans、For the song "Dear Heart"、《最毒婦人心》Frank De Vol(music),Mack David(lyrics)、For the song "Hush...Hush, Sweet Charlotte"
《羅賓七俠》Jimmy Van Heusen(music),薩米·卡恩(lyrics)、For the song "My Kind of Town"、《愛去向何方》Jimmy Van Heusen(music),薩米·卡恩(lyrics)、For the song "Where Love Has Gone" |
最佳原創配樂 | 《歡樂滿人間》理查德·謝爾曼,Robert B. Sherman、《雄霸天下》Laurence Rosenthal、《粉紅豹》亨利·曼西尼、《最毒婦人心》Frank De Vol、《羅馬帝國之衰落》迪米特里·迪奧姆金 |
最佳改編配樂 | 《窈窕淑女》安德列·普列文、《一夜狂歡》喬治·馬丁、《歡樂滿人間》Irwin Kostal、《羅賓七俠》Nelson Riddle、《瓊樓飛燕》Robert Armbruster,利奧·阿諾,Jack Elliott,Jack Hayes,Calvin Jackson,Leo Shuken |
最佳真人短片 | 《Casals Conducts: 1964》Edward Schreiber、《救命!我的雪人在熔化》Carson Davidson、《The Legend of Jimmy Blue Eyes》羅伯特·克洛斯 |
最佳動畫短片 | 《粉紅色的芬克》David H. DePatie,福瑞茲·弗里倫、《聖誕爆竹》、《如何避免交友》William L. Snyder、《Here's Nudnik》William L. Snyder |
最佳紀錄短片 | 《Nine from Little Rock》Guggenheim Productions、《戒掉習慣》Henry Jacobs,約翰·科蒂、《Children Without》Guggenheim Productions、《Eskimo Artist: Kenojuak》、《世上140天》Geoffrey Scott,Oxley Hughan |
最佳紀錄長片 | 《海底世界》雅克-伊夫·古斯多、《最美的時光》Jack Levin(as Jack Le Vien)、《十一月的四天》梅爾·斯圖亞特、《Alleman》Bert Haanstra、《Over There, 1914-18》Jean Aurel |
最佳外語片 | 《昨天今天明天》維托里奧·德·西卡(意大利)、《烏鴉居民區》波·維德伯格(瑞典)、《薩利赫》埃夫萊姆·吉辛(以色列)、《瑟堡的雨傘》雅克·德米(法國)、《砂之女》敕使河原宏(日本) |
最佳影片
《窈窕淑女》[2](My Fair Lady)改編自蕭伯納的戲劇劇作《賣花女》(Pygmalion),該影片由華納兄弟影業於1964年出品,喬治·庫克執導,奧黛麗·赫本、雷克斯·哈里森、傑瑞米·布雷特等主演。
影片講述下層階級賣花女(赫本飾)被中產階層語言學教授Higgins改造成優雅貴婦的故事,從頭至尾洋溢着幽默和雅趣,片中有大量經典歌曲,奧黛麗·赫本的表演令影片閃耀特別的光彩。
影片於1964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劇情
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養活自己補貼父親。一天,伊莉莎低俗的口音引起了語言學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誇口只要經過他的訓練,賣花女也可以成為貴夫人。伊莉莎覺得教授說的話對她是一個機會,就主動上門要求教授訓練她,並付學費。被嘲弄後,教授的朋友皮克林(為了成全伊莉莎)和他打賭,如果讓伊莉莎以貴夫人的身份出席六個月後將舉辦的大使遊園會而不被人識破真相,那麼皮克林願意承擔一切試驗費用和伊莉莎的學費,這激起了教授的鬥志,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戰。他是不甘示弱的,他從最基本的字母發音開始教起。希金斯是個精力旺盛和講究科學的學者,對每一件感興趣的事都能廢寢忘食。他胸懷坦蕩、絲毫不懷任何惡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樣,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對伊莉莎嚴加訓練。
有一次,希金斯帶伊莉莎去參加母親的家宴時,年輕的紳士弗雷迪被伊莉莎的美貌和談吐自若的神情深深打動,一見傾心,竟然絲毫也認不出她就是曾經在雨中向他叫賣的骯髒的賣花姑娘。希金斯已經40多歲,還未結婚,他從來看不上年輕姑娘,可在生活上竟然離不開伊莉莎了。他的衣服飲食和約會安排,全憑伊莉莎照料……
角色介紹
奧黛麗·赫本飾演伊莉莎·杜利特爾
伊莉莎·杜利特爾,長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但出身寒微,家境貧寒。她每天到街頭叫賣鮮花,賺點錢養活自己補貼父親。
