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簸搖隕作蠻溪石(林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簸搖隕作蠻溪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簸搖隕作蠻溪石》中國當代作家林棲的散文。

作品欣賞

簸搖隕作蠻溪石

我反覆端詳摩挲着一方金星石硯,那溫潤細膩的石面,有如嫩滑的雛嬰的肌膚,又如綴滿星子的夜空;那深邃而時發清馨的黝黑,使躁動不安的一顆心靈頓時沉靜下來;我忘懷了肉身的沉重,飛升的魂靈在暢然悠遊,仿佛那浩瀚的太空里,閃爍着無數的明星,令人遐思無盡。

二百九十八年前,蔣深在思州摩挲玩味金星石硯時,竟也突發奇想:「思州古郡近夜郎,每欲持杯呼太白;太白不見見長庚,光凝雲漢垂西極。飛揚跋扈舊精靈,簸搖隕作蠻溪石……」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蔣深受康熙皇帝欽點,從北京武英殿空降到貴州省餘慶任知縣,後因「政聲卓異」升兼思州知府(代理)。在思州,蔣深見到了傳說中的蠻溪硯,而此時,蠻溪硯已經叫作金星硯。蔣深欣喜若狂,揮毫賦詩大加讚賞。蔣深想起李白曾經流放到過思州近旁的夜郎,想起李白也曾用過金星石硯,於是在他眼裡,金星石已經不再是凡間的俗物,而是天上的太白金星所化,金星石硯在他眼裡仿佛就是一方聖物神品。

蔣深(1668-1737),江蘇蘇州人,清代知名詩人、畫家。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於國子監讀書畢業後,以太學生的身份做了大清朝廷武英殿纂修,專門為康熙皇帝校勘書籍。他纂修過《佩文齋書畫譜》,著有《繡谷詩鈔》《雁門餘草》,可謂是詩詞書畫,樣樣在行。按理說,他什麼世面沒有見過,什麼文房四寶沒有用過呢?可他來到思州,見到金星石硯,竟然驚心動魄,激情昂揚,揮動神來之筆,如此縱情地加以讚賞,只能說明,思州的金星石硯的確具有不同凡響的魅力。

蔣深一位叫張子枝的朋友,得知他在金星石硯產地做官,提筆寫信向蔣深索要此硯。蔣深寫道:「張君寄我一尺書,好奇索此攜歸亟。戲言廉石鬱林多,擬借孤舟壓帆席。摩挲便許摘星手,紫端元歙無顏色。吾聞鳳咮與龍尾,坡老獲之等球璧。韻事人傳六百年,風流何必今殊昔。」在這裡,蔣深提到了思州金星石硯的悠久歷史,大約是在唐宋時期,金星硯的美名就已經被人傳揚了。而且,他還將金星石硯與名列四大名硯前兩位的端硯和歙硯相比較,在思州金星石硯面前,這些名硯一個個都變得黯然失色了。蔣深還提到大文毫蘇東坡收藏有著名的鳳咮硯和龍尾硯(歙硯),但他卻將獲得的金星硯,視同珍寶一樣看待。

關於金星石硯的歷史,蔣深的前任知府陸世楷在其詩《答銅仁周衣庵郡伯索金星石》中寫道:「鴝鵒(俗稱八哥)明睛自足珍,何須贗刻傳天寶。」也說明了早在盛唐時期,金星石硯即已名顯於世。陸世楷還在此詩中對金星石硯大加讚揚道:「渾金在璞人不測,點石為星豈易得。山川靈秘偶炫奇,尺璧裁成頻拂拭……水石相涵孕殊質,去滋露液從中出。不必論金並論星,但取惜筆兼惜墨。」不僅高度讚揚了金星石硯的高超品質,還表達了自己對它的異常鍾愛之情。

