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等產量曲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等產量曲線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等產量曲線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一定產量的某種商品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各種不同組合軌跡。在這條曲線上的點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種組合比例,其中在一條等產量線上的每一種組合比例所能生產的產量都是相等的,即等產量曲線上的每一點都代表能生產一定產量的各種要素的有效組合。因此,要增加某種要素的投入量並保持產量不變,就必須相應地減少另一種要素的投入量。

等產量曲線的特點

①等產量曲線是一條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具有負斜率。它表示增加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減少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只有負斜率的等產量曲線,才表示勞動和資本互相代替是有效率的。

坐標圖上可以有無數條等產量曲線。它們按產量大小順序排列,越接近原點的等產量曲線所代表的產量越少,越遠離原點的等產量曲線所代表的產量越多。

③任何兩條等產量曲線不能相交。

④等產量曲線向原點凸出。它表示隨着一種生產要素每增加一個單位,可以代替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將逐次減少。這一點可由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來解釋。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

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是指,在維持產量不變的前提下,當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不斷增加時,每一單位的這種生產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種生產要素的數量是遞減的。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的主要原因在於:任何一種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間有適當的比例,這意味着要素之間的替代是有限的。以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投入為例,在勞動投入量很少而資本投入量很多的情況下,減少一些資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增加勞動投入量來彌補,以維持原有的產量水平,即勞動對資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勞動投入增加到相當多的數量和資本投入量減少到相當少的數量的情況下,再用勞動去替代資本就將是很困難的了。

等產量曲線是否存在向右上方傾斜(正斜率)

與無差異曲線不同,等產量曲線不能向上傾斜。一般而言,如果廠商所擁有的每種要素投入都增加,它將生產更多的產出水平。而等產量曲線向上傾斜的話,則意味着廠商同時增加兩種要素投入,但是產出水平保持不變。顯然,任何一個理性廠商不會選擇進行這樣的生產。

無差異曲線存在向上傾斜的情況。厭惡品和嗜好品的無差異曲線的斜率是正數。即當消費者增加一單位藥則需要增加一單位的糖來作為補償,以保持消費者的效用與在增加這一單位藥之前的效用水平相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