雷克斯·哈里森飾演希金斯
語言學家,被伊莉莎·杜利特爾的聲音注意,和朋友打賭要讓伊莉莎·杜利特爾說一口流利的語言,參加舞會。他胸懷坦蕩、絲毫不懷任何惡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樣,毫不顧及他人的感情,對伊莉莎嚴加訓練。
傑瑞米·布雷特飾演弗雷迪
貴族青年,被伊莉莎的美貌和談吐自若的神情深深打動,一見傾心,竟然絲毫也認不出她就是曾經在雨中向他叫賣的骯髒的賣花姑娘。在馬場見過後追求不成,他便每天晚上幾乎都來到伊莉莎窗下徘徊,默默地關注着伊莉莎,伊莉莎為他的痴心感動,後來還是沒有走到一起。
影片評價
根據大文豪蕭伯納同名戲劇改編的《窈窕淑女》是當年度好萊塢的頭號話題。同名音樂劇早已在百老匯引起巨大轟動,而電影版不僅有巨星赫本和傳奇導演喬治·庫克加盟,同時超過千萬美元的製作費用也為當時所罕見。《窈窕淑女》是聽覺的盛宴,同名音樂劇為其提供了優秀的資源;電影同時是視覺的盛宴,為赫本量身打造的多個造型都成為經典,而片中多個上流社會社交活動場景中動輒數百人身着風格獨特的錦衣華服的場面也是流光溢彩,令人嘆為觀止。(新浪網評)
該片中飾演賣花女的是銀幕上永遠的淑女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她典雅清純的形象是如此地深入人心,以致於當你看到劇中的她操着一口帶着濃重口音的英語在菜市場中翻撿滾爬時,一方面會佩服她的演技,一方面也會有些於心不忍,甚至覺得她多少缺少一些粗俗世故的村姑風格。本片從演員的配合、舞蹈的展示到布景、服裝的設計無不具備一流的水準。(搜狐娛樂評)
最佳男演員
雷克斯·哈里森[3](Rex Harrison,1908年3月5日-1990年6月2日),英國影、劇雙棲明星。1930年登上舞台和銀幕,1936年開始在紐約百老匯演出。他主演的2部舞台劇 《甜蘆薈》、《不掉淚的法國人》以其黑領帶喜劇風格在英、美引起轟動。二戰中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1945年移居好萊塢,因出演舞台劇《My Fair Lady》中希金斯教授一角獲得1957年托尼獎。因出演華納兄弟影片《窈窕淑女》(1964)成為1964年奧斯卡影帝 。
演藝經歷
英國電影演員,1908年出生在英格蘭的蘭開夏哈伊頓。少年時代他的名字叫雷金納德·卡瑞·哈里森(Carey Harrison),後來他得知Rex在拉丁語中有"國王"的意思,才改名叫做雷克斯·哈里森。
16歲時他開始在劇場工作,第一次是在利物浦劇場,雖然工作不怎麼起眼,但卻是他踏入演藝圈的第一步。命運對雷克斯還算客氣,1930年他就開始在倫敦西區的舞台上露面,同年登上銀幕,1936年第一次在百老匯演出《甜蜜的阿爾尼斯》,以後多次在百老匯演出。1937年他在倫敦主演舞台劇《沒有眼淚的法國人》(French Without Tears),是他演藝事業的真正突破點,不久他就被稱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輕喜劇演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加入英國皇家空軍,任中尉飛行員,使他蒸蒸日上的舞台和銀幕生涯一度中斷。戰後他在1945年的英國影片《生氣勃勃》和《浪子回頭》中再次獲得成功。1946年進入好萊塢,在影片《安娜與暹羅王》(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中的國王一角,讓雷克斯在國際影壇上名聲大振。50年代中期,在百老匯《窈窕淑女》一劇中以其卓越的才華塑造了亨利·希金斯教授這一堪稱藝術典範的形象,從而使他的聲譽在大西洋兩岸都達到了頂峰。1964年,在同名影片中再次扮演這一角色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這位漂亮迷人,厭倦享樂的演員先後六次結婚,六位妻子依次是瑪喬麗·托馬斯、女演員莉莉·帕爾默、女演員凱·肯德爾、女演員雷切爾·羅伯茨、演員理查德·哈里斯的前妻伊麗莎白·哈里斯、默西爾·廷克。另外有說法,他與好萊塢女演員卡羅爾·蘭迪斯的自殺有關。因此,一些報刊的閒話欄中戲稱他為"小白臉雷克斯" 。
主要作品
《 "Broadway: The American Musical" 》 (2004)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Ça c'est l'amour 》 (2003)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Cleopatra: The Film That Changed Hollywood 》 (2001)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 Cleopatra: The Film That Changed Hollywood 》 (2001)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 "Omnibus" My Fair Lady: Loverly 》 (2001)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 Twentieth Century Fox: The Blockbuster Years 》 (2000) ...Dr. John Dolittle (archive footage)
