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粒蛙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粒蛙螺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粒蛙螺

拉丁學名:Bursa

granularis(Roding)

別 名:果粒蛙螺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腹足綱

目:中腹足目

科:蛙螺科

屬:蛙螺屬

亞 屬:粒蛙螺亞屬

種:granularis

分布區域:國內以台灣

南海諸島,國外以

印度-西太平洋

區域廣泛分布

總 科:鶉螺總科

粒蛙螺(學名 Colubrellina granularis (Roeding,1798))是蛙螺科蛙螺屬的一種動物。 [1]

粒蛙螺形態特徵

標本採集地 廣東(朝陽海門)、海南(和樂、新村港、海棠頭、三亞、鶯歌海,西沙群島的永興島、石島、東島、金銀島、羚羊礁、北礁、中建島,南沙群島的海口礁、仙賓礁),共185個標本。

形態描述 貝殼長紡錘形,背腹稍扁。殼質堅實。螺層8—9層,縫合線淺。螺旋部較高。除胚殼3層光滑外,其餘殼面具有排列較整齊由顆粒突起組成的螺肋,此螺肋在螺旋部各層有3—5條,體螺層上7—12條,螺層中部的粒狀突起較大,不同的個體其突起的大小和多少均有變化。

縱腫肋較發達,並規則地排列在貝殼的兩側。貝殼的顏色也常有變化,在西沙群島採到的標本螺層較寬短,殼色較淡,多為黃白色,並雜有淡褐色斑;

海南島的標本大多較瘦長,殼色較濃,多為褐色和黃褐色,在縱腫肋上有白色斑。殼口卵圓形,外唇厚,常向外卷,內緣具齒;軸唇具褶襞,上部褶襞較細而密,下部者較粗而稀。

前溝寬短,後溝明顯。厴卵圓形,核近中央或近下端右側。

標本測量 (mm)

殼高 59.0 52.O 49.5 36.0 31.5 殼寬 32.5 28.2 29.0 20.0 17.5

粒蛙螺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除在我國的台灣、南海諸島有分布外

國外分布: 在印度一西太平洋區域廣泛分布, 如北自日本南部經菲律賓、斐濟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北部,從新喀里多尼亞和波利尼西亞 到夏威夷群島、圖阿莫圖群島,從東非沿岸向北至紅海到北印度洋都有發現。

參考來源

  1. 粒蛙螺, 海洋生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