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筱原一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1925-2006)是對當地後世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之一。在1953年從東京工業大學畢業後,筱原一男在他的母校開始了教學生涯。日本一些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例如伊東豐雄長谷川逸子坂本一成,都曾師從筱原一男。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筱原一男開始了他的住宅設計實踐,探索日本的傳統建築的創新。筱原一男是當時最受人關注的住宅建築家,他試圖把日本傳統空間的原型通過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現代建築中去。他對日本傳統建築空間的研究,實踐在他60-70年代間建造的住宅上,如久我山住宅(House in Kugayama 1954)和白屋(House in White 1966)。 受筱原一男的影響,把獨具的空間魅力與縝密的哲學思辨相結合的建築師稱之"Shinohara School"(筱原學派)或"Episteme School"(知學派) 。

三種原空間和四種樣式: 1964年8月,《日本建築師》刊登了筱原的經典之作"三種原空間"。文章闡明了他正在發展的建築理論基礎,即存在三種類型的"具象實體"空間,包括功能空間(functional space)、裝飾空間(ornamental space)和象徵空間(symbolic space),它們共同作用,構成了建築的基本形式價值。

筱原一男將其自身的作品按照思想的展開歸納為樣式。"第1樣式"是熱衷於日本傳統,並從中提取出"分割/連線"、"正面性"的手法的時期。"第2樣式"則轉向在無機立方體外殼中加入名為"龜裂的空間"的強烈的垂直性空間。"第3樣式"筱原提出了"裸形的事物"。"第4樣式":"激進的混沌"、"現代·之後"、"隨機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