《 Anastasia: The Mystery of Anna 》 (1986) ...Grand Duke Cyril Romanov
《賊山地 Ashanti 》 (1979) ...Brian Walker
《歷劫山河 Fifth Musketeer, The 》 (1979) ...Colbert
《王子與乞丐 Crossed Swords 》 (1978) ...Duke of Norfolk
《 Staircase 》 (1969) ...Charles Dyer
《俏佳人大鬧逍遙宮 Flea in Her Ear, A 》 (1968) ...Victor Chandebisse/Poche
《試情記 Honey Pot, The 》 (1967) ...Cecil Fox
《杜立德醫生 Doctor Dolittle 》 (1967) ...Doctor John Dolittle
《萬世千秋 Agony and the Ecstasy, The 》 (1965) ...Pope Julius II
《黃色香車 Yellow Rolls-Royce, The 》 (1964) ...The Marquess of Frinton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 (1964) ...Professor Henry Higgins
《埃及豔后 Cleopatra 》 (1963) ...Julius Caesar
《 Midnight Lace 》 (1960) ...Anthony 'Tony' Preston
《 Reluctant Debutante, The 》 (1958) ...Jimmy Broadbent
《 King Richard and the Crusaders 》 (1954) ...Saladin
《百老匯大道 Main Street to Broadway 》 (1953) ...Himself
《人生曲 Four Poster, The 》 (1952) ...John Edwards
《瘋狂殺手 Long Dark Hall, The 》 (1951) ...associate producer
《瘋狂殺手 Long Dark Hall, The 》 (1951) ...Arthur Groome
《紅杏出牆 Unfaithfully Yours 》 (1948) ...Sir Alfred De Carter
《寡婦情深結鬼緣/幽靈與未亡人 Ghost and Mrs. Muir, The 》 (1947) ...Capt. Daniel Gregg
《朱門怨 Foxes of Harrow, The 》 (1947) ...Stephen Fox
《安娜與暹羅王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 》 (1946) ...King Mongkut
《歡樂的精靈 Blithe Spirit 》 (1945) ...Charles Condomine
《 Major Barbara 》 (1941) ...Adolphus Cusins
《開往慕尼黑的夜車 Night Train to Munich 》 (1940) ...Gus Bennett
《Sidewalks of London Sidewalks of London 》 (1938) ...Harley Prentiss
《衛城記 Citadel, The 》 (1938) ...Dr. Rennie Lawford
最佳女演員
朱莉·安德魯斯[4](Julie Andrews),1935年10月1日出生於英國薩里郡。英國女演員、歌手、舞蹈家及戲劇導演,兒童讀物作者,聯合國婦女開發基金會的「親善大使」。
