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拉·洛赫維茨卡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拉·洛赫維茨卡婭 Mirra Lokhvitskaya (1869年 - 1905年),出生於彼得堡一個貴族家庭,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著名女詩人,擅長於愛情詩,生前就被稱為俄羅斯詩歌的「薩福」。[1]

父姓洛赫維茨卡婭,婚後改姓為吉貝爾,米拉是她的筆名。

1888年,畢業於莫斯科的亞歷山德羅夫學院。

洛赫維茨基家

米拉的父親是一位法學教授和律師,母親是法國人,諳熟歐洲文學,熱愛詩歌。

洛赫維茨基家共有兩個女兒,兩人都給俄羅斯文學增添了不少光彩。大女兒瑪麗婭,筆名米拉,就是被稱作「俄羅斯的薩福」的這位;小女兒娜傑日達,筆名苔菲,曾就讀於莫斯科亞歷山大學院。是一位著名的諷刺作家曾獲得家庭教育。

婚姻

1892年,米拉出嫁後隨夫姓日貝爾,丈夫是俄羅斯化的法國人,是一名不錯的建築師。

她在寫作詩歌時使用筆名「米拉·洛赫維茨卡婭」,愛情是她的創作主題,尚在生前即獲得「俄羅斯薩福」之美譽,她的詩句「這幸福就是甜蜜的情慾」被認為是女詩人的座右銘。

俄羅斯薩福

米拉身上有更多的浪漫主義因子,她多愁善感,喜歡沉溺在自己的幻想中:

「倘若我的幸福是一隻自由的鷹,

……倘若我的幸福是一朵奇異的小花,

……倘若我的幸福是罕見的戒指,

……倘若我的幸福就在你的心中,……」。

或許是由這種幻想力的驅動,米拉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文學活動,照她自己的說法,在「學會拿筆的時候」,已經開始寫詩,「十五歲開始」真正獻身於嚴肅的創作。

1896年,出版了一冊詩集,受到了批評界的一致好評,

1898年,獲得了俄羅斯科學院頒發的普希金獎,這對她的詩歌探索是個不小的鼓勵。此後,她一生都致力於詩歌創作中,並不時地從詩歌中汲取生活的意義。

第五本(最後一本,在她死後出版)詩集《1902-1904年詩選》被俄羅斯科學院追授普希金獎。

米拉·洛赫維茨卡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愛情詩,當時的一位評論家沃隆斯基認為她的詩歌「彷彿是《雅歌》的迴響」,「毫不掩飾地歌頌愛情」,「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靈」。

無疑,這位評論家之所以使用「毫不掩飾」一詞,所依據的不僅是詩人的創作,而且還與她的生活有關。

詩歌風格

在早期詩歌中,她所描寫的愛情是一種輕快明麗的感覺,它們來自於家庭的幸福與母愛的愉悅!

後來,多情善感的女詩人的生活因放蕩慾望的闖入而變得複雜起來,並使她的心靈紛亂不堪。這些心境的寬廣領域給詩歌以幫助,從而使同一主題的詩歌出現不同的變體,看起來不致一模一樣,也為愛情詩賦予了故事情節。

洛赫維茨卡婭的所有詩集都以「詩集」為書名,只能從標註的日期加以驅分;在她的詩中產生了自己風格的浪漫愛情。

表面看,洛赫維茨卡婭的抒情詩充滿感性、肉慾和對生活的熱愛,謳歌的是放蕩的慾望,暗含的卻是靈魂的純淨與朴實忠厚,深深的宗教情感;當她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將至時,對神秘主義的崇拜清晰的顯現於她後期的詩歌中。

經典語錄

Я люблю тебя, как море любит солнечный восход,

我愛你,如同大海愛着初升的朝陽

Как нарцисс, к волне склоненный,- блеск и холод сонных вод.

如同水仙,傾心於水波---夢境之水的光輝與清涼.

[2]

婚外戀情

在世紀之交的俄羅斯詩壇,米拉與象徵主義詩歌的領袖之一康斯坦丁·巴爾蒙特的婚外戀情可說盡人皆知,因為他和她都從不希望隱瞞這種關係,並且還在創作中相互公開地贈獻愛情詩:「這種幸福就是甜蜜的情慾,這對愛侶就是我和你」。

就氣質和精神而言,米拉是與巴爾蒙特最為相投的一位女詩人,巴爾蒙特在詩中寫道:

「我來到這世界,為的是看看太陽,……直到臨死的那一刻,我依然要歌唱太陽」,

「我們將像太陽一樣,太陽———永遠地年輕,這裡面珍藏著'美'的遺言!」

米拉則認為,自己就像「芬芳的玫瑰這春天可愛的孩子,懇求著太陽」,熱情地呼喚:「太陽!……請給我太陽!我渴望光明!」

晚期的詩歌

米拉晚期的詩歌逐漸改變了狂熱的風格,顯得雅緻、冷峭而理性,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她發現「地球被黑暗所籠罩」,日常生活中,「惡」替代了「美」成為審美的原則;

其二,身患了在當時被視作絕症的肺結核,這使她感覺到死亡的陰影時時在脅迫著自己。

她在一首詩中如是表述:

「我希望在年輕時候死去,無憂無慮,了無牽掛;像一顆金星一般隕落,像永不枯萎的小花一般飄落……」。

她果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35歲死去,這個年齡哪怕不算十分年輕的話,至少離衰老還很遙遠。

詩作

要學會受苦

當你身上的女性和母性受到辱沒,――

記住,這不過是一瞬間,是從幸福偷走

的一眨眼功夫,

不要出聲,要保持自己無動於衷的寂寞,――

要學會沉默!


如果你歡樂的生命線很脆弱

如果你的偶像很快便會把你譴責

要你飽受寂寞、痛苦和恥辱的折磨,――

要學會愛!


假如你是刻有烙印的優選者,

可命中註定你將終生背負女奴的重軛,

你要以女神的偉大來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要學會忍受折磨!

《洛赫維茨卡婭·愛之歌》

無題

你的視線鎖定在我身上,可這又和我

有什麼關係?――

內心隱秘的鬥爭已使我病體支離。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漫長的冬夜裡,

我只想,只想成為你所愛的……


在你的目光裡包含著整個希望的世界,

究竟是一堵什麼牆阻隔在我們中間?――

要知道和你一起,我們曾在同一次歡樂中,

得知什麼是非塵世間的喜悅!

愛情

我心靈的統治者――愛情,

過早熄滅的你是否還會降臨?

抑或已經有過的騙局那甜蜜的毒藥

會再次迷惑我那可憐的理性?……


猶如天堂的光明使者,她來了,――

又是一番理想……眼淚和歡樂!……

我何等幸福,在痛苦中充滿了希冀,

不朽的美充溢我的生命![3]

代表作

塵世以上的愛情

收錄米拉·洛赫維茨卡婭的愛情詩一百多首。

她的諸多詩作,如

「倘若我的幸福是一隻自由得雄鷹」

「我希望在年輕的時候死去」等。

在俄羅斯被譜成歌曲廣泛傳唱,家喻戶曉。

身後獲得了普希金文學獎

1905年,她在身後再度獲得了普希金文學獎。

作為俄羅斯頹廢派的先驅者,她的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仿效,甚至有其他詩人不惜盜用她的名字來出版自己的詩集。

而在眾多的追隨者中間,至少有兩位屬於二十世紀俄羅斯詩壇上的重量級人物,那就是伊·謝維里亞寧切魯比娜·德·加布里亞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