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系統管理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系統管理學派是中國的文化術語。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文字,一種是方塊文字,如漢字[1]、日文和韓文,還有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種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詞解釋

系統管理學派側重以系統觀點考察組織結構及管理基本職能,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弗理蒙特·卡斯特(F. E. Kast)、羅森茨威克(J. E. Rosenzweig)。

系統管理學派的產生

在管理學的研究中運用系統思想,並非開始於管理的系統學派。社會系統學派的代表人物巴納德最早提出了協作系統的概念,並指出管理的職能就在於保持組織同外部環境的平衡。在20世紀30年代,福萊特也明確地提出了管理的整體性思想,她把企業組織視為一個不斷運動着的統一整體,指出管理必須着眼於整體內部的協調。此後,管理科學學派也把系統分析作為一種基本方法用於解決某些工程項目的規劃和複雜管理問題的決策。但是,應用一般系統理論建立一種管理理論並形成為一個學派,則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企業組織規模日益擴大,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更加複雜,從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管理課題,即如何從企業整體的要求出發,處理好企業組織內部各個單位或部門之間的相互關係,保證組織整體的有效運轉。以往的管理理論都只側重於管理的某一個方面,它們或者側重於生產技術過程的管理,或者側重於人際關係,或者側重一般的組織結構問題,為了解決組織整體的效率問題,系統理論學派於是產生了。

到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系統管理學派盛行。當時,「系統科學」、「系統理論」、 「系統工程」、「系統分析」、「系統方法」等術語充斥於管理文獻之中。追根溯源,系統管理理論的發展同一般系統理論有密切的關係。近代比較完整地提出「系統」概念的是亨德森,後來發展為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1948年,諾伯特·威納創立「控制論」。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又嘗試把控制論與信息論結合起來,並於1956年發表題為《一般系統論:一種科學的框架》的文章。1968年,路德維格·貝塔朗菲出版的《一般系統理論的基礎、發展和應用》一書,更加全面地闡述了動態開放 系統的理論,被公認為一般系統論的經典著作。一般系統論認為,系統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不斷地同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維持一種穩定的狀態。

參考文獻