在蔣深、陸世楷這些外來文人流官的眼裡,思州出產的金星石硯,是聖物,是上天所賜的神品,是世間硯林中,無與倫比的「稀世之寶」。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付梓的《思州府志·山川》記載:「星石潭,府東七里,產石間有金星者,堅潤,可琢為硯。」金星石硯也因石材富含金星(黃鐵礦晶體)而得名。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進士檀萃被選任思州府清溪知縣。檀萃是山西省高平縣人,為官期間,好旅行。他來到思州府城東七里處的星石潭,目睹了金星石硯的生產場景,並寫成日記載入《楚庭稗珠錄》中。他說:「金星石,出思州星石潭中,硯材取之頗難。水洞蝸旋,灣環黯黮,逮於潭底,星光燦爛,倒影反射,洞壁通明,必善沒者腰斧鑿而下,與汨俱入,與齊偕出;又必能如泉客鮫人,水居不畏,寘人之息,機發於踵,而後可任此役矣。」說明星石潭環境險異,金星石深藏於激流溪洞中,採取十分困難,必須要有高超游泳技術的人才能勝任此項工作。那時,為了安全起見,匠人們於星石潭中取石,必先宰殺牛羊牲口,舉行儀式,祭祀河神,以祈求採石平安。這種活動一直流傳至今。

「出而琢之,礱之,礛之,砥之,粗觕外捐,精光內發,如濃雲郁興,中露電影,一線倏欻閃爍,若有若無,此真金星也。工於發墨,貯水不干。」檀萃大意是說,工匠們將從星石潭水底採掘出來的金星石,進行雕琢和打磨後,就會有金光迸發於內,有濃雲勃興於外,還仿佛有熒熒電光不時地閃耀其中,這是真正的金星石硯。這種石硯摸起來細嫩如玉,金光閃閃,實用特點是擅長於發墨,貯水日久不干。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個叫李上舍的人,將一方祖傳的金星石硯贈送給檀萃,此硯「面徑六寸,圓如滿月,而青霞掩蓋,微射金波。匣以沙楠,雕刻古雅。」檀萃愛不釋手,看着眼前的金星硯,有感而發,真情流露道:「簾颸幾淨,時發清馨,稀世之寶也!」

金星硯怎麼就是蠻溪硯呢?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述,沅水流域的巫水(雄溪)、渠水(滿溪)、酉水(酉溪)、舞水(潕溪)、辰水(辰溪)稱為五溪,住在這一帶的土人稱之為蠻民或夷民,俗稱五溪蠻,這一帶的溪流,也一律被稱為蠻溪。思州之地處在舞水與辰水支流間,長期脫離中央管轄,處於土司的野蠻統治中。直到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田氏宣慰司設思州府,將思州蠻夷之地納入了「中土」,朝廷派出流官統治。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思州府下,仍設都坪峨異溪蠻夷長官司、都素蠻夷長官司、黃道溪蠻夷長官司和施溪長官司治理,保留土司管理制度,這些長官司名稱前,都帶有一個「蠻」字,是在表明思州之地的偏遠落後。因此,在歷史上很久一段時期,思州灑溪(今名龍江河)星石潭出產的金星硯也被眾多硯史稱為蠻溪硯。

在如此蠻荒之地,出產金星石硯這樣的「稀世之寶」,才令檀萃大為驚訝。他寫道:「此石生蠻荒溪洞,名不甚著,貴耳者目而陋之。然幸如是,足以自全齊天。令如端、歙騰聲,則百方涸泉,斫削地脈,役鬼疲民,且貽斯邦之辱!」大意是說,金星石硯產於蠻溪,名氣不怎麼大,人們往往重視那些名聲大的東西,而忽視眼前所看見的東西。也許這正是一種幸事吧,星石潭的優美環境才得以很好地保全下來。如果金星石硯真像端硯和歙硯那樣名氣大,當地一定會組織大量民工去開採挖掘石材,星石潭一帶的美景恐怕早已不復存在了。

檀萃的這段論述,再次從側面深刻地反映了金星石硯的珍貴价值,但是由於環境閉塞,名聲小,思州的金星硯「養在深閨人未識」。 [1]

作者簡介

林棲,實名張維軍,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貴州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