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精神浴場·樓觀台(田鵬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精神浴場·樓觀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精神浴場·樓觀台》中國當代作家田鵬博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精神浴場·樓觀台

我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拜訪樓觀台啦!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輕紗,吐出燦爛的朝霞,空氣中瀰漫着芳香,沐浴着溫暖的陽光,聆聽鳥兒那歡快的歌唱,一唱一和,此起彼伏;風,柔柔地吹,枝兒悠悠地扭,好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好一個秀美的樓觀台。

漫山遍野的青樹翠蔓,花花草草以及快樂的蝴蝶,都為山中增添了不少生機,林中的小鳥,也正在樹枝上縱情高歌,和遊人的笑聲,混成一片,成了這個風水寶地天人合一的主旋律。

「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名,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勝。」方圓41萬畝,東接朱雀,西連太白,南跨秦嶺,北臨渭水,加上黑河、田峪河等九條碧水清流環繞於前,被稱為九龍朝鳳,讓你感嘆這裡真不愧是「天下第一福地」。

沐浴朗朗日光,呼吸澄清山氣,懷攬亘古道風,釋放長年沉積淤結,清心明澈,情不自禁便已輕輕地誦讀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享受着「天下第一福地」的福祉。

那四十里峽一線天、野牛河瀑布、旺子溝溶洞、首陽山五彩石、峪河龍王潭等如珍珠項鍊串成的系列自然景觀帶;那光頭山草甸、梁脊雲天然冷杉林、色草坪杜鵑林、淺山帶的千畝竹林,季相分明,層疊交錯,垂直帶狀分布的森林景觀群;都無不讓你稱絕稱奇,大自然似乎特別的恩顧這裡,給了這裡的山林最為美麗旖旎的風光,還有老子說經台、煉丹峰、仰天池、大秦寺、大陵山、吾老洞、老子墓、聞仙溝、龍王廟、紅孩洞等數十個人文景觀,燦若朗星似的點綴在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的翠峰秀嶺之間,讓你游不勝游,如曾在周至任縣尉的唐代詩人白居易說的「一游五晝夜,欲返仍盤桓」了。

一條彎曲的石徑,把你引向幽靜和清涼,一溪潺潺流動的清泉,跳澗越石,在這冷寂的山溝里鳴響着山水靈音。聞仙溝就是這樣的氤氳,這樣的千嬌百媚,林木高聳,遮天蔽地,陽光也似乎無法透過這層疊交錯的蓊鬱,濕漉漉的涼氣,沁人肌膚,忽兒竟感覺有原始森林的氣息。到了洞賓泉,才明白了原來這溝里所居之仙竟是八仙中的呂洞賓。

自說經台向東南行,幽竹夾道。下聞溪水淙淙,水底礫石,晶瑩剔亮,石間游魚,忽來忽往,竹拂水面,清韻悠悠。忽聞隱約而來的轟轟咚咚聲,猶如社火鑼鼓。待人覺得面目潤澤清爽時,忽見飛瀑,自山腰飄落河中,這是聞仙瀑布。再向上攀,進入竹海,腳下軟綿綿的竹葉,伴着竹韻,沐着竹葉篩下的細碎陽光,登上海拔1350米的峰頂,見仰天池,南望千山萬嶺,蒼蒼莽莽,直接巴蜀。

由金牛坪向東行15公里,登上海拔2720米的秦嶺第二峰首陽山。盛夏時,高山草甸上風涌綠浪,花如繁星。山頂的風化岩石,千姿百態,環繞着碧波蕩漾的天池。旁有鐵板廟、太白廟和萬仙廟,有明萬曆年間鑄造的鐵銅器及雕刻的石碑、石雕等。每年農曆四月八廟會,正值杜鵑林萬花怒放、遊人絡繹不絕

我在綠意盎然色澤里,借來歷史長風,化作一把刮骨的尖刀,剔去時代的粉抹,再從西王母娘娘的崑崙山上盜來一缽天池之水,洗涮時代的粉塵,尋覓着當年那尊承載着一個敢悟天道、地道、人道的大哲人青牛原色。我倚着樓觀台,看山,看水,看樹,看道觀。我迷迷糊糊把終南山當作了那尊青牛,黑土是皮,黃土是肉,綠色是裝,青灰如犀角,金碧輝煌則是萬道霞光。老子騎着他一路走來,冒着酷暑,渡過夏季水沛泛濫的黃河,經過內訌不已的晉國,輾轉到日漸強大的秦國,接着又從咸陽出發一路西行

一路西行,老子不像孔子周遊列國傳道、授業、解惑,他一貫主張「不言之教」。只因為尹喜一再強留,不講走不了,便心生水性,「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頑抗不如順變,柔草不怕勁風,枯杆難負急雨。不管是尹喜看星象斷高人路過禮勸留住,還是後得知是老子強留,但終究在終南山的講經台留下了萬古不朽的《道德經》。在這裡深深埋下道教之種,且生根發芽,遍地彌香,道教之靈魂尤如日光樹影永遠抱守在這裡。若說樓觀台是這一魂魄承載之軀,那塊鐫刻着「樓觀台」的石碑就是當年尹喜的化身,守護着老子的靈魂家園,許多道觀裊裊香煙升騰着虔誠的膜拜,樓觀台四周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寫滿着道法

穿過歷史的塵煙,我仿佛看到那個以天下黎民蒼生的福祉為己任,才華橫溢的老子。樓觀台上,他指點江山撥雲見霧的雙手,輕輕的撫慰着台下成千上萬的老百姓那顆飽受戰爭摧殘、迷茫受驚的心,給那個時代注入一股朝氣蓬勃的正能量,何等的浪漫高雅,何等的意氣風發……

徜徉在歷史的長廊里,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老子的思想造福了這個古老國度的春秋萬代,那是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美好時代。

目光回到現在,老子的思想同樣可以成為信仰缺失的人們千辛萬苦尋找的心靈雞湯,老子依然是我們可敬可親的人生導師,他就孤獨的靜坐在那裡,好客的心情早已按耐不住;走進他,就是走進良師益友的家,你的內心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富足充盈,你的生活不再會是除了金錢剩下的全是寂寞和無聊了。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會被各種各樣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錢啊,名啊,利啊,權勢啊等等這些東西,會圍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態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1]

作者簡介

田鵬博,漢族,字兆文、號草螢庶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