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面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粗面岩成分相當於正長岩,與相當於閃長岩的安山岩同屬於中性火山噴出岩。其基質為隱晶質,呈淺灰、淺黃或粉紅色,有氣孔或多孔的熔渣構造。粗面岩分布不廣,常與其它噴出岩如流紋岩、安山岩等伴生。[1]
介紹
一種中性火山噴出岩。成分相當於正長岩。其基質為隱晶質,呈淺灰、淺黃或粉粗面岩紅色,有有氣孔或多孔的熔渣構造。斑狀結構,基質為隱晶質。斑晶主要為透長石和歪長石;鐵鎂礦物含量少,主要為黑雲母,並常顯暗化邊。基質的主要成分亦主要為鹼性長石,這些長石微晶近平行定向排列,從而構成本類岩石的典型結構——粗面結構。岩石一般為塊狀構造,有時有氣孔構造、流紋構造。粗面岩分布不廣,常與其它噴出岩如流紋岩、 安山岩 等伴生。
分類
粗面岩通常分為鈣鹼性粗面岩和鹼性粗面岩兩種類型。鈣鹼性粗面岩主要由鹼性長石、斜長石和少量暗色礦物組成。鹼性長石以透長石為主,次為歪長石,暗色礦物主要為黑雲母,含少量角閃石和輝石。鹼性粗面岩的特點是含適量鹼性暗色礦物,有時含少量似長石礦物;淺色礦物主要為鹼性長石(透長石、正長石、歪長石等),斜長石含量少。還可進一步分為以含鉀長石為主的鉀質粗面岩和以含鈉長石為主的鈉質粗面岩等。根據其中所含有的長石不同,粗面岩基本分為:鉀質粗面岩,主要含有鹼性長石;鈉質粗面岩,主要含有鈉長石和歪長石
形成原因
關於粗面岩的成因,一種觀點認為粗面質岩漿是派生岩漿,並且主要與 岩漿 同化作用有聯繫。另一種觀點認為是 鹼性玄武岩漿 分異作用的產物,分異作用有兩種演化趨勢。一是向鹼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鹼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響岩;二是向酸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鹼性玄武岩→粗面岩→鹼性流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