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恩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米歇爾·恩德(1929年11月12日-1995年8月29日),生於德國的加米施・帕騰基興,為德國奇幻小說和兒童文學作家。[1]
1954年,開始創作劇本,五十年代末開始創作兒童文學,七十年代後聞名世界。
1979年,以出版《說不完的故事》聞名於世。曾被定為少年一代的必讀書。
第一部《小圖丁傑姆和司機魯卡斯》1974年又因中篇幻想小說《莫莫》(即毛毛,該書自1973年出版以來己被譯成30多種文字,發行達數千萬冊,風靡全世界。)第二次獲獎。[2]
恩德本人從來就反對童話只是給孩子看的,他認為同時也是為富有童心的成年人而準備的。他的童話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卻以令人非常愉快的面目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經歷
米切爾・恩德在充滿文化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從小聰穎過人,自幼喜歡藝術和文學創作,從1943年起就開始寫作詩歌和短篇小説。
二戰結束後,年輕的米切爾就讀於奧托·法爾肯貝爾格演藝學校。在校期間,學業突出,一畢業就活躍於南方的戲劇舞台,其後一邊在慕尼黑大眾劇院當導演,一邊為巴伐利亞廣播電台撰寫電影評論,然而他真正的志趣卻在於幻想文學的創作。
不久,他告別舞台移居慕尼黑從事專業創作。恩德從五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少兒作品創作,因其兒童文學處女作《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發表而一舉成名。
二戰結束以後,米切爾·恩德進入慕尼黑的一所演藝學校。畢業後他加入一個小劇團在德國北部巡迴演出。他搬道具、畫布景、作演員,第一線的演員生活,讓他歷經風霜,飽嘗到人世的坎坷炎涼。一段時間以後,他離開劇團回到慕尼黑。他開始為歌舞劇團寫劇本,為電台寫影評。這段時間他生活困頓,因收入微薄,只能依靠牛奶和麪包圈度日。
有一天,一個朋友請米切爾·恩德為一本連環畫寫腳本,他用打字機打下了開頭的第一句:「火車司機盧卡斯生活在一個小小的國度」,寫着寫着他思如泉湧,幾個月以後,一部長篇兒童小説誕生了。這是一部描寫火車司機盧卡斯和他的朋友吉姆·克羅甫以及十三個強盜的故事。
1960年,米切爾·恩德人生的轉折點,第十四次投稿終於成功。時任蒂奈曼出版社社長的是威特布萊希特先生的母親。她從這部書稿中發現了米切爾·恩德的才華,毅然把這部書出版。
1970年,恩德與其妻德國女演員英格博格·霍夫曼一起定居意大利,住在羅馬以南的阿爾巴納山區,一住就是14年。在此期間名滿天下的作品《毛毛》和《永遠講不完的故事》相繼問世,使他成為德國最優秀的幻想文學作家,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小紐扣吉姆和火車司機盧卡斯》曾先後獲得德國青年文學獎。
數年以後,米切爾·恩德和他的妻子英厄伯格·霍夫曼離開巴伐利亞,移居意大利。他們在羅馬南效買了一棟小別墅,取名為「松鼠別墅」。這裏佳木蔥蘢,空氣清鮮,正是潛心寫作的好去處。夫妻倆養了貓、狗、烏龜、松鼠等小動物,生活恬淡而節奏。米切爾·恩德的大量主要著作,就誕生在這裏。在這棟松鼠別墅,他倆一直住到1985年。
個人生活
1964年,米歇爾·恩德與年長8歲的英格博格·霍夫曼(Ingebork Hoffmann)結婚,並移民到義大利。
1985年,妻子英格博格·霍夫曼去世(享年63歲),並返回慕尼黑。
1989年,米歇爾·恩德前往日本參加「恩德父子展」,並與《說不完的故事》的日本翻譯者佐藤真理子結婚。
作品
代表作
1974年,出版《毛毛》,這是本幻想兒童文學,讀者先會陶醉於故事中人物被毛毛激發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毛毛僅僅是凝神傾聽),然後在不知不覺中,走向恩德式寓言的核心——對人心羸弱之處的剖析與診斷。[3][4]
1960年,出版《小圖丁傑姆和司機魯卡斯》,獲得聯邦德國少年兒童文學獎。
短篇故事集
《魔術學校》(Die Zauberschule und andere Geschichten, 1994年)
小說
《鏡中鏡》(Der Spiegel im Spiegel,1986年)
劇本
《馬戲團的童話》(Das Gauklermärchen,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