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與印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篆刻與印章-(100種中國符號-18)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
這種將書法和雕刻相結合併制以印章的藝術,一直在文書畫卷中有著多獨特的魅力,歷代許多文學家、詩人、書畫家都對印章情有獨鍾,許多印人同時也兼工詩書畫,他們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語、詩詞佳句或者俚俗語言作為閒章內容,往往能出奇制勝,饒有情趣和意味。[1]
作為有著近三千七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漢字藝術,篆刻印章文化,在文人雅士或皇貴中早已十分流行,精美又益於把玩,也就不奇怪,為何那麼多人痴迷於它了。[2]
戰國時期,主張合縱的名相蘇秦佩戴過六國相印。近年來,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歷史向前推進了數百年。也就是說,印章在周朝時就有了。
當今,讓篆刻得以傳承的名社,當推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西泠印社了,它有著「百年名社」的美譽。很多印章的愛好者常言,一定得擁有一方西泠印章才不算遺憾。
目錄
印章的種類
印章種類繁多,基本上可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3]
官印
官方所用之印章。歷代官印,各有制度,不僅名稱不同,形狀、大小、印文、紐式也有差異。印章由皇家頒發,代表權力,以區別官階和顯示爵秩。官印一般比私印大,謹嚴穩重,多四方形,有鼻紐。 [4]
私印
官印以外印章之統稱。私印體制複雜,可以從字意,文字安排,製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構成形式上分成各種類別。
古代印章的起源
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5]
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
璽印的起源有說商代,或說殷代。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6]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的狂熱粉,乾隆絕對是其中的一個,據說他的印璽已經達到1800多方。[7]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印文筆畫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
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形狀、內容的圖案。
印章的歷史與鑑定
印章據說源於中國「三代」的制陶(《後漢書·祭祀志》曰:「三皇無文,結繩以治,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然猶未有金玉銀銅之器也。」[8]
隋唐印章的創新
這個時期,簡牘已退出日常生活,紙張的普遍使用,公印不再局限於簡牘上所能取得的狹小平面,邊長從2.3厘米左右(秦漢一寸)猛然增大到5.4厘米左右(約合隋二寸)。由於印體加大,公印不像秦漢時代那樣刊刻職官名而發給官吏本人佩帶,而是轉為發給以官吏為代表的官署,完成了由職官印向官署印的轉變。公印不再佩帶而變為匣裝,置諸衙署。
其次,由於印章不再鈐抑封泥而轉為鈐於紙帛,印泥(一般為紅色)出現了。同樣出於追求醒目的實用目的。
第三,秦漢印主要分鑄、鑿兩種,故所用繆篆平正謹嚴。隋代公印是用薄銅片盤曲成印文再焊於印面上,故又稱蟠條印。
第四,秦漢時代,官印從不署款。從隋代開始,官署印有了刻款的習慣。
唐代公印主要繼承了隋印的特點而發展。出現了新的印章門類鑑藏印和齋館印。唐初印章鈕式從隋代接近漢魏的鼻鈕向宋以後的橛鈕又跨進了一步,鼻鈕升高,鈕穿漸向豎長方形發展。唐代後期印穿已消失,完全演化為橛鈕,如西安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唐「千牛府印」。 [9]
宋代公印的演變
宋初百廢待興,官印一度襲用五代舊印。不久重鑄公印,百官印一律用銅鑄造,大小依官階高低而區別。
北宋早期公印多刻有年款,標明鑄印年月,中期以後,在刻鑿年款的同時,還鑿有兼管頒發鑄造的機構「少府監」的名稱。
靖康元年(1126年)靖康之難後,宋代官員倉皇南渡,印信多有遺失。南宋又重鑄公印,不過在印文前「加『行在』二字,或冠年號以別新舊」。
夏遼金元公印的樣式
