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米豆輪作條件下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米豆輪作條件下大豆高產栽培技術針對東北中南部玉米大豆輪作區域,大豆種植的前茬秸稈處理困難,大豆施肥盲目,播種質量不高,除草劑殘留藥害時有發生,病蟲害頻繁發生等問題,制定了玉豆輪作條件下大豆高產栽培規程,技術包括選地與整地、品種選擇、精量播種、均衡施肥、田間管理及收穫等綜合生產技術。該技術體系根據不同生態區環境和土壤特點[1],提出不同的前茬秸稈還田方式,精量播種技術,均衡施肥技術,安全除草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通過單項技術集成與優化,構建輪作條件下大豆高產高效綜合配套技術體系,有效提高了大豆產量潛力,實現農民增產增收,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目錄

技術要點及參數

1.合理輪作

實行玉米—玉米—大豆三年以上合理輪作。

2.整地技術

根據西部乾旱區、中部沃土區、東部濕潤區生態環境和土壤特性,因地制宜的選擇不同秸稈還田和整地方式。

3.精量播種

根據秸稈還田方式,選擇不同類型精量播種機。

4.化學除草技術

禁止使用國家禁用農藥,應選擇登記的玉米[2]大豆輪作安全農藥品種,按農藥標籤標註的使用範圍、使用方法、用藥量均勻施藥,不漏噴,不重噴,避免對下茬作物產生殘留藥害。

5.病蟲害綜合防治

針對東北南部主要大豆病蟲害,選擇高效低毒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

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該技術2018年列入吉林省主推技術,首先在吉林省延邊州地區大面積示範推廣。2018年在敦化市累計推廣7萬畝、農安縣3萬畝;2019年在敦化市累計推廣10萬畝、農安縣5萬畝;2020年在吉林省延邊州、通化、吉林、長春、四平、松原等地區推廣50萬畝以上;2021年在吉林省延邊州、通化、吉林、長春、四平、松原、白城等地區推廣80萬畝以上。

2018年以來,該技術在吉林省不同生態區示範推廣。2018年在敦化鴻發生態農場,千畝示範田,實收產量212.5公斤/畝;在農安縣億家鴻糧合作社百畝示範田,實收測產295.7公斤/畝。2019年在農安鎮前塘家村千畝示範田測產,折合畝產253.9公斤。2020年對環查干湖萬畝示範帶進行測產,實收產量達283.3公斤/畝。2021年在吉林省敦化綠色高質高效行中,該技術實施田塊,平均產量達220公斤/畝。

與常規技術相比,應用該技術可增產大豆1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8%以上,減少化肥、農藥用量5%以上,畝增收節支100元以上。同時通過米豆輪作技術實施,提高了土壤肥力,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