12歲時,朱莉安德魯斯在演員父母的指導下登台演唱,13歲就參加倫敦皇家宮廷節目的演出,為伊麗莎白女王、菲利普王子演唱歌曲。後以童星和歌手的身份活躍在倫敦西區。 1954年,首次登台百老匯演出《The Boy Friend》,獲得了世界戲劇獎。 1964年的電影處女作《歡樂滿人間》和1965年的《音樂之聲》,均取得較大成功,前者為她贏得了奧斯卡獎、金球獎、桂冠獎、格萊美獎等,後者則取得了奧斯卡提名、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知名度由此急升。 1964年至1967年間,一系列的電影拍攝使她成為最成功的電影明星,並蟬聯了兩年的好萊塢最賣座的女明星。 20世紀90年代,她的喉嚨便出現異樣,直到1997年開刀割除腫瘤後,朱莉·安德魯斯暫時告別了演唱事業。不成功的腫瘤切除手術導致她的聲帶損壞。2000年至今,英國女王授予朱莉安德魯斯爵士頭銜。BBC評選100位最偉大的英國人,朱莉·安德魯斯排在第59位。芝加哥市長理查·戴利稱朱莉安德魯斯為「演藝界傳奇人物」,並且將11月15日命名為芝加哥市的「朱莉·安德魯斯日」,以表達對她的敬意。2015年《音樂之聲》50周年之際,作為「最佳原創歌曲」的頒獎嘉賓參加奧斯卡盛典。影視成就: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金球獎最佳女主角。音樂成就:2001年歌唱家協會終身成就獎
早年經歷
朱莉·安德魯斯出生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她的家族十分貧困,她的外祖母曾經是一個侍女。1939年父母離婚,各自又成立了家庭。從此朱莉安德魯斯與母親和繼父生活。
1935年出生的朱莉·安德魯斯自小在歌舞表演方面就天賦異稟,早年跟着姑姑學習踢踏舞和芭蕾舞,8歲時,生母和繼父這對音樂人發現女兒的嗓音彪悍,音域可達4個8度,唱得很高的時候,周圍幾公里的狗都跟着她狂吠,便讓她開始專業的聲樂訓練。
演藝經歷
12歲時,朱莉安德魯斯在繼父的介紹下認識了英國著名的戲劇導演瓦爾·帕內爾。後在父母指導下登台演唱。
1957年,22歲的朱莉演出紐約百老匯音樂劇《窈窕淑女》女主角"賣花女伊莉莎·杜利特爾"一角,這部音樂劇在1956年3月15日至1962年9月26日期間在百老匯公演、公演時間長達6年6個月,演出次數達2717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4]。窈窕淑女在之後也在倫敦上演,在1964年又改編為電影,並且之後多次重新上演,被譽為"完美的音樂劇"。朱莉安德魯斯也憑藉在《窈窕淑女》中的精彩演出獲得托尼獎的提名。
1964年,29歲的朱莉安德魯斯出演《歡樂滿人間》(MaryPoppins)在劇中扮演一個仙女保姆。朱莉·安德魯斯憑藉此片獲得第22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第37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影片不僅歌曲非常出色,而且特技也屬一流,尤其是真人跟動畫共舞的段落在當時達到新的境界。本片還創造了一個英語中最長的單詞: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6]。2004年被搬上百老匯舞台。
1965年,30歲的朱莉·安德魯斯出演一部改編自瑪麗亞·馮·崔普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的戲劇作品《音樂之聲》,在劇中朱莉扮演一個修女Maria。
2001年,息影多年的朱莉出演迪斯尼公司《公主日記》系列電影皇后奶奶ClarisseRenaldi一角。
2004年,為《怪物史萊克》第二部、第三部配音。
2010年,為《卑鄙的我》配音男主角Gru的媽媽。 同年出演20世紀福克斯公司電影《牙仙女》。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朱莉·安德魯斯母親芭芭拉·莫里斯(Babara Morris)是舞台劇演員, 父親愛德華·泰德·威爾士(Edward C. "Ted" Wells)是金屬和木工藝導師。後在其自傳中披露自己是母親婚外情所生的孩子。
女兒是兒童讀物作者艾瑪·沃爾頓(Emma Walton)。熱心公益的朱莉在1974年和1975年分別收養剛剛出生的越南孤兒艾美·愛德華茲(Amy Edwards)和喬安娜·愛德華茲(Joanna Edwards)。
感情生活
1959年5月,23歲的朱莉·安德魯斯嫁給了青梅竹馬的男友托尼·沃爾頓。1967年兩人婚姻走到盡頭。
1969年,在拍攝《親愛的莉莉》時,朱莉和導演布萊克·愛德華茲產生感情並結成夫婦。2010年12月15日,布萊克·愛德華茲在加州聖莫尼卡因病逝世,享年88歲。
人物評價
朱莉安德魯斯被稱為"慈愛的女神",她氣質高貴,身段優美,舉手投足之間都彰顯着貴族的氣質。被授予爵士稱號的安德魯斯年輕時憑藉一部《窈窕淑女》成為無數男人心中的女神,而《音樂之聲》的精彩演出更征服了無數女性。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活的挫折,失去了優美的嗓音之後歸於平淡的安德魯斯傾心於兒童慈善事業。(鳳凰網評)
朱莉·安德魯斯是一位充滿氣度、才華、勇氣、優雅和智慧的女性,她創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角色。朱莉一直帶給我的生活正面影響,並繼續影響着一代代人。我相信由與她從事同樣工作的人來把這個獎發給她,有着非凡的意義。(搜狐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