這四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和朝代,在公印製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宋朝公印製度的影響,但又創造了自己一些別具一格的特點,在印文上出現了有趣的現象。西夏公印用西夏文,遼、元公印有的用漢文;有的用契丹文或八思巴文,金公印則全用漢文。
明代公印的特點
明代(1368~1644年)皇帝、王府之寶用玉箸篆玉印。這種篆書「筆畫兩頭肥瘦均勻,末不出鋒」,乃「篆書正宗也」(清?陳灃《摹印述》)。[10]
此外,明代內閣印用玉箸文銀印,直鈕,方一寸七分,厚六分;將軍印用柳葉文,平羌、平蠻、征西、鎮朔等將軍印用螭鼎文,皆銀印虎
鈕,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其餘百官印都用九疊文,銅印直鈕,這類印比重最大。如故宮博物院藏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造「朵顏衛都指揮使司之印」。
清朝公印特點
清代百官印等級區分同樣十分嚴格,印章普遍有所增大。其字體有蒙古文楷書、滿文、漢篆等。最常見的是漢滿文對照同時出現在印面上,這也是清公印的一大特點。
其中漢篆中,九疊文不太興盛,出現了玉箸篆、懸針篆、柳葉篆、芝英篆等等。
印章字義分類[11]
姓名字號印
印紋刻人姓名,表字或號。漢人名多一字,其三字印,無「印」字者即字印。字印自唐宋後始以朱文二字為正格,也有于姓下加「氏」字的。現代人也有刻筆名的,也屬此類。
齋館印
古人常為自己的居室,書齋命名,並常以之製成印章。唐李沁有「端居室」一印,約為此類印章的最早者。
書簡印
印文在姓名後加「啟事」,「白事」,「言事」者。今人有「再拜」,「謹封」,「頓首」者。此種印專用於書簡往來。
收藏鑑賞印
此種印多用於鈐蓋書畫文物之用。它興於唐而勝於宋。唐太宗有「貞觀」,玄宗有「開元」,宋徽宗有「宣和」,皆用於御藏書畫。收藏類印多加「收藏」,「珍藏」,「藏書」,「藏畫」,「珍玩」,「密玩」,「圖書」等字樣。鑑賞類多加「鑑賞」,「珍賞」,「清賞」,「心賞」,「過目」,「眼福」等字樣。校訂類印多加「校訂」,「考定」,「審定」,「鑑定」,「甑定」等字樣。
吉語印
印文刻吉祥的語言。如漢印中常見的「大利」,「日利」,「大幸」,「長樂」,「長幸」,「長富」,「宜子孫」,「長康壽」,「永安寧」,「日入千石」,「日利千萬」等,皆屬此類。秦代小璽有作「?疾除,永康休,萬壽寧」。也有在姓名上下附加吉語者,多見於漢代兩面印中。
成語印
屬於閒章之類。印文刻以成語、詩詞,或牢騷、風月、佛道等語,一般鈐蓋在書畫上。成語印盛行於宋元,傳賈似道有「賢者而後樂此」,文嘉有「肇錫余以嘉名」,文彭有「竊比於我老彭」,皆《離騷》中語,令忍忍俊不禁。成語入印是從秦漢吉語印演變而來的,隨一時遊戲,然當求其雋永篤雅,不能信手臆造。
肖形印
也稱「象形印」,「圖案印」,刻有圖案印章的統稱。古代的肖形印,一般刻有人物,動物等的圖象,取材多樣,有龍、鳳、虎、犬、馬、魚、鳥等,以古樸取勝。肖形印多白文,有的純圖畫,有的加有文字,漢印中多有于姓名四周附以龍虎,或「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署押印
也稱「花押印」,系雕刻花寫姓名的所簽之押,使人不易摹仿,因作為取信的憑記。這種印信,始於宋代,一般沒有外框。元代盛行的多為長方形,一般上刻姓氏,下刻八思巴文或花押,又稱「元押」,「元戳」。
白文與朱文
印章分白文(陰刻、陰文)與朱文(陽刻、陽文)兩種。[12]
白文是指印章上的文字凹下去,印出來時文字不被印泥沾色的印章;
朱文是指印章上的文字凸出來,印出來時文字給紅色印泥上了色的印章。
還有一些印章是朱白相間的。
印材料分有
金印、玉印、銀印、銅印、鐵印、象牙印、犀角印、水晶印、石印等。
印材(即印坯)是篆刻藝術最基本的憑藉材料。
宋元以前制印大多用質地較為堅硬的金、銀、銅、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為材料。
元代,王冕始試以花乳石作印。由於花乳石質地細膩溫潤,且容易受刀,一時間成為擅長書畫的文人治印的普遍用料。
到了明代,石質印材越來越被印人廣泛採用。石章質地鬆脆柔糯,易於人刀,加上刀法不同會產生出比其他印材更為豐富的藝術效果,所以深受歷代篆刻家的青睞。此後印壇即以石章作為刻印的主要材料,並一直延續至今。
在歷代治印所選用的石材中,最常見的是青田石、壽山石和昌化石三大類,另外還有被引入印壇不久的內蒙石和東北石。各類石章由於產地不同,其質地、性能和色澤也各不相同,各有特點。一方名貴的石章,不但有其本身的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所以名貴印石的收藏也代不乏人。
青田石產於浙江省青田縣,並因此得名。青田石質細膩溫潤,極易受刀,且刀趣表現力豐富,為篆刻家最愛使用的印材之一。青田石有青、黃、淡紅及青灰等色彩,其中以燈光凍、白果凍、松花凍較名貴,上品封門青最為著名。
