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糯扎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糯扎渡鎮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地處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東部,東沿瀾滄江與思茅港分界,南連發展河哈尼族鄉和勐海縣勐往鄉,西連勐朗鎮,北沿黑河與南嶺鄉和謙六彝族鄉交界,行政區域面積93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糯扎渡鎮戶籍人口為31457人。

清光緒十三年四月(1887年6月),李之隆被封為大雅口土都'司,正式設立統治機構。2003年8月,更名糯扎渡鄉。2006年,謙邁鄉落水洞村、竜山村和謙邁村劃併入糯扎渡鄉,改糯扎渡鎮。截至2020年6月,糯扎渡鎮轄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窯房壩村。

2019年,糯扎渡鎮有工業企業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9個。[1]

鄉鎮概況

糯扎渡鎮有國土面積93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為瀾滄縣第一大鎮,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8人。糯扎渡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132個自然寨,151個村民小組,7012戶 、28129人,其中農業戶6741戶,27403人,占全鎮總人口96.23%,轄區內居住着漢族、拉祜族、彝族、哈尼族、傣族、布朗族、佤族等10多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5%。鎮內有豐富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和森林資源等有待開發利用。

文化教育

糯扎渡鎮全鎮共有97個教學班,其中:中學15個,小學82個; 中、小學在校學生3007名,其中:中學546名,小學2461名;教職工231人,其中:中學64人,小學16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鞏固率達99%,完學率達87%;中學入學率為44%,鞏固率達95%,升學率63%。全鎮已實現"普六",為實現"普九"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農村經濟

2007年末,糯扎渡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7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39元。2007年末全年實現糧豆總產量1308萬公斤,人均有糧349公斤。縣下達的冬農開發任務17100畝,完成17400畝,占總任務的101.75%。2007年末實現財政收入1047.6萬元,本級財政收入111.8萬元,其中上級補助935.8萬元,地方稅收收入92.7萬元,財政總支出1047.6萬元。2007年我鎮在上級下達的稅收任務84.5萬元的基礎上,超額完成了26.1萬元。全鎮擁有茶園面積6499畝,產量74851公斤,年內出售38083公斤;橡膠11415畝,新植430畝;甘蔗面積1295畝,產量4830000公斤;草果面積76畝;芒果12147畝,產量649358公斤;花生2646畝,產量156079公斤;薯類1494畝,產量263819公斤。2007年末實現大牲畜存欄15193頭,出欄2464頭,出欄率16%,生豬存欄38538頭,出欄23049頭,出欄率60%。畜牧業總收入139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

人口衛生

糯扎渡鎮鎮內有2個鄉級衛生院和8個村級衛生室,共有醫務人員27人,業務收入79多萬元,實際利潤20多萬元。2007年十一月底在我鎮轄區內總報帳人次為12857人,報帳金額為13多萬元,轉出縣級以上住院治療120人次,報帳金額為8.73萬元。2007年全鎮參加新型合作醫療19800餘人,參合率74%。

招商引資

擴大對外開放、搞好招商引資工作,是糯扎渡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之一。樹立"開放、開明、開發"的念,以優勢資源、優惠政策、熱情服務吸引國內外客商前來投資積極開發小水電等產業。實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招商引資的領域和渠道,切實保護外來投資者的合法經營權,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個私經濟,使其成為今後糯扎渡鎮經濟發展的增長點。糯扎渡鎮今後以發展民營經濟為重點,切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和服務措施,依法保護民營經濟的合法權益,保障其法律地位,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寬鬆、便利、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積極引導非公經濟業主合法經營、誠實守信、勤勞致富。充分發揮非公經濟在增加就業、促進發展、活躍市場、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基礎建設

2007年,糯扎渡鎮全鎮實有耕地面積93240畝,其中:水田面積20239畝,占耕地面積21%;旱地面積73001畝,占耕地面積78%;全鎮有大小水溝1300多條,其中一公里以上的大小水溝605條,水利化程度達24%。全鎮已通電60個村民小組(包括鎮政府駐地),未通電91個村民小組;已通水98個村民小組(包括鎮政府駐地),未通水53個村民小組。全鎮已通公路92個自然村,未通路40個村民小組。鎮村公路長達131公里;村組公路長達337公里。目前全鎮已通程控電話800餘部,寬帶網有67戶,2006年我鎮各村民小組都開通了"致富通"工程(450D)。移動通訊信號已基本覆蓋全鎮。全鎮共有衛星接收台33座29套,閉路電視692戶,家用接收台900多座,一年來收轉中央台、雲南台、《瀾滄新聞》等節目7200多小時。"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的實施讓全鎮24個小組1160戶4632人看上了電視。[2]

