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箭杆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箭杆風
t01344b7024028d8df8.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381565&sid=1460442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箭杆風

漢語拼音:Jiàn Gǎn Fēnɡ
別名:山姜、小發散、行杆、竹節風、九姜連、九龍盤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胃、肺經。無毒
功能:祛風通絡,理氣止痛
主治: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箭杆風,中藥名。為姜科山姜屬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以根狀莖入藥,3~4月採挖,洗淨,曬乾。功能:祛風通絡,理氣止痛。主治: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箭杆風

拼音名:Jiàn Gǎn Fēnɡ

英文名:Rhizome of Dwarf Galangal

別名:山姜、小發散、行杆、竹節風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pinia pumila Hook.f.

出處

出自《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花葉山姜的根莖。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原形態

花葉山姜,多年生草本。根莖平臥。無地上莖。葉2-3片一叢自根莖生出;葉柄長約2cm;葉舌短,2裂;葉鞘紅褐色;葉片橢圓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達15cm,寬約7cm,先端漸尖,基部急尖,上面綠色,葉脈處顏色較深,其他部位較淺,下面淺綠色;兩面均無毛;總狀花序自葉鞘間抽出,苞片遲落;花萼管狀,長1.3-1.5cm,先端具3齒,紫紅色,被短柔毛;花冠白色,管長約1cm,裂片長圓形,鈍,較花冠管稍長,側生退化雄蕊鑽狀,長3-4m;唇瓣卵形,長約1.2cm,先端短2裂,反折,邊緣具粗鋸齒,白色,有紅色脈紋;花葯長5-8mm;花絲長5-10mm;腺體2枚,披針形,長2mm,先端急尖;子房被絹毛。果球形,徑約枚,披針形,長2mm,先端急尖;子房被絹毛。果球形,徑張1cm,先端有長約1cm的花被殘跡。花期4-6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100m的山谷陰濕之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味

味辛;微苦;性溫

歸經

脾;胃經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行氣止痛。主風濕獸痛;腹瀉;胃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鮮品搗敷。

複方

洽產後風痛:箭杆風、過江龍、擯榔鑽、血風藤、血黨、五指牛奶、石菖蒲、小鑽(各適量),煎水熏洗患處。[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山姜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箭杆風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