今人尚有木質印、塑料印、有機玻璃印等。
印章鑑賞
印章的美學價值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印章的藝術美和印章的材質美。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
印文鑑賞
鑑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徵,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鑑、慢慢欣賞。[13]
書法
篆刻與書法的密切結合,歷來有成就的印藝家對書法都十分重視,「無一訛筆」是保證印文具備鑑賞價值的重要前提。[14]
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印章之所以被歷代知識階層推崇、喜愛,也正是由於他的難能、他的艱澀所帶來的挑戰已經誘惑。垂手可得的東西不具備挑戰性,也沒有誘惑力,更談不上鑑賞價值。而對於鑑賞者來說,識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務。 篆字初看起來,是有點陌生,其實學起來很容易上手,要精通卻很難。篆字是以「形」為中心發展而成,雖然後來已經變為「意象」,但探其本源,總有形的影跡可循,所以篆字從一開始就具備美術性。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和整體布局的方法。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給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蘊不足甚至是冒牌貨。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實、大方、端正,漢印章法大多根基於此,進一步要求自然生動、別饒情趣,這樣才可供協商、玩味。[15]
刀法
古人鑿銅刻玉,力艱功深,其過程較為複雜。佳石極宜受力,一如良紙之受筆墨,鐵筆所行之處,石屑紛披,呈現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線條痕跡具有古拙蒼勁的金石氣息。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沖刀和切刀。沖刀行進爽快,一瀉千里,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切成,一步一個腳印,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勁凝鍊、厚實穩健的氣象。有時兩種刀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16]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台北故宮藏有清朝皇室搜集與製作的歷代銅印1650餘枚、玉石寶章近250件;有國人捐贈與寄存的近現代篆刻名品、竹木牙石角章610多方。時空跨距三千年,琳琅滿目,漪歟盛哉![17]
印章款識除了可作書法碑帖藝術品來鑑賞外,有些款識還具有很高的文學性。
它可以或記事或抒情,或談藝或品味,讀之令人神往,發思古之幽情。
所謂「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不單是指印文,而且也適合款識,兩者都具有金鑄玉琢的微妙感覺,同樣引人入勝,喚起我們不盡的聯想,帶給我們無窮的意味。[18]
參考資料
- ↑ 天天要聞 - 印章知識大全,喜歡印章的朋友,值得品鑒|
- ↑ 人民網- 中國民間藝術:印章
- ↑ 壹讀 - 印章的種類及用印忌諱
- ↑ 三立新聞- 象徵權力!五院官印採-銀製
- ↑ Google 圖書 -金石之光:篆刻藝術與印章碑石
- ↑ 愛經驗-印章的起源在什麼時代?
- ↑ Zi 字媒體 - 乾隆皇帝的隱藏身份竟是蓋章狂
- ↑ 壹讀 - 古代印章是什麼樣的古代各朝的印章特點
- ↑ 中博藝匯 專欄文 九疊文印章的歷史與鑑定
- ↑ getit01 - 印章上的字有什麼講究嗎,為什麼都是篆字讓一般人看不懂?
-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 - 印章形式在標誌設計之應用
- ↑ 微博 - 何謂印章的朱文,何謂白文?
- ↑ 知乎- 篆刻學習:從技法角度的刀法、做印、邊款、鈐蓋看一方印的水平
- ↑ 詞網 - 篆刻印章_篆刻字典_篆刻作品
- ↑ 個人圖書館- 印章章法
- ↑ 篆刻小站 - 明清印章款識中的四大技法,刀法論仿效論和字法論章法論
- ↑ Z字媒體 - 台北故宮院藏璽印
- ↑ 文化世界 - 印章「方寸之間,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