資源環境

糯扎渡鎮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1%,其中省級天然林保護區11萬畝;有大白葉棕、桫欏、榆綠木等20多種國家一、二類保護植物和30多種國家三類保護植物,瀾滄江、黑河沿岸有黃竹為主的9萬多畝竹藤植物;有燈台葉等300多種中草藥材;有橡膠、芒果等3萬餘畝經濟作物;有亞洲象、金錢豹、綠孔雀、瓜蛙、野牛、蟒蛇等84種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水利資源豐富,瀾滄江流經我鎮境內48公里,有黑河、謙邁河、南汀河、響水河等9條河主要河流;礦產資源豐富,有金礦、鉛鋅礦等10多種;文化旅遊資源有勐礦元代整控江摩崖石刻、終日雲霧繚繞的仙頂營山和雅口原臨江縣人民政府遺址;有上干壩愛尼風情等民族民間文化,挖掘開發潛力很大;有豐富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和森林資源等有待開發利用。

基層組織

中共糯扎渡鎮委員會有16個黨支部,設有69個黨小組,有黨員570名,占全鎮總人口的2%;其中女黨員72名,占全鎮黨員總數的12.63%;少數民族黨員424名,占全鎮黨員總數的74.4%。支部建設情況:鎮機關設有6個黨支部,其中:機關黨政支部有黨員56名;中學支部有黨員23名;中心小學支部有黨員14名;聯合支部有黨員7名;供銷支部有黨員11名;老乾支部有黨員24名。農村設有10個黨支部,其中:窯房壩村支部有黨員60名;雅口村支部有黨員36名;扁擔山村支部有黨員33名;竜山村支部有黨員93名;謙邁村支部有黨員39名;落水洞村支部有黨員47名;南現村支部有黨員35名;勐礦村支部有黨員27名;荒壩河村支部有黨員26名;響水河村支部有黨員38名。年齡結構:35歲及以下161名,36歲至45歲135名,46歲至54 歲98名,55歲至59歲57名,60歲及以上119名。學歷層次:大學本科12名,大學專科58名,中專48名,高中16名,初中177名,小學173名,脫盲86名。民族比例:漢族159名,拉祜族195名,彝族110名,哈尼族54名,佤族20名,傣族19名,布朗族11名,回族1名,白族1名。

新農村建設

糯扎渡鎮鎮黨委、政府對新農村試點建設工作高度重視,及時成立鎮、村、組三級領導機構,實施一把手工程,堅持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認真制定了《糯扎渡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案》。加強對新農村建設駐村工作指導員的培訓,落實縣、鎮下派指導員分村負責,全鎮共下派新農村建設指導員10名,其中:市3名,縣1名,鎮4名,為紮實推進我鎮新農村建設工作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從窯房壩躍進社組新農村建設情況看,無論是村容村貌整治還是經濟項目發展規劃都要做到"四個"結合,即:長期與短期結合,基礎設施投入與產業開發相結合,群眾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結合,群眾的投入與財政投入相結合。

人文地理

糯扎渡鎮位於瀾滄縣東部,是糯扎渡鄉和謙邁鄉撤併後新建的鎮,距縣城55公里,東沿瀾滄江與翠雲區思 茅港鎮分界,南連勐海縣勐往鄉和瀾滄縣發展河鄉,西連勐朗鎮,北沿黑河與南嶺、謙六兩鄉分界。有國土面積937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為瀾滄縣第一大鎮,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8人。氣候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旱季和雨季分明,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海拔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常年平均氣溫在17-19度之間,最高氣溫在38度,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之間,年日照在2100小時以上。

社會保障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心繫群眾、關注民生,建立完善養老保險,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醫療保險等制度;努力改善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和公共衛生條件,建立完善緩解群眾"看病難、就醫難"的問題,努力提高群眾醫療保健水平;重視解決在糯扎渡電站建設、思瀾公路建設中的失地農民,移民基本生計問題;積極探索覆蓋鎮、村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做好電站和公路建設中征占壓資金,合理引導失地農民開發市場,充分利用移民安置,利用移民經濟開發二類市場,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和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社會問題,緩解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和風險,保障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